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份rsqn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三章 内能 习题课件(整章内容 6份打包 )

文档属性

名称 8份rsqn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三章 内能 习题课件(整章内容 6份打包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15 11:43:57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第2课时 比热容的计算及应用
知识点1: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1.炎炎夏日,烈日下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很清凉;傍晚落日后,沙子凉了,海水却依旧暖暖的。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 )
A.密度 B.内能 C.热量 D.比热容
D
2.(2020·荆门)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
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
C.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
C
3.近几年许多城市大力建设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这是利用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某一人工湖湖水吸收一定热量,水温升高2 ℃,若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砂石吸收(c砂石<c水),则砂石升高的温度将___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 ℃。
水的比热容大
大于
知识点2:与比热容有关的热量计算
4.一杯水,温度由30 ℃加热到50 ℃时吸收的热量为Q1,再由50 ℃加热到70 ℃时吸收的热量为Q2,则Q1与Q2的大小关系为( )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判断
B
5.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1,比热容之比是3∶2,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之后,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A.1∶3 B.3∶1
C.3∶4 D.4∶3
A
6.(2020·郴州)春季,在培育秧苗时,有经验的农民往往会在傍晚往秧田里灌水以防倒春寒冻伤秧苗,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___比较大的性质。若质量为2000 kg的水温度从5 ℃降低到2 ℃,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J。[c水=4.2×103 J/(kg·℃)]
比热容
2.52×107
7.(易错题)(2021·成都模拟)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将2 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_____J/(kg·℃)。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初温为52 ℃、质量为2 kg的水吸收4.2×105 J热量后温度将升高____________℃。
4.2×103
48
8.小明家里的电热水器里装有50 kg、20 ℃的水,通电后将水加热到70 ℃,已知ρ水=1.0×103 kg/m3,c水=4.2×103 J/(kg·℃)。求:
(1)电热水器里水的体积。
(2)水吸收的热量。
9.下列现象的原因或应用实例,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是( )
A.夏天在地面上洒水可以降温
B.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防止蔬菜被冻坏
C.干燥的天气里在卧室放一盆水加湿
D.采用沸水多水量、短时间对蔬菜进行焯水处理,可减少营养素的损耗
D
10.(易错题)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它们相互接触(c铜A.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B.热量由铜块传给铁块
C.热量由铁块传给铜块
D.无法确定热量如何传递
D
11.(多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BC
12.(2021·宜宾期中)供暖时用水作为输送热量的介质,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___较大。某房间每天需要供热4.2×107 J,若流进房间散热器的水温是60 ℃,流出的水温是56 ℃,则每天需要_____________kg的水流经散热器。[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比热容
2500
13.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甲所示),通过___________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乙为250 g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J。[c牛奶=4.2×103 J/(kg·℃)]
热传递
2.1×104
14.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液体的比热容。如果乙液体是水,则甲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J/(kg·℃)。[已知c水=4.2×103 J/(kg·℃)]
小于
2.1×103
15.一个质量为500 g的金属块,放出4.2×103 J的热量后,温度从100 ℃降到60 ℃。求:
(1)该金属的比热容。
(2)如果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全部被质量是200 g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升高了多少?[c水=4.2×103 J/(kg·℃)]
16.(2021·太原期中)将一杯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10 ℃,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温度又升高6 ℃,若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温度将再升高(不计热损失)( )
A.0 ℃ B.6 ℃ C.10 ℃ D.4 ℃
D(共18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
第2节 内 能
知识点1:内能
1.(原创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有内能,就一定有机械能
B.一个物体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
C.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
D.-40 ℃的冰块没有内能
B
2.温度为0 ℃的物体____(选填“有”或“没有”)内能;停止在地面上的飞机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内能;5 kg、0 ℃水的内能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 kg、0 ℃冰的内能。


