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2.A3.D4.B5.A6.C7.A8.D9.C10.B11.C12.D13.A14.C15.D16.A
17.A18.C19.C20.B
21.(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生物能:可
作为能源使用,间接产生水能和风能以及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任答2点,4分)
(2)优点:太阳能具有普遍性,分布广泛,便于采集;属于清洁无污染能源;能量巨大,源源不断。缺点:受多
种因素影响,太阳辐射不稳定:开发利用成本高,技术要求高。(4分)
(3)特点:总体呈现为东少西多。(2分)成因:降水总体由东向西递减,西部降水少,气候干旱,日照时数长,
太阳能资源丰富。(2分)
22.(1)古生海洋(4分)
(2)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植物;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大发展,一些鱼类
逐渐进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晚期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出现,陆地上蕨类植被繁盛。(4分)
(3)②④⑤(6分)
23.(1)②(2分)
(2)③(2分)特征:多大风天气:气候干早;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地表土壤贫瘠等。(任答2点,4分)
(3)外力作用:流水侵蚀(溶蚀)。(2分)有利条件:石灰岩广布,透水性和可溶性好: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
沛,水的溶蚀作用明显等。(4分)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参考答案】
231215D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
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題范围: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小行星探索项目“星际猎手”,是一个与美国航空航天局合作的公民科学项目,旨在帮助年
轻人发现和熟悉宇宙。巴西某8岁女童参与该项目,截至2021年10月10日,该女童已经发现
了18颗小行星,将正式刷新世界上最年轻发现小行星的纪录。据此完成13题。
1.在熟悉宇宙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天体的识别正确的是
A.星云、陨石
B.进入平流层的航天飞机
C.北极星、彗星
D.待发射的人造卫星
2.“18颗小行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有
A.银河系、太阳系
B.地月系、太阳系、河外星系
C.太阳系、河外星系
D.银河系、地月系、可观测宇宙
3.“18颗小行星”的“左邻右舍”最有可能是
A.地球火星
B.水星金星
C.木星土星
D.火星木星
地球上生命的存在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能量巨大,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
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太阳活动也周期性地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
响。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关于太阳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
B.光球层上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
C.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D.太阳的能量来自内部核裂变反应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第1页(共6页)】
231215D
5.下列不是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表现的是
A.火山喷发,岩浆不断流淌
B.东北平原,水稻长势良好
C.梅雨季节,江南阴雨连绵
D.洞庭湖边,夏季凉爽的风
6.太阳活动剧烈时,下列国家最可能观测到极光的是
A.印度
B.新加坡
C.挪威
D.澳大利亚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6月25日11时37分,在伊朗(北纬26.65度,东
经54.20度)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示意图(M、N为不连续界面),读图完成78题。
速度km/s
03691215
1000
2D00
深
3D0
(kmn)4(
内
50
60r0
7.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A.甲层
B.乙层
C.丙层
D.丁层
8.地球内部各圈层
A.甲圈层厚薄不一,海洋处大于陆地处
B.乙圈层内,横波传播速度较纵波快
C.丙圈层是火山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丁圈层密度较大,呈固体状态
下图为某雪山脚下景观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各地理要素中,属于水圈的是
A.森林和雪
B.草地和森林
C.雪和湖水
D.雪山与湖泊
10.图中湖泊涉及的圈层主要有
①大气圈②生物圈
③水圈
④岩石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第2页(共6页)】
2312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