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每组词语中有一组划线的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颧 (quán)骨 熬(áo)夜 抽噎(yē) 保姆(mǔ )
B.收敛(liǎn) 勉强(qiǎng ) 青稞(kē) 功勋(xūn)
C.和(huó)面 倔强(jiàng) 衰(āi)弱 事迹(jì)
D.堵塞(sè) 难(nán)题 芦秆(gǎn) 鬓(bìn)角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B.成长是跌跌撞撞还依然向前的勇气。
C.老师对成天不专心读书、不求上进的同学指手画脚。
D.当救援者从废墟中救出一名女孩时,在场的许多父母潸然泪下。
3.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桥”是把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感情纽带。
B.因为“桥”是危难时刻老支书为群众抢得生机的希望之桥。
C.因为“桥”是村里唯一通向外面的路。
D.因为“桥”是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生命之桥。
4.下面句子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B.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C.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D.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5.下面四句话中不是拟人句的是( )
A.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B.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C.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D.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6.请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时,需要注意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貌诚恳地说明意图,交流时设想被请求人可能的担心,想办法打消他们的疑虑。
B.说出自己的设想后,若对方不支持你的想法,就应该知难而退。
C.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尤其是所做事情的目的,以及可能带来的好处。
D.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采用恰当的方式应对。
7.下列每个句子中都有一个错别字,把选项正确的选出来( )
①在敌人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沮击战。
② 由于敌机的封索,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③ 让我们在这曾经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④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销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A.激 烽 撒 肖 B.狙 锁 洒 硝
C.阻 锁 撒 肖 D.阻 烽 洒 硝
二、填空题
8.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y ng péng pài( )的洪水 páo xiào( )而来,让人感到xīn jīng ròu tiào( )。老 d ng yuán( )紧紧jiū zhù( )小伙子早已 lín shī( )的衣襟,用 shā y ( )的 s ng zi( )发出命令。
9.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水流很急,也常说人在暴躁喊叫。( )
(2)言行随意,丝毫没有顾忌,( )
(3)走路不稳的样子( )
10.按照课文内容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无( )无( ) 热气( )( ) 三( )两( ) ( )( )一息
(1)写一个与画线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
A.( )的馒头刚出锅,香味就把小馋猫们吸引来了。
B.这孩子要是有个( ),他的家人得多伤心啊!
11.品读句子,体会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这句话属于_______描写,“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描写出雨势之_______。而且表现出雨水的______________,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洪水比作__________,生动地描绘出洪水的凶猛骇人之势。句中的词语________写出了山洪声音大,_________写出了水流速度快,________写出了洪水来势迅猛。
(3)上面的句子都属于环境描写,营造出危险步步逼近的紧迫感。请你对句子“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他滔滔不绝地讲起趣闻来___狮子敢向凶猛的犀牛发起攻击___但有时却被两只野狗赶得走投无路___而大象过河时___兴许会被河马咬掉尾巴___
13.说说下面句子写出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内心活动。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写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写出两句该作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爱的教育》是 _______(国家)____________(谁)写的日记体小说。这部小说写了一个四年级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表现出了人们对祖国和人民、父母和兄弟、老师和同学的深厚而真挚的爱。
(3)《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讲述的是_______________时期的故事,文章以“金色的鱼钩” 为题,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桥》一文结尾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②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③“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桑娜死了。”
④“哦?什么时候?”
⑤“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⑥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⑦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⑧“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⑨“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5.选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第⑤段中,运用了两个省略号,表明了桑娜_______的心理,反映出她________。
17.选文第⑥段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描写,让我们从中体会到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选文第②段,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此时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呼兰河传(节选)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引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钩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儿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19.根据下面的词义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特别奇妙的想法( ) 逗人玩,与别人开玩笑( )