大于
知识点2:物体内能的改变
3.(2020·苏州)下列四幅图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B
4.(2020·鞍山)小红将开水灌入暖水瓶时,发现刚盖住的瓶塞被顶起。在这一过程中,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温度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内能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
降低
减少
5.小萱常用手给奶奶搓背和用热水给奶奶泡脚,都能使奶奶的身体感到暖和。搓背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泡脚是通过__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的。二者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________的。
做功
热传递
等效
知识点3: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6.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同的两物体的内能不一定相等
B.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A
7.(2021·洛阳月考)“热”在物理中有“温度”“内能”和“热量”的意义,请指出下列“热”字的含义。
(1)摩擦生热的“热”是指_______________。
(2)今天天气真热的“热”是指______________。
(3)晶体熔化要吸热的“热”是指____________。
内能
温度
热量
8.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用力搓手,手会发热
B.把冰冷的手放到嘴边哈气,手会变暖
C.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弯折处会发热
B
9.(易错题)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80 ℃的水一定比30 ℃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
D
10.(2021·成都模拟)小秦放学回家,自己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闻到了面条的香味,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发生
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
C.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D.面条没有粘到一起,表明分子间有斥力
C
11.(易错题)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中一定质量0 ℃的冰水混合物加热,至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水混合状态,冰和水的总内能不变
B.温度升高过程中,烧杯中水的机械能增加
C.温度升高过程中,烧杯中水的内能不变
D.沸腾过程中,烧杯中水的内能减少
D
12.(原创题)小宇将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子上,里面盛一些酒精,用塞子塞紧。他用一根绳子在管外绕几圈,迅速来回拉动,发现如图所示的现象。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来回拉绳子对金属管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B.管内的气体对塞子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C.气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塞子的动能
D.来回拉绳子使酒精的内能转化为绳子的机械能
A
13.在微观尺度下,科学家拍下了X射线将液体瞬间打得“灰飞烟灭”的情景。如图所示,在这一过程中液体吸收X射线的能量,液体的内能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是___________。
增大
做功
14.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了爆米花。在这一过程中,先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使玉米粒的内能增加。一段时间后,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________使其内能减少,从而将内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热传递
做功
机械
15.如图是某物体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物体t1时的内能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t2时的内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于
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内能减小
16.(2021·常州期中)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30 ℃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 ℃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热水的质量可能小于冷水的质量
B.热水降温比冷水升温快
C.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
D.热水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D(共17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1:物质的构成
1.关于分子、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B.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
C.一粒灰尘就是一个分子
D.分子的直径约为1 mm
A
2.(原创题)2021年1月,河南多地开始出现雾霾天气,雾霾天气主要是PM2.5等有害扬尘大量弥漫在空气中造成的。其中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由此可判断PM2.5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
不是
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
3.(2020·宜昌)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清晨湖面上雾气腾腾
B.百花绽放时花香四溢
C.汽车驶过后尘土飞扬
D.寒冬腊月里大雪纷飞
B
4.(2020·阜新改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同学们每天走进教学楼,都会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使用的浓度为75%的消毒酒精是由纯酒精和蒸馏水充分混合而成的,其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________。
扩散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空隙
5.腌海南粉是海南的特色小吃。在米粉中加入调味汁拌匀,调味汁充分进入米粉中俗称“入味”,米粉腌得越入味越好吃。从物理的角度看,入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热米粉比冷米粉更容易入味,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
6.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做热运动
B
7.(原创题)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_。俗话说“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导致分子间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力
几乎没有作用力
斥力
8.下列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9.(2021·安徽二模)如图所示,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径在75 nm~160 nm之间,是由分子构成的,属于单链RNA病毒。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飞沫传播,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温度一定时,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所有分子运动速度大小不一定相同
C.温度升高时,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
D.佩戴口罩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因为口罩的中间层具有吸附和过滤的作用
A
10.(2020·益阳)关于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流速越快,水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
B.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C.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固体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B
11.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D
12.在气体扩散现象的演示实验中,一瓶装有空气,另一瓶装有密度大于空气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按正确的方式放置(如图所示),抽出玻璃板并合上两瓶,过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会混合在一起,且颜色都变得同样的均匀,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瓶装的是二氧化氮气体
B.人眼能直接观察到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两瓶气体颜色同样均匀时,气体分子不再运动
D.实验时温度越高,瓶内气体颜色变化会越快
D
13.如图所示,将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称量并读数,然后将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用力拉弹簧测力计,则示数将________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此现象间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大
分子间存在引力
14.(2021·抚顺二模)如图所示是一款3D打印笔,在打印笔中装入塑料条,接通电源加热一段时间后即可挤出热熔的胶条,胶条在空气中迅速冷却变成特定的形态。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是一种_________现象,温度越_________,气味越浓烈。胶条被挤出后可以“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
扩散

