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习题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习题课件(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5 10:4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选择题
1.《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上(汉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同十)五而税一。”汉高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C )
C
A.减轻负担 B.增加劳力
C.稳定民心 D.储备军食
2.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 )
A.秦→西汉 B.西汉→秦
C.西周→东周 D.西周→秦
A
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改变这种状况,汉高祖采取的政策是( A )
A.休养生息 B.穷兵黩武
C.增加赋税 D.以德化民
A
4.汉景帝即位后,诸侯王国领郡由汉高祖时的42郡减为26郡,而中央直辖郡由汉高祖时的15郡增加至44郡,汉景帝的目的是( D )
A.笼络刘姓王公贵族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
5.“……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则材料描述的景象是
( B )
A.秦统一全国 B.“文景之治”
C.楚汉之争 D.商鞅变法
B
6.历代开国明君大都能够休养生息,崇尚节俭,励精图治,其实质是( A )
A.巩固封建统治
B.发展社会经济的策略
C.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
D.“仁政”思想的实践
A
7.缇萦(tí yíng)救父的故事发生在西汉,缇萦的勇气感动了当时的统治者,使统治者废除了断残肢体的肉刑。由此判断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 C )
A.秦二世时 B.汉高祖时
C.文景时期 D.汉武帝时
C
8.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了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生产、提倡勤俭治国等措施。西汉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B.西汉统治者是农民出身,还保留着农民本色
C.西汉国力尚弱,统治者还不能享受
D.西汉统治者奉行儒家思想
A
9.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当时( A )
A.廉政风气形成
B.控制豪强地主势力
C.监视地方官吏
D.彻底废除严刑苛法
A
二、非选择题
10.(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上(皇帝)于是约法省禁(制定许多节约的措施),轻(减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用来交税),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根据官府的用度来制定农民的赋税标准)。
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汉景帝
(1)根据材料一,分析造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原因。(2分)
经过秦末农民战争,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社会极端贫困。
(2)为改变这一局面,西汉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现了什么结果?(4分)
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2分) 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2分)
(3)从材料二中可知,汉景帝非常重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4分)
发展农业生产。(2分) 措施: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2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