20.请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给下面的内容进行排序,把序号填在括号中。
①笑玫瑰 ②插玫瑰 ③摘玫瑰( )
21.我远远地站着,不敢往祖父那儿看,是因为( )
A.祖父不知道我把花插在他的帽子上,我一看就想笑
B.我怕祖父发现会训斥我,所以不敢往他那儿看
C.我和祖父玩捉迷藏,害怕被他发现,所以不敢看
22.阅读短文,你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的我和一个___________的祖父。
四、书面表达
23.习作天地。
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请你在两个已给的开头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续编生活故事,写一篇小小说,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提示:关注情节、环境;出人意料的结尾能让故事更精彩。
周末的早晨,风和日丽/乌云密布。突然,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读音即可。
ABD读音正确。
C.“衰弱”的“衰”读音为shuāi。
2.C
【详解】考查词语搭配。
A项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也说势不可挡。
B项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
C项指手画脚:形容一边说话一边比画。也形容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属于望文生义,可以改为“苦口婆心”。
D项潸然泪下: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3.C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桥》是谈歌写的小小说,故事叙述了一位老汉在山洪暴发之后,将村民们安全地送过桥。作为党支部书记,他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作为父亲,生死抉择之际他推着儿子先走。他用共产党员的信念和深沉的父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
文章中“桥”是用以象征老支书以群众利益为重舍己为人的精神,不是以“桥”这个事物作为精神主旨来赞美,“桥”只是作为故事发生、发展的重要场地,并不是说明“桥”是村里唯一通向外面的路。
故选C。
4.B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
A项三个“我是……”句式连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项只有两个“只听见……”句式,不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C项三个“就像……”句式连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项三个“……的水,……得……”句式连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5.D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
A项“跳舞”把洪水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项“发抖”“痛苦地呻吟”把木桥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项“狞笑”把山洪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项把山洪比作是受惊的野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认真分析题目中所给材料的特点,结合课内学习及交际实践完成。
结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的学习与交流可知,A、C、D选项正确。
B.不正确,说出自己的设想后,如果对方不支持你的想法,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应对,想办法打消他们的疑虑。
7.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①沮击战,应写:阻击战。
②封锁,不是“索”,圭锁,指用强制力量使与外界断绝联系或往来。
③洒,不是酒。
④硝烟,不是“销”,射击残留物,也称射击物或射击残渣,是在枪支击发时,从枪口中喷出,或从枪管末端逸出的气团中所夹带的火药颗粒和金属粉末等组成的烟灰。
所以B选项正确。
8. 汹涌澎湃 咆哮 心惊肉跳 党员 揪住 淋湿 沙哑 嗓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涌、澎、哮、跳、揪、嗓”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咆哮 放肆 跌跌撞撞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词语的积累,从中根据词语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
(1)咆哮:形容水流很急,也常说人在暴躁喊叫。
(2)放肆:言行随意,丝毫没有顾忌。
(3)跌跌撞撞:走路不稳的样子。
10. 边 涯 腾 腾 长 短 奄 奄 彬彬有礼 热气腾腾 三长两短
【详解】考查补写词语仿写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仿写词语能力,画横线词语格式为AABC式词语,这类词语有:头头是道、嗷嗷待哺、彬彬有礼、栩栩如生。
热气腾腾:指热气蒸腾的样子。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是对人的死亡的一种婉转说法。
11. 环境 大 来势凶猛 野马 咆哮 狂奔 势不可当 这句话写出了水位不断上升,形势越来越来紧张。“蹿”写出水上涨的速度非常快。“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洪水疯狂凶猛的样子致。
【详解】(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描写方法的掌握与理解句子意思的能力。理解句子,要领会句子中的内容要点,概括出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注意辨析句子的含义,做此题,要多揣摩。仔细思考,加以分析。解答时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的中心意思来理解句子。
细读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可知,这句话属于环境描写,不仅写出了雨之大,还写出了来势之猛,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辨析,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结合句子“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洪水比作野马,生动地描绘出洪水的凶猛骇人之势。句中的词语“咆哮”写出了山洪声音大,“狂奔”写出了水流速度快,“势不可当”写出了洪水来势迅猛。据此填空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可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人物描写等角度来理解与赏析。
结合句子“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可知,这句话写出了水位不断上升,赋予“水”人格化的动作““蹿””、“舔”,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疯狂肆虐的洪水的恶魔形象。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12. :“ , ; , 。”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先把句子读一读,了解句子的内容,如果有特别的词语或者语言描写,就需要考虑引号的使用。
由“滔滔不绝地讲起趣闻来”以及后面的内容判断,此处是语言描写,提示语在前,后面用冒号和前引号连接说话的内容。
从说话的内容来看,主要讲的是即使看起来强大的动物,也会遭遇困境,主要列举了两个动物作为例子,两个例子属于并列关系,符合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句子里的一般停顿用逗号。
句子末尾用句号结束,再补回后引号。
13.担心丈夫可能责怪她;体贴丈夫太辛苦了;又同情孩子的复杂心理。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可知,桑娜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既担心丈夫可能责怪她,又同情孩子,同时也体贴丈夫的辛苦。她的思绪断断续续,由此可见她紧张、害怕、坚定等复杂的心情。
