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一中 枣阳一中 曾都一中
襄州一中 南漳一中 河口一中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2022.11.318:30-19:45 时限:75分钟 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为了自救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下称“计划”),逃离太阳系,转入比邻星轨道。据此完成下题。
1.“计划”利用太阳和木星加速流浪,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利用木星引力加速,加速逃离后地球需穿越的第一个行星轨道是
A.火星轨道 B.土星轨道
C.金星轨道 D.天王星轨道
2.“计划”流浪2500年,最终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比邻星是除太阳外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质量为太阳质量的八分之一,亮度比太阳暗1000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比邻星距离较日地距离近,方可保持适宜的温度
B.比邻星对地球的引力更大,地球很难逃离比邻星系
C.比邻星辐射较太阳辐射强,地球植被生长条件更好
D.“计划”选择转入比邻星,因为比邻星无星际物质撞击,更安全
3.地球在流浪过程中,多次遭遇宇宙天体侵袭,下列关于天体说法正确的是
(
B
.在轨运行的
空间站属于天体
D
.星云是由水汽和尘
埃组成的天体
)A.只有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
C.彗星是可以自身发光的天体
我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计划于2022年(2021-2022年太阳正处于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阶段)上半年发射升空。据了解,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是我国首颗空间太阳专用观测卫星,将揭示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一磁两暴)的形成及相互关系。据此完成下题。
4.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2026年太阳活动可能进入高峰期
B.日珥出现在日冕层
C.太阳黑子变多、变大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标志
D.太阳大气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
5.信鸽训练有素,大都长途飞行上千公里而不会迷路。最近在某信鸽协会组织的一次信鸽比赛上,有50多只参赛的信鸽迷失了方向,没有如期飞到目的地。推测信鸽迷路可能和下列哪种现象有关
A.太阳磁场增强
C.高纬地区的极光现象
B.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D.“磁暴”现象
2014年,中外专家深入南漳县巡检镇松树沟水生爬行动物化石保护区,对南漳“湖北鳄动物群”古生物化石发掘地的岩层演化和地质年代进行分析探讨。专家称南漳“湖北鳄动物群”出现于距今约2.47亿年前,是全球最早的海生爬行动物记录之一,其化石的发现,对研究水生爬行动物的牙齿和骨骼的演化具有极大的价值。读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下题。
6.“南漳湖北鳄”出现的年代是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宙
7.关于“南漳湖北鳄”所出现的年代,表述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繁盛
C.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B.被子植物繁盛
D.哺乳动物快速发展,出现人类
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题。
8.长征五号B遥三运火箭进入预定轨道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
(
B
.
递减
→
递增
→
递减
D
.
递减
→
递增
→
递减
→
递增
)A.递增→递减→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9.长征五号 B 遥三运火箭发射地文昌对流层的厚度最接近
A.8 -9km B.10 -12km
C.17 -18km D.4 -6km
10.下列关于长征五号 B 遥三运火箭穿过的大气层的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平流层看到大雁南飞
C.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的紫外线
D.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
今年国庆期间,张老师去海边游玩,为了达到较好的拍摄效果,其面朝大海,拍出如下 照片。据此完成下题。
11.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12.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2年5月31日,我国渤海海域盛行偏南风,下图是当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题。
13.甲、乙、丙、丁四地中,气压最可能与北京相同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4.图示的最大气压差可能是
A.5hPa B.14hPa
C.15hPa D.16hPa
15.图示时刻长春的风向可能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综合题(共 55 分)
16.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 分)
(1)图中 A、B 表示地震波,其中传播速度较慢的是 (填字母),其中代表纵波的是 (填字母) 。(2 分)
(2)图中 F 处,地震波 A 完全消失,地震波 B 减速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 F 面以 下的物质状态为 态,F面是 界面。(2 分)
(3)图中 C ~ H 分别表示地球内部结构,D面以上的C代表 ,且圈层 C 薄 厚不一,一般 (大陆/大洋)部分较薄。(2分)
(4) (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H层叫 ,G 层叫
。(3分)
(5)地球的岩石圈是指 和 。(2 分)
(6)地震发生时,在海上航行的渔夫的感受是 。(2 分)
A.左右摇晃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7)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 2022 年 10 月 5 日 03 时 17 分在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发生 3.7 级地震,震源深度 18 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 。(2分)
A.软流层 B.岩石圈
C.地核 D.地幔
17.读“某地的气压状况图P”,该地位于北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2 分)
(1)图 P 中①、②、③、④、⑤气压相等的是 ,表示气压最高的是
。(4分)
(2) 甲、乙两处气温较低的是 处,气压较低的是 处。(2 分)
(3)若图P 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乙地为 (海洋或陆地); 若表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甲地为 (城市或郊区) 。(4 分)
(4)若图 P 表示中纬度某平原地区,则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 。(2 分)
18.2021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强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①④代表的两种辐射分别为:① ,④ 。(2分)
(2)太阳未升起时天空已发亮,该现象与大气的 (反射/散射/吸收)作用有关; 夏天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该现象与大气的 (反射/散射/吸收)作用有关。(2 分)
(3)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 , 这一原因与图中 (填数字)有关,依据此原理农民常用 方法防御霜冻。(4 分)
(4)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简要说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4 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 3300 米,晴朗的天空非常湛蓝。这里太阳 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 暖棚通 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洛阳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 2020 年,利用暑 假对该建筑进行研究。下图为研究小组的同学在查阅大量资料和进行实地研究后,绘制的 香格里拉房屋模型图。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助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解决下列问题。
(1)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6分)
(2)分析暖棚内温度比室内高的原因。(4分)
(3)根据热力环流原理,阐述暖棚是怎样通过1、2两个通风口使内室增温的。(6分)宜城一中 枣阳一中 曾都一中 2022—2023 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襄州一中 南漳一中 河口一中 地理答案
1-5. B A B B D 6-10. B C D C B 11-15. D D A B C
16.(1) A(1分) B(1分)
(2)液态或熔融(1分) 古登堡(1分)
(3)地壳(1 分) 大洋(1分)
(4)E(1分) 内核(1分) 外核 (1分)
(5)地壳(1 分) 上地幔顶部(1分)
(6)B(2分)
(7)B(2分)
17. (1) ○1 、○2 、○3 (2分) ○4 (2分)
(2) 甲 (1分) 乙 (1分)
(3) 陆地 (2分) 郊区 (2分)
(4) 西北风 (2分)
18.(1)太阳辐射(1分)大气逆辐射(1分)
(2)散射(1 分) 反射(1分)
(3)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弱(2分) ④(1 分) 熏烟(1分)
(4)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2分);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导致全球变暖(2分)。
19.(1)香格里拉纬度低,太阳高度大(2分);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白天太阳辐射强(2分)。但空气稀薄,白天吸收地面
辐射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常年
气温较低(2分)。
(2)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温度升高(2分);而棚内的地面长波
辐射,却很少能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2分)。
(3)暖棚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2分);于是,
上层空气由气压高的暖棚,通过 1 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2分);下层空
气由气压高的内室,通过 2通风口向气压低的暖棚流动(2分)。暖棚通过通风
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