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2-06 16:1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学习方法提示
1.为什么改革?
——背景
2.如何改革?
——措施
3.效果如何?
——影响
4.有何经验教训?为什么改革?(背景)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为什么改革?(背景)为什么改革?(背景) 勃列日涅夫
为什么改革?(背景)两次改革失败的原因:
都是在计划经济的范围内进行,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和生产力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1985年,戈尔
巴乔夫担任新一任
苏共中央总书记。改革目的:维护苏联世界
大国地位,解决苏联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如何改革?措施 :加速发展战略;公布《根本改革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明确要求国家对经济的管理由依靠行政转向依靠经济;通过《国营公司法》要求所有企业在两年内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经济上政治上 :1988年提出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倡议社会主义多元化、民主化、公开化;主张多党制、实行总统制。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经济:1988年苏联分配给重工业的资金为工业投资的90%,食品工业的投资仅占6.3%,居民的货币收入增加%9。消费品生产在减少,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通货膨胀十分严重。
政治:公开性、民主化、政治多元化使得社会日益动荡,据报道,新成立的非正式组织有6万多个,共和国级的政党500多个,全国性的政党约20个;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苏联的历史被彻底否定。政治体制的根本变革, 导致了政局失控的状况日益严重。改革结果如何改革?经济上:加速发展战略 苏联食品短缺,人们排长队购买食品。 政治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思想界混乱苏共领导地位及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被弱化直接导致
苏联解体如何改革?实质:从根本上否
定社会主义。后果:国内经济持续下滑,党内矛盾尖锐化,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催化了东欧各国的巨变。想一想 戈尔巴乔夫改革有
哪些经验教训?始终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件:
①十月革命 ② 赫鲁晓夫改革
③ 新经济政策 ④ 戈尔巴乔夫改革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④③②①
2、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
A、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B、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C、民族矛盾年久日深
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AD3、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所造成的直接后果
A、引起苏联人民思想混乱
B、党内斗争日趋尖锐
C、苏联经济大滑坡
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