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3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5 11:0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导入新课
冬宫
坐落于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初建于1754至1762年,原为俄罗斯帝国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是18世纪中叶俄国新古典主义建筑艺术最伟大的纪念物。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学习目标
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等基本史实;理解两次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2.通过学习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俄国的历史沿革
01
一、俄国的历史沿革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
9C晚期,形成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深受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
13世纪上半叶,被蒙古帝国征服
一、俄国的历史沿革
蒙古人对其进行了约200年的统治
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崛起,并逐渐兼并其它公国,到16世纪初建立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伊凡四世执政时期,采用了“沙皇”的称号,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强化了专制统治
伊凡四世
(1530-1584)
加冕为沙皇
彼得一世
首位俄罗斯帝国的皇帝
一、俄国的历史沿革
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
彼得一世(1672-1725)
疆域推进至太平洋西岸
1914年俄国的疆域图
俄罗斯帝国疆域最大时,国土面积为2288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6
苏联(1922-1991年)
面积2240.22万平方公里,
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6,
是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1991年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
国土面积1700多万平方公里,
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8,
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彼得一世改革
02
二、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1672-1725)
彼得一世又称为“彼得大帝”。他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他曾亲自操纵船只出海探险,险些坠海溺死。他假扮成水手,随使节团前往西欧各国考察,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深感兴趣,并虚心学习;他又聘请外国专家、工匠和技师到俄国传授技术。
他对俄国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元老院封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被恩格斯誉为“真正的伟人”。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2003年5月27日,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二、彼得一世改革
1.原因
材料一:990年前后,俄国决定接受拜占庭的宗教——东正教。1054年,东正教与天主教分道扬镳,加剧了俄国与西欧国家的隔绝。1237年,蒙古人的侵割断了俄国与西方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断绝在蒙古人统治下的两个世纪中一直存在,而此时的西方正在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海外扩张和商业革命。蒙古人的思想和管理方式为后来的俄国沙皇建立半东方的专制主义统治铺平了道路。当俄罗斯人于15世纪摆脱蒙古人统治时,显露出来的俄国文明完全不同于西欧文明。
材料二:此时(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Q1:阅读P6第二段内容结合两则材料,总结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
历史原因:信仰东正教和蒙古人的统治加剧了俄国与西欧的隔绝
现实原因:封建农奴制下的俄国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二、彼得一世改革
2.目的
普希金(1799-1837)
我之所以要让我的家族成员到水上去游览,目的是让他们习惯大海,让他们逐渐爱上四面环水的圣彼得堡。
——彼得一世
大自然注定我们要在这里通过一扇窗户迅速踏上欧洲。
——亚历山大·普希金
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二、彼得一世改革
改革领域 具体内容 影响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增强了军事实力;废除了贵族的特权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的发展;强化了农奴制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促进教育发展,提高国民素质
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促进文明开化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P7第一段内容,完成下表(2分钟)。
3.内容
二、彼得一世改革
4.影响
材料一:彼得一世是率领俄国人打破孤立封闭,走向世界、参与竞争的第一人。他的一系列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开启了俄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大门。
——赵虹:《俄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先行者——彼得一世》
材料二:彼得一世在全面学习西方的同时,强化了国内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对外奉行帝国政治,其结果是又拉大了俄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使俄国在后来的200多年间不断地落后于西方。
——杜立克:《论俄皇彼得一世改革的“欧化”与“专制化”》
Q2:阅读P7-8的内容结合两位学者的观点,说说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积极:大大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
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历程。
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后来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彼得一世改革
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
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去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中,营建了新都——圣彼得堡。
俄军与瑞典在纳尔瓦激战
营建新都——圣彼得堡
大北方之战为俄国打开了一扇“面向西方的窗户”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
叶卡捷琳娜二世:自己和宫廷是俄国欧化的媒介
彼得一世死后,俄国政局动荡不安,贵族争权夺利,沙皇更迭频繁。1762年,叶卡捷琳娜通过宫廷政变篡夺王位,称“叶卡捷琳娜二世”。
口才出众,经常说出启蒙运动的口号,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很危险”等。
她实行了一些开明的政策,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进一步增强了俄国的实力。她为了取得贵族的支持,极力维护他们的种种特权,将大量的土地连同农奴赐给贵族。
俄国农奴制改革
03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
1.原因
历代沙皇的梦想——打开出海口
1653年,彼得一世妄图占领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打开太平洋出海口(雅克萨之战)。
1721年,彼得一世打败瑞典,打开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夺取克里木半岛,打开了黑海的出海口。
