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
1.考试时间90 分钟,试卷满分 100 分。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25 个小
题,共 50 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4 个题,共 50 分。
2.用 2B 铅笔将单项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在答题纸相应位 置填写。请务必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答题。
3.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信息填写答题纸相应位置。
一、选择题 (共 25 个小题,每个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龙山文化遗址中,大型墓和中型墓集中分布在墓地中部,5 座随葬鼓、彩绘花盘等礼器 大墓集中在一片,而墓地北部,密集分布的墓葬多为小墓、穷墓。这反应了 ( )
A .华夏认同已出现 B .阶级斗争激烈 C .私有制已经产生 D .早期国家出现
2 .如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 )
A .商朝 B .秦朝 C .西周 D .汉朝
3.汉武帝时期,政府将盐业和冶铁业,由中央大农令进行统一管理,各地设盐官、铁官进 行盐铁生产和销售。该措施 ( )
A .有利于中央集权 B .推动了币制改革
C .推动物价的稳定 D .抑制工商业发展
4 .下图反应的历史时期是 ( )
A .汉武帝时期 B .唐太宗时期 C .明太祖时期 D .秦始皇时期
5.叙述了上起皇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历史,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这是对哪一史 书的评价 ( )
A .《春秋》 B .《汉书》 C .《史记》 D .《诗经》
6 .下图反映事件产生的影响有 ( )
A .民族交融加强 B .西晋统一 C .孝文帝改革 D .三国鼎立 高一历史 第 1 页 共 6 页
7 .《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发展状况:“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 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其反映了 ( )
A .江南经济发展 B .北方经济依赖南方
C .国家统一趋势 D .北方移民局面
8 .下图是某朝代宫殿布局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朝代是 ( )
A .汉代 B .秦代 C .唐代 D .明代
9.我国古代一次税制改革中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 租庸调制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秋海两次征税。 ”这次改革 ( )
A .只按田亩征税 B .废除了战国以来的人丁税
C .纳银代役 D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0.开元年间,边疆形势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设军镇,加强边防。这产生的主要后 果是 ( )
A .外重内轻局面 B .宦官专权 C .朋党之争 D .阶级矛盾尖锐
11.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对研究哪一课题价值较大 ( )
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的唐朝曲辕犁
A .唐代西北地区农耕发展 B .唐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C .汉代洞窟壁画艺术研究 D .北方民族交融趋势
12.下列两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顾恺之《洛神赋图》 A .东晋文化的繁荣
(摹本) 王羲之《姨母帖》 (摹本)
B .唐代艺术成就 C .楷书与狂草艺术 D .北朝民间艺术 高一历史 第 2 页 共 6 页
13.据史书记载:“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
得之。胡化盛极一时,大概为西域之好尚。 ”依据材料判断其时空信息,正确的是 ( )
A .汉代洛阳 B .唐代长安 C .明代北京 D .北宋汴京
14.“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这是对哪时期政治制度特征描述 ( )
A .汉代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15.在一书中记载某一地方行政机构:“ … …该机构是中央派出机构,军政大权集中,行 政效率较高,辖区广阔” 。该机构是 ( )
A .元代的行中书省 B .唐代的藩镇
C .宋朝的州 D .汉武帝时的州部
16.宋代政府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 家诗文,坊间刻书民间所需读物,品类丰富繁多。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
A .理学兴起 B .重文轻武 C .思想自由 D .推动文化普及
17.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反映了宋代 ( )
A .经济格局的变化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江南交通发达 D .对外贸易水平高
18.下图是宋代土地买卖契约残片图,其反映了宋代 ( )
A .土地兼并严重 B .土地对农民人身束缚减轻
C .阶级矛盾尖锐 D .赋役制度发生很大变革
19.该书内容涉及天文、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军事、文学、史学、考 古及音乐等学科。记载了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成就和劳动人民对科学技术的贡献。该 书是 ( )
A .《授时历》 B .《农书》 C .《梦溪笔谈》 D .《本草纲目》
20.“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 …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 … …事皆朝 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指的是 ( )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21.北宋是中国古代货币发展重要时期。据统计,货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 其主要因素是 ( )
A .冶铸业发达 B .商品流通规模 C .海外贸易繁荣 D .纸币的出现
22.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经济进一步发展。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 .漕运和海运开通 B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C .外贸港口兴起 D .玉米甘薯得到推广种植
高一历史 第 3 页 共 6 页
23.指出下图信息所处的历史时期
( )
高一历史 第 4 页 共 6 页
A .南宋 B .元代 C .明代 D .清朝
24.下图为清朝人徐扬所绘苏州情景。解读正确的是 ( )
《盛世滋生图》 (局部)
A .反映苏州经济的繁荣景象 B .真实反映苏州发展状况
C .反映江南经济的全面繁荣 D .没有史学研究价值
25.《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等长篇小说的出现因素 ( )
A .理学繁荣 B .印刷术的发明
C .道教的传播 D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二、非选择题 (共 4 个题,共 50 分)
26. (12 分)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材料一 儒家思想发展简表。
