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4 23:47:17

文档简介

武山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
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60分)。
1.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19世纪20—50年代,美国民主党和辉格党在全国范围内就总统、国会议员、州政府和州议会中的职位进行了公开竞争,使几乎所有的白人男性公民都获得了选举权。这反映出美国
A.所有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 B.种族歧视问题积重难返
C.政党政治推动了民主的发展 D.民主的性质发生了转变
3.1791年,美国批准生效的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规定体现了 (  )
A.各州自治原则 B.共和制原则 C.各州平等原则 D.联邦制原则
4.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
A.意大利新兴商业的发展 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5.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②③
6.唐代规定左丞统吏部、户部、礼部,右丞统兵部、刑部、工部。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枢密院
7.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下列各项为宋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措施的是
A. 推行三公九卿制 B. 确立三省六部制 C. 增设三司 D. 设立行省
8.某史书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出现于
A. 秦都咸阳 B. 汉都长安 C. 北魏洛阳 D. 北宋东京
9.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
A.意大利新兴商业的发展 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10.下图为一位美国总统纪念堂里的雕像。据雕像上方的文字介绍推测,该总统领导了美国的 (  )
A.独立战争      B.宪法颁布 C.南北战争 D.新政改革
11.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德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德意志人1735年绘制的中国地图赠与习主席。这幅地图可用于研究
A. 唐朝疆域 B. 元朝疆域 C. 明朝疆域 D. 清朝疆域
12.明代马六甲对中国的贡物中包括“沉香、乳香、黄速香、金银香”等众多香料。1511年,葡萄牙人阿尔布格里格率领舰队前来攻打并攻占了马六甲,打开了通往中国的门户,从而获得了关于中国沿海地理的真实信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葡萄人率先到达马六甲 B.西方推动中国沿海开发
C.中国的国门开始被打开 D.早期殖民扩张的必然性
13.英国学者罗伯茨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中写道:“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自给自足 D.小农经济
14.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的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语“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
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
15.由下表可知,清政府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
地区 管理方式
新疆 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
西藏 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
蒙古 设盟、旗两级单位,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A. 注重因地制宜 B. 提倡民族自治
C. 强化军事管理 D. 重海疆轻边疆
16.中国古代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思想家是( )
A. 黄宗羲 B. 王夫之 C. 顾炎武 D. 李贽
17.标志着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工具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8.甲午战后,清末状元张謇,目睹国事日非,毅然辞官,投身近代工商业。此后各地的监生、举人纷纷办厂自强。这表明
A. 民族危亡推动了旧知识分子的转型 B.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工业化促进了知识分子观念的转变 D.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从此开始
19.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联合成立欧亚航运公司(经营沪兰、平粤、兰包、西昆、兰新等航线)的营业收支表。据此可知
A.中德两国关系密切 B.中国航空业发展迅速
C.西北交通得以改善 D.欧亚航空公司连年亏损
20.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奉行“美国优先”战略,与各国大打“贸易战”,并迫使美国各跨国公司从海外回流本土。可是,2018年11月26日美国著名汽车生产商通用汽车公司仍宣布关闭五个本土的生产中心,将生产重心逐渐转移至中国等国家。这表明 (  )
A.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 B.美国霸权日益衰落
C.特朗普政府不得人心 D.中国是贸易战赢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简答题(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其三》
材料三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审民,废王道,立私权,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过秦论》
材料四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已之成也,私其尽臣富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秦始。
——柳宗元(1773-819)《封建论》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叙述了哪些史实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作用。
(2)材料三和材料四对秦始皇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说明。
25.(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从专制到民主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基本趋势。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请根据图示判断两图分别属于哪一朝代,并将图示按照标号补充完整。(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构建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5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唐代进士科考试录取率极低,“岁取登第者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定制,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此外,废除了唐代的公荐制度,考试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殉私的新制度.时省试中多次落第者另立名册上报皇帝,特许他们可陪同参加殿试.考试及第后,考生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北方士人长于经学而短于诗赋,而南方士人则反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以便为变法培养和选拔人才。
——摘编自《略论宋代科举制的发展》等
材料二 康有为曾痛陈八股取士之祸.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通过光绪皇帝,废止八股文章.1901年,清廷宣布科举改制: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5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5道;第三场,考四书义、五经.四书、五经考试都不再用八股文程式.1905年清廷又宣布,从次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原为科举而备的专项钱款均先后拔充兴办学堂之用.1895年以前,全国仅有新式学堂20所,1895一1898年又增19所,1905年达到8277所,以后每年增加10000多所。新式学堂学生从1904年近10万人,1909年高达近164万之众.他们立志“以制造新国民为起点,以组织新政府为终局”,“把过时的满清君主专制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摘编自《千年科举制的崩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在宋代的发展,分析出现这一发展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科举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简析晚清科举制改革的影响。(8分)武山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
历史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60分)。
1.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答案】B
2.19世纪20—50年代,美国民主党和辉格党在全国范围内就总统、国会议员、州政府和州议会中的职位进行了公开竞争,使几乎所有的白人男性公民都获得了选举权。这反映出美国
A.所有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 B.种族歧视问题积重难返
C.政党政治推动了民主的发展 D.民主的性质发生了转变
【答案】C
3.1791年,美国批准生效的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规定体现了 (  )
A.各州自治原则 B.共和制原则 C.各州平等原则 D.联邦制原则
【答案】D
4.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
