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6 15:4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时 名著导读课
【学习内容】
教材:《艾青诗选》 如何读诗
丛书:《艾青诗选》
【学习目标】
1.梳理艾青的一生,初步了解诗人的人生阶段。
2.分析艾青不同阶段的代表作,赏析诗歌的特色和价值。
3.感受时代与个人的关系,理解艾青的思想追求与格局。
【学习过程】
导入:席慕蓉曾送给读诗的人这样的诗句:“让我们并肩走过荒凉的河岸/仰望夜空/生命的狂喜与刺痛/都在这一刻宛如烟火。”是的,当我们真正读懂诗歌,我们会徜徉于诗人的人生,经历他的狂喜或刺痛。今天,就让我们与诗歌同行,认识一位时代诗人——艾青,读懂他彩色的诗行,吟诵他赤诚的赞歌。
一、色彩诗行,明方法
请同学们朗读《当黎明穿上了白衣》,思考:你借助色彩词语读到了怎样的画面?作者借助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背景资料:1928年艾青考入杭州国立艺术院绘画系,也就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1929年至1932年留学法国,主攻绘画。他说:“绘画应该是彩色的诗,诗应该是文学的画。”
梦已随天边的星坠了,瑟缩的心不再有鼓翼的勇气。——《黎明》
在那里,我曾饿着肚子把芦笛自矜地吹,人们嘲笑我的姿态,因为那是我的姿态呀!人们听不惯我的歌,因为那是我的歌呀!——《芦笛——纪念故诗人阿波里内尔》
明确:我们读到一个伤感忧郁却倔强骄傲的艾青,一个生活困苦却充满希望的艾青。
方法总结:
1.关注色彩,描绘画面
2.注意词句,鉴赏分析
3.聚焦意象,品味情感
4.知人论世,理解内涵
二、学以致用,读艾青
请同学们阅读《晨歌》《太阳》《向太阳》,结合背景资料与读诗方法,自主分析诗歌。
背景资料:“七七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至1940年,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的年代,也是反抗战斗最激烈最悲壮的年代。
参考示例:
无论是黎明还是太阳,抑或是火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带来光明。在阅读中我们发现,这些诗歌中出现了以光明为核心的意象群,太阳、黎明、火焰等,在这类意象的色彩描绘上,则用明亮、温暖、热烈的红色与金黄色。艾青将情感投射到充满色彩的文字上,敲响黎明的钟声,赋人以希望,启人以追求,给人以力量。
艾青说:“最伟大的诗人,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忠实的代言人。”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诗人在几十年的创作中执着地讴歌着太阳、光芒、火焰和黎明,实现了他对光明的不懈追求。
三、以诗解诗,读中国
请同学们跳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补衣妇》,并结合意象和色彩词语,说一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中国,怎样的艾青。
参考示例:
无论是饱经风霜的农民还是在土地扎根的树,抑或是灰黄的土地,他们都有一个主体意象:土地。由此,构建了一个意象群——野草、山村、河岸、荒冢、老人、农人、流浪者等,色彩从金黄变成了铺天盖地的灰黄,在这些诗歌中我们看到了民不聊生,看到了国家支离破碎,也看到了作者的不甘和抗争。苍凉的大地与太阳、火焰,人民的苦难与春天、光明,它们深深交融在一起,熔铸成一个拥有悲悯情怀与赤诚灵魂的艾青。
四、诗人归来,读人生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被下放到北大荒和新疆的农场中劳动,复杂的心情恐怕非亲历不能体会万一。1978年才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几年的沉寂,诗人“归来”,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即使死亡,
能量也要发挥干净。——《鱼化石》
风雨过后,他终于活成了“太阳”,我们看到了一个“忧世者”,一个“救世者”,一个“创世者”。他是悲悯的大地之子,也是时代的炬火之光。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只是叩响了《艾青诗选》的大门,品读了诗人彩色的诗行和赤诚的灵魂,艾青的诗歌中除了缤纷的色彩、多样的意象值得品味以外,诗人瞬间印象的捕捉、朴素生动的语言、自由的诗歌形式……这些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让我们走进《艾青诗选》,你会发现,艾青笔下的每一个篇章、每一个诗节,都会叩响你的心声,成为每一个人心路历程的精神食粮!
六、布置作业
A.我是朗读者:请任选一首艾青的诗歌,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想把这首诗歌送给谁,为什么。
B.我是小编辑: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四人一组,从主题、意象、语言运用等方面选取自己喜欢的诗篇,编辑成自己的《艾青诗选》,为它设计封面、编写序言,并说一说这些诗歌为什么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