思想家 主要思想
孔 子 A
董仲舒 大一统
朱 熹 B
C 致良知
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工商皆本
材料二 中国古代历代儒学思想家肩负着时代的责任,勇于探索变革,并具有兼收并
蓄,开放包容的胸怀,为国家社会探求治国方案。他们的思想是各自时代的产物,都对历 史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也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的内涵。
------摘编自《儒家思想的演变》
(1) 依据材料一指出 A、B 、C 应填的内容。 (3 分)
27. (13 分) 某班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下列史料。
材料 汉武帝元封五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 十三个监察区域。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 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刺史的监察标准“以六条问事”,“六条”全是针对地方势力而设。 其管区称为刺史部,简称“十三部”,也称“十三州”。
灵帝中平五年,改刺史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 之上,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从此中国行政体制由“中央—郡—县”三级 变成“中央— 州—郡—县”四级。东汉末年,各州牧更是趁乱夺取本州军政大权,全国陷 入分裂战乱之中。
------摘编自《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1) 同学甲给材料确立主题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同学乙确定研究主题是“汉 代刺史制度的演变”。你认为两人确立的主题合理吗? (2 分) 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8 分)
(2) 如果以同学甲的课题为主题做课题研究,你还可以搜集哪些史实材料。 (3 分)
(2) 选择材料一的某一儒学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解释。 (9 分)
高一历史 第 5 页 共 6 页
(
种
植技术
) (
稻麦复种技术
) (
宋
农
业
发展
) (
棉
花在内地种植
) (
占
城稻在北方种植
) (
A
) (
宋代商业
发
展变化
) (
D
) (
泉州港
口
)
28.( 13 分)宋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新时代。某同学设计了个宋代经济发展的学习提纲。
高一历史 第 6 页 共 6 页
提纲一
提纲二
(
农
业结构
)
农作物
B
C
(
E
)
(1) 根据提纲一完成提纲二,指出A B C D E 应填内容。 (5 分)
(2) 根据提纲一、二的内容,说明宋代经济发展给宋代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 (8 分)
29. (12 分) 中国古代各朝代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都做出了贡献,也呈现出了不同的 发展特征。下面词语是对不同朝代发展特征的描绘。
A .盛世 开放 B .奠基 开创 C .鼎盛 危机 D .分裂 交融
选择一组词作为主题,依据其内涵确定一个历史时期,并依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 论文。 (要求:围绕主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个2分,25个,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A A C A A C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B C A D A B C C
21 22 23 24 25
B D D A D
二、非选择题(26题12分,27题13分,28题13分,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1)A 仁;B 理是世界本原;C 王阳明(3分)
(2)示例:朱熹作为儒学思想家,肩负时代责任,勇于探索,开放包容的精神,复兴儒学。(2分)魏晋以来儒学陷于僵化,脱离现实,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北宋中期以来,儒学复兴运动兴起。(2分)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儒学思想家,挖掘儒学思想内涵,吸收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2分)注重道德伦理秩序,为社会树立基本价值观,激励人注重内心修养,主观奋发,对家国责任。南宋后期,理学受到官方推崇,这些对后世中国人的精神品格产生重要影响。(3)
阅卷说明:本题第二问观点解释,观点2分,(要点:责任、改革、吸收包容、影响大,如果观点仅其中的部分可得2-3分)解释从思想的背景2分、变革内容2分、影响3分。
27.(13分)(1)示例一:同学乙的课题合理,同学甲的不合理。(2分)
理由:材料第一段主要说明了汉武帝设立十三部和刺史制度,起初其职能主要是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3分)材料第二段主要反应了在汉灵帝五年后,刺史制度发生了变化,刺史部演变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刺史掌握行政、军事、民政等军政大权,东汉末年各地对抗中央,陷入分裂动荡。(3分)
因此,乙的主题“汉代刺史制度的演变”较全面反映材料内容,甲的主题“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不能全面反应材料。(2分)
示例二:同学甲和乙的课题都合理。(2分)
理由:材料第一段反应了汉武帝设立十三州和刺史制度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刺史的职能是监察地方官吏和豪强地主,具体规定了监察的标准。(3分)
第二段材料反应了刺史职能的演变,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东汉末年,各地战乱。这说明监察制度必须独立,且中央政权必须强有力。这些为研究汉武帝的刺史制度提供了更宽的角度。(3分)
同学甲和乙的课题各自思考的视角不同,因此都具有合理性。(2分)
(2)汉武帝推行推恩令的材料;盐铁官营的材料;改革币制,收铸币权的材料;尊崇儒术的材料;开拓疆域的材料。(任答3点,得3分)
28.(13分)(1)A 货币 B 纸币 C 市场 D 街市(或夜市)E 海外贸易 (其它合理也可分)(5分)
(2)影响:社会上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人口增长;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发展;文化艺术发展,世俗化增强。(任答4点得8分)
29.(12分)示例:主题 唐朝的盛世与开放(1分)
唐朝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对外开放。(2分)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产生深远影响。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发行的药典。《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角度任答3个角度得6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达,唐都长安是国际大都会。(开放角度2分)
唐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1分)
阅卷说明:主题1分(必须有时期)从某某时期特征的原因(2分)、表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疆域等角度选择,共8分),影响1分(根据选择的时期特征不同,影响得分可以提高到3分,表现的得分可以适当减少)。本题总得分不超过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