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15 16:26:28

文档简介

高二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BDACB 6-10BCCAD 11-15 BADCB 16-20 DBCAB
21-25 ADDAC 26-30DDACD
二、非选择题
31.(共8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当生物体内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血液内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会发生变化
动态平衡(1分)
(2)肾脏(1分) (3)排除进食引起血糖升高的干扰
(4)血浆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单位体积溶液中蛋白质微粒数目少,产生的渗透压小
32.(共8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基因突变(1分) 具有有害性(不适应环境) 减小(1分)
(2)是,大象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发生了变化
(3)不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33.(共12分,每空2分)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Ⅲ4或Ⅲ5
(3)1/26 25/52
(4)2/3
34.(共12分,每空2分)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骨骼肌
(2)低于 下降
(3)①用a刺激神经元,c(电表)记录不到电流
②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③用a刺激神经元,c(电表)记录到电流,骨骼肌不收缩,且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A

) (
B

)
高二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1 .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 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B .突变体若为一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C .突变体若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 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D .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2.脊柱发育不良(SMDK)的发生与常染色体上 TRPV4 基因的突变有关。现有一个 SMDK 患 者家系如下图 1,科研人员对该家系各成员 TRPV4 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相应位点序列
进行检测, 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成员 测序结果
I- 1 、I-2 、Ⅱ- 1 只有 …TACTTCACCCGTGGGCTGAAG…
Ⅱ-2 、III- 1 …TACTTCACCCGTGGGCTGAAG…和…TACTTCACCCATGGGCTGAAG
A .Ⅱ-2 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I- 1 和 I-2
B .TRPV4 基因发生了 A-T 碱基对替换为 G-C 导致突变
C .I- 1 产生配子时发生了 TRPV4 基因隐性突变可能导致该家系 SMDK 发生
D .Ⅱ-2 早期胚胎细胞中发生了TRPV4 基因显性突变可能导致该家系 SMDK 发生
3 .基因型为 AaBbDd 的二倍体生物, 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 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能产生 AbD 、ABD 、abd 、aBd 四种精子
B.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C .B(b)与 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4 .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个体测交后 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该个体最可能发生了下 列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
第 1 页/共 8 页
(
C

