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5 18:2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咆哮 澎湃 瞻(zhān)仰 奄(yān)奄一息 自作自受
B.沙哑 糟糕 搀(chān)扶 忐(tǎn)忑不安 心惊肉跳
C.呻吟 拥待 淋(línɡ)湿 魁梧黧(lí)黑 跌跌撞撞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惊慌 掀开 废话 无病呻吟 B.风暴 潮湿 后脑勺 神志不清
C.拥戴 祭奠 优虑 自作自受 D.皱纹 抱怨 倾听 唉声叹气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假”与“不假思索”中的“假”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假公济私 B.弄假成真 C.半真半假 D.狐假虎威
4.下面句子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渔夫怎么不会同意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呢?
B.渔夫不会同意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
C.渔夫肯定会同意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
D.渔夫一定会同意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
5.下列句子词序变化后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A.上海来的客人今天要去观看演出。——来上海的客人今天要去观看演出。
B.他看不起任何人。——任何人,他都看不起。
C.也只有他这样怕冷。——这样怕冷也只有他。
D.有你们看的书。——书有你们看的。
6.《桥》在最后才点出了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对这样写的好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巧设悬念,增强了故事的悲壮。
B.巧设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C.巧设悬念,突出浓浓的父子亲情。
D.巧设悬念,形成强烈的感情冲击,扣人心弦,突出老支书不徇私情的英雄形象。
7.《穷人》这一课,把故事安排在一个狂风呼啸、又黑又冷的夜晚,对其作用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样写仅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十分恶劣。
B.这样写有利于表现桑娜对生活的悲观态度。
C.这样写有利于表现渔民生活的窘迫。
D.这样写不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还烘托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的品质。
8.对下列句中省略号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表示语意未尽)
B.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表示省略递增的数目)
C.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表示思绪被打断)
D.“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二、填空题
9.看拼音,写词语。
如果你仔细qīng tīng( ),就会发现大自然弹奏的乐章:起初是平静的,慢慢地,大海开始低吟;突然间,雷声轰鸣,海浪páo xiào( ),汹涌澎湃的浪花直击海岸,狂风也用shā yǎ( )的sǎng zi( )应和着,乐曲达到了高潮!
10.给下列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的字,再组词。
果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唐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11.根据意思写词语。
(1)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
(2)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
(3)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
(4)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
(5)没有声音,很静。( )
1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成功( )天上掉下来的,( )通过拼搏换来的。
(2)( )这些设想能实现,( )是遥远的事。
(3)火星和地球( )昼夜长短相近,( )也有四季更替。
13.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1)“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 )
(2)“看,你们都瘦得……”( )
14.填空
(1)小说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穷人》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国家)作家___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童年》是_____________(国家)作家____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童年》以________________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________________的色彩。
(4)《小英雄雨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5)《爱的教育》是_____________(国家)作家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体小说。
三、语言表达
15.按要求完成练习。
(1)你还算是个党员吗?(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①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
②运用句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上面句子中把老汉比作___________,表现了老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人们面对山洪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___________”的表现形成了对比,同时也说明了老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人们心中的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穷人(节选)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6.用“ ”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语句;用“﹏﹏﹏”画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语句。
17.“桑娜沉默了。”她在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一句中,“熬”字不能( )
A.反映出渔夫明知困难大,也宁愿自己多受苦。
B.体现渔夫的坚强精神。
C.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
D.说明渔夫打肿脸充胖子。
课外阅读。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晖中看见那个高大的身影。但是,他没有看到。
一天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边对小鞋匠说:“一个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双鞋?
“啊……对呀。”
“要付多少钱?”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元五,外加一个月保管费五角,你给两元钱得了。”
军人把两元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来?”
