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蜷缩(juǎn) 飞溅(jiàn) B.搀扶(cān) 揪着(qiū)
C.祭奠(diàn) 流淌(tǎng) D.皱纹(zhòu) 胸膛(tǎ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位老妇人神志不清,坐在座位上自言自语。
B.天黑了,还不见弟弟回来,我心里忐忑不安。
C.这部喜剧电影笑得我心惊肉跳。
D.看着眼前的美景,他不假思索便吟出一首诗。
3.下列句子中省略号表示语意的跳跃的一项是( )
A.我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B.渔夫说:“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C.老班长说:“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
D.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4.对下面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A.鱼钩被水浸和受空气影响,生了许多锈,但还有一点亮光。
B.象征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C.鱼钩永远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
5.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金色的光芒 安定情绪
B.鲜美的鱼汤 服从分配
C.严格的脸 增多信心
D.低沉的声音 身体衰弱
6.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的意思依次是( )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A.认同 解释安慰 思考
B.思考 解释安慰 认同
C.解释安慰 思考 认同
D.认同 思考 解释安慰
7.下列对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语言描写)
B.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环境描写)
C.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动作描写)
D.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神态描写)
二、填空题
8.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zāo gāo( )!我打翻了杯子,水溅出来,蜡烛xī( )了,书本也被弄得shī lín lín( )的。ài( )!今天可真倒霉!
9.比一比,再组词。
狞( ) 淌( ) 呻( ) 搀( )
拧( ) 倘( ) 伸( ) 馋( )
10.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归类。
亭台( )( ) 心满( )( ) 叱咤( )( ) 大步( )( )
描写动作:___________ 描写心理:____________
1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安顿——( ) 脆弱——( ) 抽噎——( )
反义词:低沉——( ) 收敛——( ) 饱满——( )
12.古诗词学以致用。
(1)赞美山水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带有遗憾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国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托物言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农民对一个好的村干部的要求是___一___办事公道___一碗水端平___二___自己不要吃得太饱___三___有经济头脑___
1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桥》一文赞扬了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_________、__________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这座桥是我们“__________________”的桥。
(2)《穷人》一文按照___的顺序,记叙了在一个___的夜晚,桑娜和渔夫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3)《金色的鱼钩》中,“鱼钩”记录着___________的英雄历程,闪耀着____________的思想光辉,象征着__________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4)少小离家___________,乡音无改_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语言表达
15.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缩句)
________
(2)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
(3)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其他国家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本国人民带来了难以弥合的战争创伤。
(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_______
(4)死亡在逼近。(扩句)
_______
16.口语交际。
假如你想养一只宠物,可是妈妈不同意,觉得养宠物不健康,还会耽误你的学习,你会怎样说服她同意你的想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快乐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保尔漫步在荒凉的小镇上,心中忧郁地想着……不过,当他一想到明天就要去那个大城市,去和那些亲密的朋友们再度一起生活,便高兴起来了。那个大城市以其雄伟的力量,沸腾的生活,川流不息的人群、汽车和电车,吸引引着他,召唤着他……当然,最有吸引力的是那些巨大着他、召唤着他的石头厂房,被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还有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此时此刻,他的心已经飞到了工厂……
可是,当他漫步在这个僻静的小镇时,他却感到无名的惆怅,他甚至有点厌恶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了……因此,他白天在户外散步时,心中总是闷闷不乐。
当保尔从台阶上走过去的时候,两个坐在那儿的长舌妇立刻就开始指指点点议论起来了。
“喂,亲家母,你瞧,这是从哪儿出来了这么个可怕的东西?”
“看那样,是个痨病秧子!”
