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一、选择题
1.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 )
A.涿鹿 B.牧野
C.城濮 D.长平
A
2.传说,炎帝发明耒耜、陶器、天文历法等,黄帝发明弓箭、水井、衣裳等。这些传说( A )
A.反映了中国先民的智慧
B.体现炎黄是部落的首领
C.再现了真实可靠的历史
D.说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A
3.株洲神农城被誉为“两型社会”的典范之作,下图所示景观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 )
A.蚩尤 B.炎帝
C.禹 D.舜
B
神农坛 神农湖水幕电影
4.人类、粮食和祖先崇拜,是中华文明不可须臾或缺的三个根本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祖先崇拜”直接相关的是( D )
A.元谋人牙齿化石
B.粟和装粟的陶
C.人面鱼纹盆
D.陕西黄陵轩辕庙
D
5.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船只,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 A )
A.后人对华夏人文初祖黄帝的尊敬
B.黄帝有许多发明流传于世
C.黄帝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
D.黄帝堪称我国古代帝王的杰出代表
A
6.每年夏天,我国南方地区阴雨不断,如何治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远古时代,也有一位英雄人物,“三过家门而不入”,解除水患,造福人类。这个历史人物是( C )
A.黄帝 B.尧
C.禹 D.鲧
C
7.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C )
A.炎黄战蚩尤 B.黄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
C
8.下列图表的内容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史实的推论或评价。其中史实与推论(评价)正确的是( D )
D
史 实 推论(评价)
A 北京人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已会人工取火
B 河姆渡人 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和水稻
C 黄帝 发明养蚕缫丝和文字,“人文初祖”
D 禹 禹治水有功,通过禅让成为部落首领
二、非选择题
9.(8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郭沫若
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材料一咏叹的是哪个原始农耕遗址?其“普及”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4分)
半坡遗址;水稻。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华夏族形成的特点,并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华夏族是由诸多民族错居杂处、不断交往交流而形成。(意思相近即可)例如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的融合(或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的融合)。
10.(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禹乃……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材料二: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舜子商亦不肖,舜乃荐禹于天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一个故事?(2分)
大禹治水的故事。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社会时期的历史?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3分)
尧舜禹时期。(1分) 通过禅让制来推荐继承人。(2分)
(3)以上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请你谈谈传说和史实有什么区别。(2分)
考古资料证实的为史实,未证实的是传说。(1分)历史史实是真实可靠的,而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极有价值的内容。(1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