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5 06:25:29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主要水稻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一3题。
水稀集巾产区
巴巴水洛分散区
1.甲水稻分散产区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土壤
D.市场
2.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水稻种植的显著优势是
A.土壤肥沃
B.市场广阔
C.光照充足
D.劳动力丰富
3.进入21世纪后,丙区域水稻种植面积急剧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洪涝频发
C.需求下降
D.城市发展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第1页(共6页)】
232215D-1
我国东、中、西部发电和用电量区域差异显著。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
量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量(亿干瓦时)
12000-
10000
■发屯量
口川电址
8000
60000
00
2000H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跑区
4.造成东、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和用电量区域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规模
B.区域发电技术
C.区域能源分布
D.环境保护需要
5.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缺电状况的合理措施是
A.将东部主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B.将东部煤炭西送到中、西部
C.加快东部水电、太阳能资源开发
D.提高中、西部高压输电能力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即城市的
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密切相关。下图为吉林省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
完成6~7题
■煤炭到
会屈刑
0森型
1油气型
国综合平到
6.影响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气候类型
C.资源禀赋
D.交通条件
7.吉林省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合理措施是
A.调整地区产业结构
B.禁止耗能产业发展
C.加强勘探增加储量
D.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第2页(共6页)】
232215D-1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2.A3.D4.A5.D6.C7.A8.D9.B10.C11.B12.C13.D14.A15.C16.B
17.D18.A19.B20.D
21.(1)三江平原汛期较短,有春汛和夏汛:都阳湖平原汛期较长,只有夏汛。(4分)
(2)鄙阳湖平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经常受到梅雨、台风等影响,发生洪涝的频次高,洪水期长:
鄙阳湖平原人口和经济密度大,发生洪涝时的损失更大等。(4分)
(3)耕地面积广,后备耕地资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较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纬度
高,冬季寒冷,病虫害少: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等。(4分)
22.(1)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呈环状分布;以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为主。(4分)
(2)深居内陆,且周边高山阻挡,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多沙质沉积物,风力侵蚀严重:过
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等。(4分)》
(3)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2分)措施:保护现有植被;因地制宜,植树种草;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工程措
施固沙等。(4分)
23.(1)产业带动功能;都市核心功能;交通运输枢纽功能:金融服务功能;科技研发创新功能等。(4分)
(2)上海大都市圈周边城市产业基础好、种类全、质量高,处于国内一流制造业基地和国际制造业分工前沿,
基础优势明显;大都市圈内城市层级结构合理:城市群各城市形成了一批自己的优势行业和特色产业,分工
协作,优势互补:交通基础设施通达性较好,大都市圈内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推进较快,已初步形成以上海
为核心,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等。(4分)
(3)融合发展,共建创新合作先行区;推动互联互通,建设交通及信息一体化网络: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环
境,建立全球化人才资源战略高地:健全环境治理协调机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宜居生态环境
等。(6分)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参考答案】
232215D-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