引力
15.天然气液化后,分子之间的距离变____,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______。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就存在一些具有能量较大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_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引力
汽化(共14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
第十三章复习训练
考点1:分子动理论
1.(2020·泰安)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尘土飞扬 B.茶香四溢
C.树叶纷飞 D.瑞雪飘飘
高频考点分类训练
B
2.(2020·仙桃)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
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
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B
3.(2020·大连)将苹果放在纸箱里,在箱外就能闻到苹果的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______。苹果很难被掰开,这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_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4.“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精和水在长玻璃管中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减小,该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无规则运动
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
考点2:内能及其改变
5.(2020·大连)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盛夏时,吃雪糕解暑
B.搓手时,手感到热
C.天冷时,用热水袋取暖
D.发烧时,用湿毛巾给头部降温
B
6.(2020·凉山州)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和做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B.某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A
7.如图所示,小明在吹气球时,被吹饱满的气球没能用手握住,呼啸着飞了出去。在气球飞出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气球喷气的嘴部变热,因为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增加
B.当气球内气体喷出来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气体温度不变,因为放气时气体没有做功过程
D.气球喷气的嘴部变冷,因为气球内气体放出时对外做功导致内能减少
D
8.冬天同学们常常利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_____________改变人体的内能;小朋友从滑梯上端滑下来感到臀部发热,是通过__________改变人体的内能。
热传递
热传递
考点3:比热容的应用与计算
9.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A.沿海地区日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B.空调房里放盆水可增加空气湿度
C.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D.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B
10.(2020·新疆)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用如图所示的家用电热水壶烧开一壶自来水,水吸收的热量约为( )
B
11.用一台电取暖器给有50 kg空气的房间加热。通电后取暖器的电热元件温度升高,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一段时间后室温升高了5 ℃,则空气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J。[设空气的比热容为1.0×103 J/( kg·℃)]
做功
2.5×105
12.质量为200 g的某液体[其比热容为c=2.1×103 J/(kg·℃)]在均匀放热的条件下凝固成固态物质,且质量不变,如图所示是该过程中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第20 min物质的内能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 min的内能;凝固过程中该物质共放热_____________________J;该物质液态与固态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
小于
1.68×104
2∶1
考点4: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3.如图所示是“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图中相同的烧杯所装水和食用油的体积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观察和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实验结果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____________不同,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____________来反映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在电加热过程中,电能转化为____________。
不同
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
内能
14.如图甲是小东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____________相同且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
(2)根据实验数据,小东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见图乙)。由图乙可知,杯中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计算出煤油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__J/( kg·℃)。[c水=4.2×103 J/( kg·℃)]
质量
不相同
2.1×103(共17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第1课时 认识比热容
知识点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如图所示,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同学们使用的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同时间内,食用油吸热升温快,说明食用油吸热多
B.相同时间内,水吸热升温慢,说明水吸热能力强
C.物体吸热多少与它的种类有关
D.将食用油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A
2.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取______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2)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加热甲和乙两种液体,若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
(3)若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质量
加热时间的长短

知识点2:比热容
3.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D
D
5.(易错题)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15 ℃的水变成45 ℃的水
B
6.干泥土的比热容约为0.84×103 J/(kg·℃),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kg的干泥土温度升高(或降低)1_℃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0.84×103_J
7.(原创题)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加热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大小。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油吸热升温快,说明煤油比热容较大
B.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
C.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液体比热容较大
D.将煤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C
8.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C
9.(2021·北京期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
A.甲液体的内能比乙的大
B.甲液体分子运动变快,乙液体分子运动变慢
C.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多
D.乙液体的比热容比甲的大
D
10.将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铝、铜、铁三个金属球(c铝>c铁>c铜)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末温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从沸水中吸收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球。
相同

11.(2021·广州一模)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 kg,丙物体质量为2 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 ℃,吸收的热量如图所示,则甲物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J/(kg·℃),乙、丙物体比热容的大小关系为c乙________(选填“>”“<”或“=”)c丙。
3000

12.(原创题)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某同学选取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各200 g,用如图甲所示两组相同的器材进行了实验,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请在如图所示的坐标图上,作出两组实验数据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如图所示
(2)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较强。
(3)若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停止加热,冷却相同时间后,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的末温高。
(4)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约为食用油的_______倍。


