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基础训练
能力提升
核心素养提升
1.在公共场所交谈要轻声是指要控制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声音的强弱——响度
B
2.街道、乡镇进行防疫宣传使用了扩音器.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传播速度
B
3.许多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描述.下列成语中描写声音响度的是( )
A.声如洪钟 B.曲高和寡 C.悦耳动听 D.余音绕梁
A
4.重敲音叉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 )
A.音调较低 B.频率较大 C.响度较大 D.声速较小
C
A.音调 音色 B.响度 音色
C.音调 响度 D.只可能是音色
5.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B
6.2020年5月12日晚,央视《天使礼赞》慰问医护工作者文艺晚会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晚会中,男高音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送上祝福.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男高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高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高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高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A
7.如图所示,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并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不同.此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振幅
8.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的品质——音色
D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的音色与小鸟的不同
9.为鼓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2020年央视春晚,由6位央视主持人共同表演的诗歌朗诵节目《爱是桥梁》作为春晚临时增加的节目,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并给予高度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真空中传播
C.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观众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D.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
D
10.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_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11.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在五言绝句《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听出是“鸟啼”和“风雨声”,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
音色
音色
12.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用波形比较声音的特性
C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13.许多青少年在“变声期”往往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了”,这里的“粗”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变化; 在变声期之前,他们的声音与女生相似,比较“尖细”,这是因为这个时期他们说话时声带振动相对比较 (选填“快”或“慢”).
快
音调
14.(核心素养:科学探究)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如下图所示,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记录如下表.
序号 橡皮筋长短 橡皮筋粗细 振动快慢 声音
甲 相同 细 快 尖锐
乙 相同 粗 慢 低沉
Ⅱ.如图丙所示,两次敲打音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泡沫塑料球弹起高度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泡沫塑料球弹起高度较大,而且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为前者较小,后者较大.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研究声音的 高低与发声物体 _
的关系.
实验结论: 越快, 越高.
(2)实验Ⅱ研究声音 与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关系.
实验结论:振动的幅度越大, 越大.
响度
响度
音调
振动
振动快慢
音调
问题一:
简答: .
问题二:
简答: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5.(核心素养:新题型)请你根据如图所示的情境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作出回答.
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1)什么条件下容器里的空气会发生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这些现象 请举一例.
.
乐器利用共鸣将声音放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