) (
D

)
第 2 页/共 8 页
5 .香蕉的原始种是尖苞野蕉和长梗蕉两个野生芭蕉属品种,尖苞野蕉味甜但多籽, 长梗蕉 软糯但酸涩。科研人员利用这两个品种培育出五个新品种。(图中 A 、B 分别表示不同的染 色体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FHIA-02 蕉可以通过低温处理尖苞野蕉的种子获得
B.大麦克香蕉品种无子的原因是其原始生殖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尖苞野蕉和长梗蕉杂交能培育出后代, 但不是同一种生物
D.五个新品种香蕉的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含量可能增多
6 .将生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 像称为染色体组型。下列关于染色体、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B .染色体组型图中的染色体数目和 DNA 分子数目不相同
C .对于同一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特征、染色体组数、染色体组型都是相同的
D.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 因此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也可以用于镰刀型贫血
症等遗传病的诊断
7.控制色弱的基因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 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下图为某家系色觉表现情况, 据图分析,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色觉表现的显隐性关系为正常>色弱>色盲
B .Ⅱ2 和Ⅱ3 再生一个女儿一定是杂合子
C .Ⅱ5 和Ⅱ6 的后代患色弱的概率为 1/8
D.人群中存在的与该位点相关的基因型有 9 种
8 .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单基因隐性遗传病) 会对婴儿的神经系 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突变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导致婴儿患苯丙酮尿症
B.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
C.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 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
D.禁止近亲结婚可杜绝该遗传病患儿的降生
9 .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具有很大差异。然而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却能揭示它们有共同 的祖先,下列说法不能为“生物有着共同起源”提供证据支持的是( )
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自养的
B.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
C.几乎所有生物几乎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D.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 都是以 ATP 作为能量“货币”的
10.人与黑猩猩是从大约 700 万年前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两个物种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 α 和两种肽链组成,但 α 链的相同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据此不能得出( )
A .这种差异是由基因中碱基的替换造成的
B .两者共同祖先的血红蛋白也有 α 链和 β 链
C .两者的血红蛋白都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
D .导致差别的变异发生在人这一物种形成的过程中
11.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 身体缩成一团,使硬刺竖起, 以保护自己; 但有时却被 狐狸抛向空中, 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 )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物的变异性
12 .理论上,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小于致病基因频率的是( )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常隐) 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B.软骨发育不全(常显) 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C.红绿色盲(X 隐)在男性中的发病率
D.抗维生素 D 佝偻病(X 显)在女性中的发病率
13 .某小鼠种群中 A 对 a 为显性,A 基因频率为 0.5。由于栖息环境温度效应,带有 a 基因 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被淘汰而无法存活, 此淘汰比例称为淘汰系数,以 s 表示。此种群个体 间随机交配,基因 A 和a 都不产生突变, 没有迁出和迁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境温度使小鼠种群 A/a 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随繁殖代数的增加,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所占比例减小
C.若淘汰系数 s=1/3,则 F1 中显性个体的比例为 0.84
D.若大量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迁入此种群,则 s 会变大
14 .科研人员从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出了一种新型抗生素(Lysocin E),它能对抗常见抗 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
C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E) 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消亡
15 .如图表示渐进式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对图示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第 3 页/共 8 页
A.图中 A 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图中 B 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 可导致 C 的形成
C.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16 .下图表示一片生活着赤腹松鼠的森林(阶段 I)被农田分隔成斑块(阶段Ⅱ),几年后又建立 人工森林通道连接森林斑块(阶段Ⅲ)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阶段 I 的物种多样性一定高于阶段Ⅱ
②阶段Ⅱ,将森林开垦为农田破坏了赤腹松鼠的栖息地
③阶段Ⅱ,森林斑块的出现提高了赤腹松鼠的物种多样性
④阶段Ⅲ,人工森林通道有利于赤腹松鼠进行基因交流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17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 .葡萄糖氧化分解 B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 .肝细胞合成载脂蛋白 D .唾液溶菌酶分解口腔中细菌
18 .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⑤ 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①②
B .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 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C .②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
19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大鼠静脉滴注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l 溶液(生理盐水) 20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 10mL
C.细胞内液 Na+ 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 Na+ 的增加
D.输入的 Na+ 中 50%进入细胞内液, 50%分布在细胞外液
20.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种器官的功 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下列关于病症或疾病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一次性摄入过多蛋白质会引起组织水肿
B .“风寒感冒”说明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 .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
D .高原地区的人体内血红蛋白含量高是内环境失稳的表现
21.醉氧又称低原反应, 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在平原居住后会发生不适应,从 而出现疲倦、嗜睡、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胆固醇、血红蛋白一样, 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
C .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 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
D .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 4 页/共 8 页
22.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后者又包含了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 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呼吸中枢和血糖平衡中枢均位于下丘脑
B .脊神经是传出神经,支配躯干、四肢等部位的运动
C .呼吸、心跳、胃肠蠕动、眨眼等活动都不受意识支配
D .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人会出现血管收缩的现象
2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下列有关神经元和神经胶 质细胞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组成
B .在人体内,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比神经元的多
C .树突和轴突上均有神经末梢, 分布在全身各处
D .经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的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属于神经元的一部分