“可你瞧他那件阔气的皮上衣,哼,肯定是偷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令人生气的事儿。
也难怪,他生活在这里的根早已被拔掉了,现在大城市才是他真正的天地。同志之间的友谊和劳动的信念已经把保尔和大城市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了。
不知不觉地,保尔便来到了松林前。在他右边是阴森的旧监狱,监狱周围是一圈尖头木栅栏,监狱的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房子。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就在这里被执行了绞刑,现在只剩下一个空旷的广场。保尔在原来竖着绞架的地方站了一会儿后,就走下了陡坡,来到了埋葬烈士们的公墓。不知是哪个好心人,用枞树枝编成的花圈围起了那一列坟墓,苍绿而真诚……笔直的松树耸立在陡坡上,新绿的嫩草长满了峡谷的斜坡……这里是小镇的近郊地带,清静而又阴冷。松林轻声细语不愿惊醒这里的旧梦,但又十分委屈。
复苏的大地,散发出一种强烈的春天的气息……就在这里,烈士长眠于地下……他们,是为了光明而牺牲的;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人民的幸福……
保尔缓缓地摘下了帽子。他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悲愤和深切的缅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抓紧每一分钟,去过最充实的日子,因为意外的疾病或者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能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怀着这种想法,保尔离开了烈士公墓。
17.为什么说“现在大城市才是他真正的天地”? ( )
A.他白天在小镇的户外散步时,心中总是闷闷不乐。
B.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被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还有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
C.同志之间的友谊和劳动的信念已经把保尔和大城市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了。
D.大城市以其雄伟的力量,沸腾的生活,川流不息的人群、汽车和电车,吸引着他、召唤着他。
18.“松林轻声细语不愿惊醒这里的旧梦,但又十分委屈。”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
A.小镇的近郊地带,清静阴冷,令人窒息,满含压抑之感。
B.这里有许多令人生气的事儿,保尔内心充满了委屈。
C.烈士为了光明而牺牲,保尔心中充满了悲愤和缅怀。
D.写出松林受环境氛围的感染,像人一般内心委屈悲伤。
19.“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 )
A.表示声音的中断 B.表示递进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转折
20.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段话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部著作中影响深远的名言。读完这段话,你觉得生活在新的时代的我们,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桥(节选)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2.山洪是怎样咆哮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
23.比较下面的句子,哪句写得好,并说说理由。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2)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从“像一座山”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5.习作百花园
环境:人群拥挤、声音嘈杂的菜市场
人物:卖土豆的李大爷、吝啬的王阿姨、跪地乞讨的衣着破烂的小女孩
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合理想象,创编故事。要写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表现出人物的特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蜷缩(juǎn)——quán。
B.搀扶(cān)——chān;揪着(qiū)——(jiū)。
C.完全正确。
D.胸膛(tǎnɡ)——táng。
2.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指老妇人自己跟自己说话,使用恰当。
B.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指“我”担心弟弟,心神不安,使用恰当。
C.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指看喜剧的时候,用在此处不合适,可改为“前仰后翻”。
D.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借、依靠)。指他看到眼前的美景,想都不用想就吟出一首诗。使用恰当。
综上所述,答案选C。
3.B
【详解】本题是对省略号作用的考查。
省略号的作用有:
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
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一般在列举多项以后再用省略号,以便读者据以联想省略的内容;
表示说话的中断;
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表示静默或思考;
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A.“老班长,你怎么……”老班长话未说完。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B.从“总算活着回来啦”“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可知省略号表示语意的跳跃。
C.“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用于话语中间,省略号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
D.从“十下,十一下”可知省略号表示递增的次数。
4.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明确句子的含义,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它是蕴涵在句里,而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没有说出来的感情,没有说出来的思想。要把握句子的含义,必须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思索,才能体会得到的。
“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指的是指的是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的是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舍己为人的精神,像这个鱼钩一样虽然生了锈,但是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5.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
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C选项有误,“严格的脸”改为“严肃的脸”,“增多信心”改为“增强信心”。
6.D