“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身要走。“哎,”小鞋匠提起那双修好的皮鞋,喊道,“鞋子,鞋子……”
军人止住脚,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他特意来信让我把钱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19.选出正确的一项。
(1)“略一沉思”的“略”的意思是( )。
A.简单 B.稍加 C.大致
(2)“沉思”的“沉”的解释为( )
A.没在水中 B.分量重 C.深入,程度深
(3)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 )
A.小鞋匠 B.瘦军人 C.大个子军人
20.省略号的作用有:
A.表示内容的省略; B.表示停顿; C.表示声音的延续。
(1)“啊……对呀。”中的省略号表示( )
(2)“他……上前线去了。”中的省略号表示( )
(3)“鞋子,鞋……”中的省略号表示( )
21.本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得十分细致。请你举例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2.习作。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让你难忘或者感动的事情。请选择其中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把故事情节叙述完整,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和字音。
A项中,奄(yān)奄一息应为yǎn yǎn yī xī
C项中,拥待应为拥戴,淋(línɡ)湿应为lín shī
2.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B、D选项正确;
C.有误,忧虑:忧愁思虑;忧愁担心,情绪低落,由于人生目标模糊;外来的压力和打击;过于完美主义;生活作息时间很混乱。故“优虑”的“优”错误。
3.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多义字。
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不假思索: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熟练。“假”指假借,凭借。
A.假公济私 :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假”的意思是借;
B.弄假成真:本来是假意去做的,结果竟成了真的。“假”的意思是假装;
C.半真半假 :一半真心,一半假意。指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多指人不是真心真意的态度。“假”的意思是虚伪的;
D.狐假虎威: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比喻借着别人的威势来吓唬和欺压人。“假”的意思是假借,凭借。
4.B
【详解】考查句子的理解。
A项是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意思是渔夫会同意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
B项渔夫不会同意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
C项表示肯定,意思是渔夫会同意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
D项表示肯定意思是渔夫会同意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
B项和其他三项意思相反。
5.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语序变化前后的理解能力。
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因此解题时只要正确地找到这三部分内容,并根据这三部分内容所表达的意思辨析即可。
A项句子词序变化后差别最大,“上海来的客人今天要去观看演出”主语是“上海来的客人”,“来上海的客人今天要去观看演出”的主语是“来上海的客人”。“上海来的客人”指客人是从上海来的,“来上海的客人”指的是客人来上海,意思不同。
6.D
【详解】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出自课文《桥》,写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时,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垂不朽的桥。表现了党支部书记临危不惧、心系群众安危、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桥》一文的结尾写道: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最后才揭示了老支书和小伙子的父子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构思新颖,通过设置悬念和前后照应,让人意外之余又觉得很悲壮,既达到震撼了人心的效果,又表现了老支书的大公无私。
7.D
【详解】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4、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5、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6、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7、深化作品主题;8、象征暗示。
表现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渔夫还要出海打渔,足见渔夫一家的贫穷;另一方面,为后文衬托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抚养邻居的孩子这种善良品质做铺垫。
8.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
省略号的主要作用有:1、表示语言的延长;2、表示语言或歌曲等的省略;3、表示语句的转折;4、表示语言断断续续;5、表示事物或道理的多项列举;6、表示解释说明;7、表示意思的递进 ;8、表示语音的延长;9、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
A “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句中省略号表示话题的转换。故选A
B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句中省略号表示数字的省略。
C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句中省略号表示意思转换。
D“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句中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9. 倾听 咆哮 沙哑 嗓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拼音拼写能力,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先读拼音再书写,注意拼读准确,拼读时注意以下三点:1、翘舌、平舌音字母;2、有无鼻音字母;3、最后是音调。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咆哮、沙”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 课 课文 稞 青稞 棵 一棵 搪 搪瓷 塘 池塘 糖 糖果
【详解】本题考查给字加偏旁并组词。
果+=课(上课),果+页=颗(一颗),果+木=棵(一棵),果+禾=稞(青稞)等。
唐+米=糖(糖果),唐+土=塘(池塘),唐+=搪(搪塞)等。
11. 自作自受 喃喃 指手画脚 不假思索 寂静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
(1)自作自受:自己做下的坏事,自己承受恶果。形容咎由自取。
(2)喃喃:一指低声说话的声音,象声词,二指读书声,三指鸟啼声。
(3)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4)不假思索:用不着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5)寂静:静悄悄的,没有声响。
12. 不是 而是 即使 也 不仅 而且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平时学习中也可以通过多读来积累语感,做到快速作答。
(1)“天上掉下来”和“拼搏换来的”两者是并列的,根据句意否定前者,肯定后者,故此句是并列关系,结合语境可用“不是……而是……”。
(2)“这些设想能实现”有未发生的事情,是假设关系,结合语境可用“即使……也……”、“就算……也……”等。
(3)“昼夜长短相近”和“四季更替”是递进关系,结合语境可用“不仅……而且……”、“不但……而且……”。
13.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表示话未说完
【详解】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