24.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 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 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 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 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 )
①感受器 ②传入神经 ③神经中枢 ④传出神经 ⑤效应器
A .①或② B .②或③ C .③或④ D .④或⑤
25 .由于饲养员的长期投喂, 大熊猫一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
A.饲养员的脚步声引起大熊猫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有利于大熊猫对环境的适应
C.大熊猫吃竹笋时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园区内其他饲养员的脚步声可能不会引起大熊猫分泌唾液
26.如图为神经纤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被髓鞘包裹区域(b、d) 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 裸露区域(a 、c 、e) 钠、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b 、d 区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B .c 区域处于兴奋状态,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C .a 区域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
D.局部电流在细胞膜内的传导方向为 a→c 和 e→c
27.一般情况下,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并不是直接接触的, 而是通过突触结构连接而成, 利用 神经递质完成信息传递的。下列有关突触和神经递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 因此神经递质都是大分子有机物
B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和通过突触间隙时都会消耗能量
C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 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D .突触前膜通常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 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膜
第 5 页/共 8 页
28 .人体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 下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 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 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 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 P 处受损, 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
B.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排尿过程中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化
D.成人的排尿反射存在分级调节
29 .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 K+ 的外流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B.只有神经细胞膜上存在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
C.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D.若左腿的传出神经受损,则左腿不能运动,刺激无感觉
30.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 其中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 肌细胞膜上的 M 型受体, 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 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 上腺素可以和心肌细胞膜上的 β 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对心脏的作用强度不是等同的, 利用心得安和阿托品进行如下实验(心得安是 β 肾上腺素受 体的阻断剂,阿托品是 M 型受体的阻断剂)。对两组健康青年分别注射等量的阿托品和心得 安各 4 次, 给药次序和测得的平均心率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一组的每位健康青年共进行了 8 次心率的测定
B.注射阿托品后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副交感神经作用加强
C.乙酰胆碱与 M 型受体结合, 使得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D.副交感神经对心跳的抑制作用远超过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促进作用
第 6 页/共 8 页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31 .(共 8 分)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等是否正常。下表是某男子血液生化检查的化验单,请分析回答:
项目 检测结果 单位 参考范围 提示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7 U/L 9~50
肌酐 132 μmol/L 57~97 偏高
尿素 4.1 mmol/L 3. 1~8
血清葡萄糖 9.2 mmol/L 3.9~6. 1 偏高
甘油三酯 2.81 mmol/L 0~1.7 偏高
总胆固醇 5.03 mmol/L 0~5. 18
(1) 血液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验单显示血液中每种成分的 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健康人的血液中每一种成分都处于_____________ 中。
(2) 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属于小分子物质, 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全部随尿液排出。 根据此化验单中肌酐的数值,可推测该男子_____________ (器官) 的功能可能损伤。
(3) 检测血糖最好在空腹时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血浆蛋白含量为 6.9%,无机盐 含量不足 1%,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2 .(共 8 分) 在莫桑比克国家公园里,很多老象没有象牙。研究发现, 在没有盗猎的自然 环境下,只有 2%至 4%的雌象不会长象牙;而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内战(偷猎严重) 结束后大象总数急剧下降,新出生的雌性大象约有三分之一没长象牙。没有象牙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大象的正常生活。人们认为: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大象繁衍出无牙的下一代,显然是 为了保护它们免于被偷猎。
(1) 假设有象牙受基因 B 控制, 则出现无象牙基因b 的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_ , 自然环境中不长象牙的雌象长期保持在只有 2%至 4%的主要原因是该突变____________ 。 若偷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且每代使有象牙个体减少 1/3,则下一代大象中有象牙基因 B 的频率会___________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 偷猎现象的存在是否使大象种群发生了进化? 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大象繁衍出无牙的下一代,显然是为了保护它们免于被偷猎”, 根据现代进化理论, 这句话表述是否正确?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7 页/共 8 页
33 .(共 12 分) 下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 的某遗传家系图, 家系中 无基因突变发生,且Ⅰ4 无乙病基因。人群中这两种病的发病率均为 1/625。
(1) 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Ⅳ2 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则该染色体畸变的发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Ⅲ4” 、“Ⅲ5”或“Ⅲ4 或Ⅲ5”)有关。
(3)若Ⅲ4 与Ⅲ5 再生 1 个孩子, 患甲病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只患乙病概率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 只考虑甲乙两病所对应的基因, Ⅱ 1 与Ⅳ3 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
34 .(共 12 分) 下图中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 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 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 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 变化; d 表示神经肌肉接点,可看成是突触。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甲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
(2) 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 传入神经元静息时, 膜内 Na+浓度将 ____________ (填“高于” 、“低于” 、“等于”) 膜外。神经纤维兴奋时动作电位的峰值(图乙 中③的数值)将________________ (填“上升” 、“不变” 、“下降”)。
(3) 正常情况下, 用 a 刺激神经或用b 刺激骨骼肌均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做实验时 用 a 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没有收缩。为探究导致骨骼肌不收缩的受损部位,该同学利用图 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实验方案,通过观察 c 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收缩情况进行判断。(注: 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设计实验并预测不同结论对应的实验现象。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 d 部位受损。
第 8 页/共 8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