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抽测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
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
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如需作图,必须用28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徐州新沂花厅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玉器。陶器多具有大汶口文化的特征,部分陶
器及玉器等又具有良渚文化的特征;墓葬中既有体现大汶口文化的殉猪、殉狗,又有
体现良渚文化的殉人。这可以实证石器时代的
A.文化交融
B.部落冲突
C.氏族联姻
D.邦国扩张
2.下表是考古出土的部分地区战国时期物品统计表(部分)。此表反映当时
铁器出土地点
铁器数(件)
生产工具数(件)
铁农具数(件)
辽宁抚顺莲花堡
80余
77
68
山西长治分水岭
36
31
21
河北兴隆古洞沟
87
85
52
河南辉县固围村
93
69
58
广西平乐银山岭
181
170
91
A.一家一户个体劳作盛行
B.土地私有制度确立
C.铁农具运用于农业生产
D.冶铁技术趋于成熟
3唐高宗有疾不能理政,寒族出身的武则天柄政,“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当时山
东、江左人民之中,有虽工于为文,但以不预关中团体之故,致遭屏抑者,亦因此政
治变革之际会,得以上升朝列,而西魏、北周、杨隋及唐初将相旧家之政权尊位遂不
得不为此新兴阶级所攘夺替代”。武则天的举措
A.打击士族促进了社会流动
B.利用科举推动了社会公平
C.破格用人提高了行政效率
D.提升寒族巩固了皇权统治
4.宋代的“行”是指“同业商人组织”。据《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南宋临安有414行,
比唐代长安增加了近一倍。“行”的增多表明
A.传统经济结构瓦
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政府放松社会控制
5.明洪武三十一年颁布《教民榜文》,规定每里须推年高有德之人为里老人,里老人要
定期向里中编户宜读并讲解《大明律》、“六谕等,导民之善,平乡里争讼,得参议
民之利当与政之得失。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试卷》地方官员、坊里百姓都对里老
人隆礼以待,尊为“方巾御史”·明设置里老人的主要意图是
A.倡导尊老风尚
B.加强基层治理
C.健全行政机构
D.宜传国家政策
6.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努力寻找救国之路,出国留学逐渐形成热潮。20世纪初,
有志青年大多选择学习社会政治学说和军事专业,而民国初年大多选择工程、农林、
医学、物理、化学等专业。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对西方文化认识加深
B.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C.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刻影响
D.建设新型国家的需要
7.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民族企业信息表。这反映了民族企业
时期
代表企业
企业口号
企业行为
施米、施药、赠诊、
19世纪60-90年代
继昌隆缫丝厂
还哺祖国
开办义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南通大生纱厂
振兴棉业,实业救国
办学堂、资助革命
20世纪30年代
民生事业公司
宁举丧,不受奠仪
关闭工厂、捐助抗战
A.重视教育培养技术人才
B.内外挤压经营困难
C.关注民生履行社会责任
D.技术受限轻重失调
8.1927年,李立三、刘少奇等人领导和组织了汉口30万人反英示威大会,会后举行示
威游行,高喊着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等口号,向英租界挺进。与这一历史事
件密切相关的是
A.武昌起义爆发
B.北伐战争顺利推进
C.国共合作破裂
D.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9.1943年春,中央警卫团的战士杜林森在一次开荒比赛中,创造了一天开荒6.3亩的好
成绩。毛主席接见他时说:“你的功劳很大,一天开荒六亩多地,称得起劳动英雄。2022~202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抽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题号
1
2
4
67
8
101
12
131415
16
答案AC DBB D CBC ADC BCA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
17.(13分)
(1)演进历程:夏商时期:夷夏观念产生;春秋战国:夷夏有别;西汉中期(武帝)
以夏化夷(以夏纳夷);唐朝:夷夏平等(夷夏一家):清朝:夷
夏一体(华夷一体)。(5分)
原因:“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历代王朝的治理;夷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通婚、
迁移、互市);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国力的强弱。(4分,任意4点4分)
(2)深远影响: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丰富、发
展了中华文化:拓展了疆域。(4分)
18.(14分)
(1)内容:失地;丧权;版图;国防。(3分,任意3点3分)
特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政府与民间相结合;对象从学生到民众(不断扩大)。
(4分)
(2)因素: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日本侵华加剧);思想解放:政府推动:有识之士倡
导。(4分)
意义:唤醒民众国家意识: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民族复兴
提供资源。(3分,任意3点3分)
19.(12分)
分值
要求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9-12
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层次清晰:
史实分析准确,论证充分,结论合理;逻辑严谨,表述通顺。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6—8
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层次比较清晰:史实
分析较准确,论证比较充分,结论合理;逻辑较严谨,表述比较通顺。
能够拟出论题,基本符合要求。
3-5
能够运用史实支持论题,有论述层次;表述较通顺。
0-2
能够拟出论题。能够运用史实说明。
20.(13分)
(1)政策:绥靖政策。(1分)
措施:舆论上怂恿日本发动战争;军事上支持日军侵华;政治上劝降国民政府:
经济上供应日本、封锁中国:外交上操纵国联否决对日制裁。(5分)
(2)原因:一战后国力衰落;经济危机打击;德意法西斯威胁;利用日本反苏制美;
压制民族解放运动(维护殖民地利益)。(4分,任答四点得4分)
影响: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牺牲了中国人民利益;损害
了自身利益。(3分,任答三点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