【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答题时结合每句话的内容以及语境进行分析。结合“是个问题!”可知,第一个“嗯”表示认同,对这件事情是个问题的认可。结合“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可知,第二个“嗯”表示思考,不知道该怎么办。结合“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可知,这个“哦”表示解释安慰,写出对妻子的解释安慰。故选D。
7.B
【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掌握。
A、C、D正确;
B.有误,“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是桑娜心里想的内容,运用了心理描写。
8. 糟糕 熄 湿淋淋 唉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糟、熄、湿、淋”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狰狞 流淌 呻吟 搀扶 拧动 倘若 拉伸 馋嘴
【详解】本题考查给字组词。
狞可组词:狰狞、狞笑、猱狞等。
淌可组词:流淌、淌入等。
呻可组词:呻吟、呻唤等。
搀可组词:搀扶、搀杂、搀和等。
拧可组词:拧紧、拧转、 拧扯等。
倘可组词:倘若、倘使、倘若等。
伸可组词:伸手、伸展、伸开等。
馋可组词:馋嘴、馋猫、解馋等。
10. 楼 阁 意 足 风
云 流 星 大步流星 心满意足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成语及归类。
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心满意足,多用来形容人的满足和如愿以偿的心情。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叱咤风云,形容轰动一时的人物。今多指将帅或左右时局者的威风气势。
大步流星,意思是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描写动作:大步流星;描写心理:心满意足。
11. 安置 软弱 抽搭 高亢 放纵 干瘪
【解析】略
12.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的默写。诗歌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1)赞美山水的诗句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2)诗人带有遗憾的诗句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爱国情的诗句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托物言志的诗句有: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3. : 、 , ; 、 ; 、 。
【详解】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理解与运用。要在掌握标点符号用法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作答,认真分析前后句子的联系,选择合适的标点进行填空。常见标点符号用法如下:
句号:句末点号,主要表示句子的陈述语气。
问号:句末点号,主要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
叹号:句末点号,主要表示句子的感叹语气。
逗号:句内点号,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顿号: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
分号:句内点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以及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
冒号: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
引号:标号,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
破折号:标号,标示语段中某些成分的注释、补充说明或语音、意义的变化。
省略号:标号,标示语段中某些内容的省略及意义的断续等。
句子中“要求”后面是具体的要求,用冒号;数字序号后面用顿号,表示次序的停顿。每一个要求后面用分号隔开,表示并列关系句子的停顿,最后一个要求后面用句号,表示句子完成。
14. 无私无畏 不徇私情 党密切联系群众 事情发展 寒风呼啸 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 勤劳善良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老班长一路上尽职尽责当好“上级、保姆、勤务员” 金色 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老大回 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和古诗的默写。
(1)《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地指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表现了他无私无畏、无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这座桥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2)《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所创作的一部的短篇小说。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那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赞美了桑娜与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金色的鱼钩》一文主要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事。根据课文内容可知,“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4) 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全诗内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5. 老妇人数着。 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 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给其他国家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了难以弥合的战争创伤。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缩句。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本句应去掉修饰语“这个”“神志不清的”“又重复”。即:老妇人数着。
(2)醒题考查改写句子。
改成双重否定句,其方法:给句子加上双重否定词,本句是把“总得”改为相应的双重否定词“不得不”或“非得……不可”。如:我非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不可啊!
(3)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给其他国家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与“给本国人民带来了难以弥合的战争创伤”都是“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大家的灾难,故是递进关系。可以采用关联词“不仅……还……”或“不但……而且……”。
(4)本题考查扩句。
扩句就是给句子中的词语加上相应的修饰语,使句子更加生动和具体。本句可以补充死亡在什么中逼近。如:死亡在山沟的咆哮中逼近。