1856年,克里木战争失败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西北、东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克里木战争(1853-1856年),英、法等国支持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利的一场国际战争。最终俄军惨败,损失52.2万余人,耗资约8亿卢布,痛失克里木半岛和和黑海出海口。
克里木战争形势图
俄国在战争中使用的帆船
英国在战争中使用的铁甲舰
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是,形势却令人绝望地对俄国士兵不利:他们所使用的步枪只有西方军队的步枪射程的三分之一。他们只有用帆船来对付英国和法国的汽船。他们没有名副其实的医疗服务或食品供给服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
1.原因
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材料一: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劳动,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但是俄国仍处在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专制统治之下。农奴制无法满足工业发展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
材料二:十二月党人起义(P9)
材料三:19世纪俄国农奴暴动次数统计
年代 农民起义
1801年~1810年 83次
1811年~1820年 124次
1821年~1830年 156次
1831年~1840年 143次
1841年~1850年 351次
1850年~1861年 591次
③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④社会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让我们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
1.原因
②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二一九法令”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
改革内容 作用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高价赎买。
促进农业的发展;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
2.内容
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我们都一一地做到了。”
Q3:阅读材料一思考: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目的是什么?
Q4:阅读材料二、三,说说你对农奴获得“解放”的理解。
材料二: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材料三:改革是由各地贵族委员会执行的,对土地的估价通常远远高于实际价格。农民分49年偿还贷款和利息;赎金成为农民的终身债务,甚至传给了儿子。为避免赎金和赋税没有着落,村社限制农民外迁或外出不归,农民实际上被束缚于村社。
3.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的专制统治
实质:对农奴的解放实际上是一次对农奴更大规模的掠夺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一: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列宁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三:1860~1890年,生铁的产量由2050万普特增至5660万普特;钢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至36700万普特。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千个,1903年已近9千个了。十九世纪末,根据全俄人口调查材料,俄国雇佣工人大约已有1千万。
材料四: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欧俄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19世纪80年代中叶,在欧洲43省中,17个省是工役制农奴经济占优势,7个省是混合制经济占优势,另有19省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
Q5:阅读P9内容并结合以下材料,分析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1)积极: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方面出下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消极:改革不彻底,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
4.影响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彼得一世改革内容中,有助于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措施是( )
A.推行地税改革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废除农奴制 D.农民高价赎买土地
2.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是( )
A .1861年农奴制改革 B.彼得一世改革
C .1868年发动倒幕运动 D.俄国夺得波罗的海
3.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都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沙皇,他们在位期间,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了俄国社会进步 B.促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 D.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课堂练习
4.“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将圣彼得堡称为俄罗斯“面向西方的窗口”。圣彼得堡地区是彼得一世通过北方战争从瑞典夺取的。在这次战争中,俄国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
A.彼得一世的正确战略战术 B.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C.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 D.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服务
5.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希望向别国借鉴任何能够借鉴的事物:奥地利的军事组织、法国的礼仪、英国的服饰、德国的管理方法、荷兰的务实精神。这说明,彼得一世( )
A.迫切希望国家统一 B.积极向西方学习
C.决心废除农奴制 D.鼓励兴办现代工厂
课堂练习
6.长期以来,俄国是一个“冰封”的内陆帝国,渴望拥有自己的“温水港”,不管通过哪条路,它都要通向这个或那个海洋,但海洋全都在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的控制之下。据此推知( )
A.农奴制阻碍俄国海洋战略 B.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
C.俄国是个封闭自守的国家 D.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
7.农民为了人身自由和获得份地必须向地主缴纳赎买金。当时农奴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6亿5千万卢布,而农民必须交给近9亿卢布。这笔钱农民须立即付20%-25%,其余75%-80%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49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截至1905年革命为止,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20亿卢布。材料主要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
A.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C.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D.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课堂练习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通过改革,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2)据材料二归纳影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问题有哪些?为解决这些问题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