14.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意大利 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 长征 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构思新颖别致,更加震撼人心)让人虽感到在意料之中,又觉得在情理之中,增加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为之动容,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作家作品、课文内容和名著阅读的理解记忆能力。
(1)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原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诗人其他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2)《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首次出版于1886年。《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写的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一个学年的生活,期间穿插着老师每月给学生讲述的“故事”,还有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
《爱的教育》光在意大利就印行一百多版,销量达一千多万册,并被译成多种文字。这部作品还被多次改编成动画片和故事片,绘成精美的画报。
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因此书名又叫《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3)《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4)《桥》是谈歌写的小说,故事叙述了一位老汉在山洪暴发之后,将村民们安全地送过桥。作为党支部书记,他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作为父亲,生死抉择之际他推着儿子先走。他用共产党员的信念和深沉的父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
文章结尾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和前后照应。这样写的好处是构思新颖,通过设置悬念和前后照应,让人意外之余又觉得很悲壮,既达到震撼了人心的效果,又表现了老支书的大公无私。
15.渔夫决定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 16. 紧张不安 体恤丈夫又同情他人的矛盾心理 17. 神态 语言 动作 在了解到情况后,经过慎重思考,决定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从中可以看出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 18.我该怎么向他说呢?……向他说实话吧,他会同意吗?……
【分析】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从文段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方面来概括。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本段文字中的主人公是渔夫,主要的事件是决定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
16.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语境以及省略号的作用进行分析,原文的内容“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可以得出桑娜看到两个孩子又小又可怜,内心非常的紧张和不安。想收养孩子,但是自己家境也不好,没有更多的钱来养孩子,自己的丈夫赚钱也非常不容易。但是不收养孩子,孩子太小了又十分可怜。所以这里反映出她即体谅自己的丈夫又同情两个小孩子的矛盾的心理。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描写手法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第六段的内容: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从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可以得出这是神态描写,从“说”可以得出这是语言描写,从“搔”“抱”可以得出这是动作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虽然自己的家境也很不好,虽然自己要承受更多的痛苦,但依然决定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孩子。这是一种非常美好,非常善良的行为。
18.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
结合上下文的语境“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此时桑娜的心理是纠结和矛盾,想收养邻居的孩子,但是自己的家也非常的贫穷。不知道该怎样开口和丈夫说这件事情,也不知道丈夫是否会同意收养孩子的事情。因此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围绕这个方面来展开描写即可。
19. 异想天开 捉弄 20.③②① 21.A 22. 顽皮 慈爱
【分析】19.此题考查词语的解释,学生可以根据词语意思中的关键词和理解去短文中寻找恰当的词语即可。
异想天开:特别奇妙的想法。
捉弄:逗人玩,与别人开玩笑。
20.此题考查短文的理解能力,这篇小说写了“我”在园子里摘玫瑰给祖父戴上,惹得全家大笑,反映了祖父和后园给“我”的童年带来快乐,表达了“我”对祖父和后园的怀念之情。
第二段主要讲的摘玫瑰,第三四自然段讲的是插玫瑰,后面几个自然段就讲的是笑玫瑰。
21.此题考查短文的理解能力,这篇小说写了“我”在园子里摘玫瑰给祖父戴上,慧得全家大笑,反映了祖父和后园给“我”的童年带来快乐,表达了“我”对祖父和后园的怀念之情。A选项描述正确。
22.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文中写了“我”在园子里摘玫瑰给祖父戴上,惹得全家大笑的事情,可以看出我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我的祖父对“我”非常好,是一个慈爱的祖父。
23.范文:
救治受伤的鸽子
周末的早晨,乌云密布。小明和同桌小红去公园玩,在一棵大树底下,他们发现一只受伤的鸽子,于是,他俩把鸽子带回家里准备给它疗伤。
晚上,爸爸回到家里,发现家里有一只鸽子,不容分说就准备把鸽子扔到门外。小明看见鸽子那乌黑发亮的眼睛一直瞅着我,不断地扇动着受了伤的翅膀,好象在对他求救。于是不忍心再看下去了,就对爸爸说:“多可怜的鸽子,别把它扔出去,它身上还有伤,就让我来饲养吧。”在小明的再三请求之下,爸爸勉强同意了。
小明为它准备了一个较大的鸟笼,这就成了它的家。然后简单给它的伤口上了药,再给它准备了玉米和水,把它放在了阳台上的花丛中。过了几天,鸽子的伤口慢慢地愈合了。鸽子安静地站在笼子里,小明每天放学就和小红一起给鸽子喂食,仔细地观察鸽子的生活习性。
这只鸽子一身灰色的羽毛闪着光泽,如果没有受伤,应该有一对丰满有力的翅膀,还有一条较长的尾巴。最好看的是鸽子脖子上的那条带白色小圆点的黑“围巾”和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骨碌碌地转个不停,增添了几分的机灵。
它警惕性极高。小明刚要靠近,它就紧张得四处张望,小小的脑袋上下不停的晃动着,好像在观察敌情。如果有人想要靠近,它更紧张了,不时得扑哧着翅膀,想飞出笼子,逃离这危险的地方。即使饿了一天,可是如果把玉米撒在笼子里。它也并不急着吃,而是抬头观望,看看周围有没有危险。确定没有危险,才低头吃了起来。没吃上几粒,又观望一番。如此反反复复。
到了晚上,鸽子就边变地迟钝了。不管小明再怎么靠近它都没有反映。与白天截然相反,真是有趣!
【详解】本题考查自命题作文。
要求根据提供的环境、内容,发挥想象,创编故事,写一篇小小说,题目自拟。小说是虚构的故事情节,但是写作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小说中总会有着生活的影子,它来源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材料中给出“环境:周末的早晨,乌云密布。”“突然,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根据以上材料信息,选择其中一个开头,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写作,注意想象可以新奇有趣,但是要合理。
写作的思路如下:
开头:先进行环境描写,衬托出故事发生的天气背景/引起读者兴趣,设置悬念。
中间:通过人物的活动,把故事情节描写的生动、感人,把故事内容写完整,
结尾:可用出人意料的结局让故事更精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