16.妈妈,您就答应我养宠物吧!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对它们友好。养一只宠物可以培养我们的爱心和责任心,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我要养宠物,可以自己打扫卫生,不让它弄脏东西。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解答时,需要紧扣题干中所呈现的现象和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概括归纳,再结合自身日常生活体验与积累来作答。只要语句通顺,理由充分即可。
如:妈妈,我想养一只宠物,因为,养宠物能培养我的责任心,让我学会关爱;还可以戒掉玩手机的习惯。这样还有助于我的学习提高。
17.C 18.C 19.C 20.文章主要写了保尔在烈士公墓停留的过程中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既表达了保尔对烈士的沉痛悼念和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又暗示了烈士用自己的生命迎来了苏维埃的新春,从而彰显了生命的意义。 21.积极进取、顽强勇敢、热爱生活
【解析】17.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也难怪,他生活在这里的根早已被拔掉了,现在大城市是他真正的天地。的的确确,同志之间的友谊和劳动的信念,已经把保尔和大城市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了”可知答案。
故选C。
18.本题考查了句子意思的理解。
从“复苏的大地,散发出一种强烈的春天的气息……就在这里,烈士长眠于地下……他们,是为了光明而牺牲的;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人民的幸福……保尔缓缓地摘下了帽子。他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悲愤和深切的缅怀……”可知,这句话表达了烈士为了光明而牺牲,保尔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悲愤和深切的缅怀的情感。
故选C。
19.本题考查了破折号的运用。
此句的“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解释说明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是什么。
故选C。
20.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的概括。
熟读文章,用简洁的语句归纳即可。文章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了保尔到烈士墓前凭吊战友,感慨万千,决心把自己的生命和所有精力都贡献给人类最壮丽的解放事业。表达了保尔对革命理想执著追求、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精神。
学生根据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概括即可,答案不唯一。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章既表达了保尔对烈士的沉痛悼念和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又暗示了烈士用自己的生命迎来了苏维埃的新春,从而彰显了生命的意义。
21.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文章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了保尔到烈士墓前凭吊战友,感慨万千,决心把自己的生命和所有精力都贡献给人类最壮丽的解放事业。表达了保尔对革命理想执著追求、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精神。
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作答即可。
示例:他留给我们的是青年人身上所应具有的积极进取、顽强勇敢、热爱生活、永不退缩的精神。
2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来,势不可当。 23.第二句好,使用了比喻句,生动、形象。 24.在山洪暴发时,指挥人们撤退的老支书非常镇定、非常沉着。
【解析】22.本题考查了句子分析理解能力。
短文选自《桥》。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结合“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来,势不可挡。”作答。
23.本题考查了句子比较分析理解能力。
认真读两句话,分析比较。第(2)句话用“像泼”“像倒”来比喻雨大,能使人形象地感知到雨实在是很大。第(1)句话直接写雨突然变大,没有达到这种效果。
24.本题考查了句子分析理解能力。
结合短文主旨作答。短文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里把“老汉”比作“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老汉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25.例文:
菜市场上发生的故事
进入菜市场,只见里面人头攒动,人声喧哗,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蔬菜、水果鲜嫩丰富、琳琅满目!
“俺的土豆是天底下最好的土豆!”卖土豆的李大爷不无炫耀地说着。
“哎呀!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还有说自己的东西不好的?”扒拉着菜摊上的一堆土豆,边说道。她头发花白,有些卷曲,脸上布满了皱纹,一双不大的眼睛却炯炯有神,正瞟来瞟去地挑剔土豆的毛病。
“你看,这么小,还这么多泥巴,哪值这么多钱呢?八毛钱一斤吧!”王阿姨用手指小的长相不佳的土豆,故意在挑刺。
“那可不行,俺这土豆是正宗的土豆。现在土豆都涨价了。一块钱一斤算便宜的了!说不定过几天还要涨!”
“涨什么涨?再涨就没有人买了!”王阿姨挑了挑眉毛,提高了声音,似乎想让旁边的人也来帮个腔。
我在一旁看他们打口水仗,不禁好奇地想:看看到底谁赢?
只见卖土豆的李大爷苦着脸,无奈地说:“现在的菜就是贵啊!你去别人那问问,都卖得比我的贵呢!”“你看这土豆都是挑剩下的了,就便宜点吧!”王阿姨用手背蹭了蹭头发,忽然看了看表,加快了语速,“你不卖,俺可就走了,还有事呢!”
“行行行,你这个老大姐可真厉害!卖给你吧。”老大爷怕这笔生意做不成,便有些气场不足,降了价。
我站在旁边都有点听傻了,心想:“看来卖菜也需要‘斗智斗勇’啊!不过,这王阿姨也真有点小气。”
正想着,忽然听到有人在说:“行行好吧,给我点吃的吧。”我转头一看,原来路旁有一个衣着破烂的小女孩在跪地乞讨。只见王阿姨走上前去,摸了摸小女孩子的头,说:“可怜的孩子!”说完,从口袋里掏出十元钱,给小女孩说:“孩子,去买点的吧!”
我不禁沉思起来:王阿姨真的小气吗?
【详解】本题为自命题的想象作文。
要求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场景及人物进行合理的想象,创编一个故事。写想象作文应和写记叙文一样,在写法上也要写“实”,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根据材料内容,故事发生的环境是在人群拥挤,声音嘈杂的菜市场,故事的主人公是买卖土豆的李大爷、吝啬的王阿姨、跪地乞讨的衣着破烂的小女孩,因此作文题目可以是“菜市场见闻”。
由材料内容可知,故事是发生在菜市场的,因此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菜市场,写作时要通过菜市场发生的事情,突出主人公王阿姨吝啬的性格特点。在明确了作文要求以后,就需要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内容创编完整。
写作思路可以是这样的:
开头先进行环境描写,突出菜市场的环境的嘈杂;
中间部分主要描写吝啬的王阿姨与卖土豆的李大爷之间的对话,通过人物对话,把故事内容写完整;
故事结尾可以描写王阿姨与跪地乞讨的衣着破烂的小女孩,对王阿姨形象进行升华,突出文章主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