A.意大利新兴商业的发展 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答案】C
5.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②③
【答案】D
6.唐代规定左丞统吏部、户部、礼部,右丞统兵部、刑部、工部。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枢密院
【答案】B
7.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下列各项为宋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措施的是
A. 推行三公九卿制 B. 确立三省六部制 C. 增设三司 D. 设立行省
【答案】C
8.某史书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出现于
A. 秦都咸阳 B. 汉都长安 C. 北魏洛阳 D. 北宋东京
【答案】D
9.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
A.意大利新兴商业的发展 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答案】C
10.下图为一位美国总统纪念堂里的雕像。据雕像上方的文字介绍推测,该总统领导了美国的 (  )
A.独立战争      B.宪法颁布 C.南北战争 D.新政改革
【答案】C
11.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德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德意志人1735年绘制的中国地图赠与习主席。这幅地图可用于研究
A. 唐朝疆域 B. 元朝疆域 C. 明朝疆域 D. 清朝疆域
【答案】D
12.明代马六甲对中国的贡物中包括“沉香、乳香、黄速香、金银香”等众多香料。1511年,葡萄牙人阿尔布格里格率领舰队前来攻打并攻占了马六甲,打开了通往中国的门户,从而获得了关于中国沿海地理的真实信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葡萄人率先到达马六甲 B.西方推动中国沿海开发
C.中国的国门开始被打开 D.早期殖民扩张的必然性
【答案】D
13.英国学者罗伯茨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中写道:“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自给自足 D.小农经济
【答案】B
14.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的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语“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
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
【答案】D
15.由下表可知,清政府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
地区 管理方式
新疆 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
西藏 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
蒙古 设盟、旗两级单位,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A. 注重因地制宜 B. 提倡民族自治
C. 强化军事管理 D. 重海疆轻边疆
【答案】A
16.中国古代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思想家是( )
A. 黄宗羲 B. 王夫之 C. 顾炎武 D. 李贽
【答案】C
17.标志着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工具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D
18.甲午战后,清末状元张謇,目睹国事日非,毅然辞官,投身近代工商业。此后各地的监生、举人纷纷办厂自强。这表明
A. 民族危亡推动了旧知识分子的转型 B.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工业化促进了知识分子观念的转变 D.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从此开始
【答案】A
19.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联合成立欧亚航运公司(经营沪兰、平粤、兰包、西昆、兰新等航线)的营业收支表。据此可知
A.中德两国关系密切 B.中国航空业发展迅速
C.西北交通得以改善 D.欧亚航空公司连年亏损
【答案】C
20.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奉行“美国优先”战略,与各国大打“贸易战”,并迫使美国各跨国公司从海外回流本土。可是,2018年11月26日美国著名汽车生产商通用汽车公司仍宣布关闭五个本土的生产中心,将生产重心逐渐转移至中国等国家。这表明 (  )
A.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 B.美国霸权日益衰落
C.特朗普政府不得人心 D.中国是贸易战赢家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简答题(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其三》
材料三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审民,废王道,立私权,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过秦论》
材料四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已之成也,私其尽臣富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秦始。
——柳宗元(1773-819)《封建论》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叙述了哪些史实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作用。
(2)材料三和材料四对秦始皇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说明。
【答案】(1)史实:秦统一六国;秦制定中央集权制度和法律。
作用: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
(2)不同:材料三主要批判秦始皇的专制暴政,材料四主要肯定秦始皇功绩。
说明:材料三,汉初经济凋敝,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材料四,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严重影响中央政权的统治。
25.(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从专制到民主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基本趋势。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请根据图示判断两图分别属于哪一朝代,并将图示按照标号补充完整。(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构建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5分)
【答案】(1)朝代:秦朝、唐朝。填空: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门下省;④尚书省。
(2)权力归属: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答临时大总统亦可);司法权属于法院。基本原则:按照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3)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出3点即可,概念表述要准确)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唐代进士科考试录取率极低,“岁取登第者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定制,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此外,废除了唐代的公荐制度,考试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殉私的新制度.时省试中多次落第者另立名册上报皇帝,特许他们可陪同参加殿试.考试及第后,考生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北方士人长于经学而短于诗赋,而南方士人则反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以便为变法培养和选拔人才。
——摘编自《略论宋代科举制的发展》等
材料二 康有为曾痛陈八股取士之祸.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通过光绪皇帝,废止八股文章.1901年,清廷宣布科举改制: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5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5道;第三场,考四书义、五经.四书、五经考试都不再用八股文程式.1905年清廷又宣布,从次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原为科举而备的专项钱款均先后拔充兴办学堂之用.1895年以前,全国仅有新式学堂20所,1895一1898年又增19所,1905年达到8277所,以后每年增加10000多所。新式学堂学生从1904年近10万人,1909年高达近164万之众.他们立志“以制造新国民为起点,以组织新政府为终局”,“把过时的满清君主专制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摘编自《千年科举制的崩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在宋代的发展,分析出现这一发展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科举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简析晚清科举制改革的影响。(8分)
【答案】(1)发展:录取范围扩大;考试机会增加;考试过程更严格;考试内容更实用化。
原因: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笼络北方士人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国家政治变革选拔人才的需要;唐代科举制度的不完备。
(2)特点:形式上废除八股;内容上中西结合.过程循序渐进。
影响:有利于西学的进一步传播;有利于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有利于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有利于提高民众的参政意识;有利于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有利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