(1)“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结合句子看出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省略号表示说话时断时续。
(2)从“看,你们都瘦得……”省略了说的话,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
14. 情节 环境 人物 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 卡列尼娜》 《战争与和平》 《复活》 苏联 高尔基 阿廖沙 孩子 天真烂漫 管桦 意大利 亚米契斯 日记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
(1)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情节、环境。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人物是小说的核心,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性格赖以形成的重要因素,环境创造人物,人物也创造环境主要要素是人物。
(2)《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创作的一部的短篇小说,集中描写了在一个浪涌风吼的夜晚,渔夫妻子桑娜在等候亲人归来时,出于善良和同情收留了邻居的两个孤儿,待渔夫归来,正和她的想法一致,作品精细地剖析了渔夫妻子桑娜的心理矛盾发展过程,表现出渔人夫妇宁可自己吃苦,克服困难,也要帮助邻居的高尚品质。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 、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3)《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 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帝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童年》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4)《小英雄雨来》作者是管桦,讲述了小英雄雨来聪明勇敢应对日本人、和日本人斗智斗勇的英雄事迹。
(5)《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写的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一个学年的生活,期间穿插着老师每月给学生讲述的“故事”,还有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
15. 你不算是个党员。 比喻 山洪来势凶猛 雨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落下来 一座山 威严 冷静 乱哄哄 靠山
【详解】(1)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要求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本句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首先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其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最后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本句改为:你不算是个党员。
(2)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及仿写句子。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这句话吧“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水之大,来势之猛,为山洪暴发埋下伏笔。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注意仿写一句比喻句即可。示例: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3)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6.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优虑。 他搔搔后脑勺说 17.面对劳累一天.疲惫不堪,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 18.D
【解析】16.本题考查提炼关键信息。
结合“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中的“皱起眉、严肃、忧虑”可知,此句是抓住渔夫的神态进行描写。结合“他搔搔后脑勺说”中的“搔”可知,此句是抓住渔夫的动作进行描写。
17.本题考查思维的拓展。
此题为开放性题型,答案不唯一。如:丈夫也劳累了一天了,他为了这个家是用命在挣钱,我该怎么给他说呢?
18.本题考查对句子中的词语的理解。
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在“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中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体现了渔夫的坚强的精神和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而不是他打肿脸充胖子。故选:D。
19. B C C 20. B C A 21.细致的语言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他……上前线去了。”最初军人并不想说出战友失去双脚的事实,所以说“他”的战友“上前线去了”。这表明军人仍在为战友感到难过,不愿随便提起这件事。
【解析】19.(1)本题考查对字的理解。
结合“‘要付多少钱?’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元五,外加一个月保管费五角,你给两元钱得了。’”可知,句中的“略一沉思”是指小鞋匠稍微思考了一下;略:稍微的意思。故选:B。
(2)本题考查对字的理解。
结合“小鞋匠略一沉思”可知,此处的“沉思”是指小鞋匠深思,认真思考的意思。“沉”指思考的程度深。故选:C。
(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读短文可知,短文讲述的是大个子士兵一个月前在小鞋匠那里修鞋,但是他却没有因为自身的原因而忘记对小鞋匠的许诺,委托了自己的排长找到小鞋匠将修鞋钱付清的事情。所以主要人物是大个子军人。故选:C。
20.本题考查对省略号的理解。
(1)结合“啊……对呀。”表示小鞋匠回答时的停顿。故选:B。
(2)结合“他……上前线去了。”是大个子军人来拿鞋子对小鞋匠说的话,他想到军官的遭遇就很伤心,省略号是表示声音的延续,故选:C。
(3)结合“鞋子,鞋……”是小鞋匠拿着鞋子对大个子军官喊的话,省略号前是一个“鞋”,是表示他的话没有说完,表示省略的作用。故选:A。
21.本题考查对语言描写的赏析。
找出一句人物语言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此题为开放性题型,答案不唯一,理由合理即可。
如:军人止住脚,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他特意来信让我把钱给你,谢谢你了!”
好处:军人说出了自己战友的遭遇,同时还表明是战友让他来给钱的。表明了军人对战友的遭遇感到难受,从而也突出了军人讲诚信的高尚品质。
22.范文: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我们会感动;口渴了,朋友为我们打一杯水,我们会感动;生活中有许多感动的事,但有一件事,让我历历在目,那是一份深沉的母爱。
有一次,我发高烧,感觉很热,于是,我叫来妈妈,对妈妈说:“妈妈,我想……”没等我说完,我就吐了,妈妈一见我吐了,急忙把我送到医院,对大夫说:“他怎么了。”大夫说:“有点发烧,打一针就好了。”我听了这句话,简直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妈妈看到了我的表情,似乎踩到了我的心思,妈妈用慈祥的语气对我说:“不要害怕,要勇敢的去面对。”听了妈妈的话,我似乎不那么害怕了。医生打针的时候,我鼓起勇气,最后,我发现打针并不那么可怕。
回到家后,妈妈把我安置在炕上,自己却收拾我吐来的东西,坐在炕上的我很感动。
母爱是无形的,是伟大的。母爱是无形的,是用肉眼看不到的。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本次为自命题的叙事作文,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让你难忘或者感动的事情。请选择一件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把故事情节叙述完整,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2)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3)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