2
13.(2021·绵阳模拟)如图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物体t2时的内能____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t3时的内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小于
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
小于(共19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
阶段检测(第十三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2021·武汉模拟)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B.紧压在一起光滑的铅片和金片,放置5年后切开,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C.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散发刺鼻的气味
D.盛夏时节,百花绽放,长喙天蛾能嗅到花香纷纷来吸食花蜜
A
2.下列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双手互搓手掌变热 B.烤火时手掌变热
C.用热水洗手时手掌变热 D.抱热水袋手掌变热
A
3.(2020·广州)如图为注射器,小芳迅速下压活塞,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升高。此过程密封气体的( )
A.内能增加
B.分子动能减小
C.分子热运动速度减小
D.内能转化为活塞动能
A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若子弹的内能増大,则木板的内能减小
B.对物体做功或对物体传热,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C.相同体积或相同质量的0 ℃的冰和0 ℃的水比较,0 ℃的冰的内能一定较小
D.比热容大的物体,吸热能力不一定强
C
5.小明通过观察妈妈“煲汤”的过程联想到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煲汤”是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B.汤锅上方“白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汤的温度越高香气越浓,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喝热汤时先要吹一吹,是利用蒸发吸热可以降温的道理
B
6.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7.甲、乙两物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先把甲放在一杯冷水中,充分接触温度相同后,水的温度升高了5 ℃;将甲取出,再把乙放入此杯水中,充分接触温度相同后,水的温度又升高了5 ℃,将乙取出。若该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且水质量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比热容小
B.甲、乙放出的热量不相等
C.前后两次水内能的增加量不相等
D.甲、乙的比热容相同
A
8.(2020·成都改编)如图所示,小叶同学用酒精灯对冰块加热,研究冰的熔化现象。图中甲、乙两条图线中的一条,是他依据实验数据绘制而成。已知m冰=0.1 kg,c水=4.2×103 J/(kg·℃),c冰=2.1×103 J/(k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叶绘制的是甲图线
B.0~1 min内冰块吸收的热量为1.05×103 J
C.1 min~3 min内温度不变,说明冰块没有吸收热量
D.第4 min末,水的末温为5 ℃
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9.(原创题)胡辣汤是郑州有名的美食,当一碗色香味俱佳的胡辣汤端到餐桌上时,香飘四溢,这是______________现象;胡辣汤上“雾气腾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
扩散
液化
10.现在人们喜欢在手机屏幕上贴上钢化膜,钢化膜利用了分子之间有____________,可以使其吸附在手机屏幕上。钢化膜的硬度大,碎裂后不能再复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力
分子之间距离太大,几乎没有作用力
11.(2021·长沙模拟)石锅鱼是湘菜中的一道名菜,制作方法独特。将鱼放在石锅内,再加上秘制的各种佐料,大火烹煮,待水沸腾,香气浓郁的石锅鱼正好满足你的味蕾。烹煮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使食物内能增加;空气中弥漫浓郁的香气说明了分子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传递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2.大多数汽车防冻冷却液是以水和乙二醇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份是水,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配制防冻冷却液时将乙二醇加入水中,二者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总体积,这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同时也说明________________。
比热容大
分子间有间隙
13.如图所示,密闭绝热容器内有一个绝热隔板(保证A、B间不发生热交换),隔板与容器之间无摩擦。隔板将A、B两部分气体隔开,当抽去销钉,发现隔板向右移动,则A中气体温度____________,B中气体温度____________ 。(均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降低
升高
14.在海滩上进行“沙疗”时,把人体埋在沙子里,沙子放出热量,人体吸收热量后体温升高,内能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来改变内能的;10 kg的沙子温度降低1 ℃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J。[已知c沙=0.92×103 J/(kg·℃)]
增大
热传递
9.2×103
15.(2021·合肥期中)把质量为200 g的金属块加热到96 ℃,再投入到80 g的12 ℃的水中,已知该金属块的比热容为0.84×103 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若不计热量损失,足够长的时间后,水最终的温度为___________℃。
40
三、实验探究题(14分)
16.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1)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将方案中的“吸收的热量”转换为“加热的时间”,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室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___________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
液柱
(2)下表是小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①分析表中信息,小明采用的是_________(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应选______________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
方案二
甲的吸热能力强

四、综合应用题(18分)
17.如图所示是某太阳能热水器,水容量为100 L,该热水器在冬季有效日照时段里,平均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每小时接收的太阳能约为2.8×106 J。若该热水器接收太阳能的有效面积为1.5 m2,每天日照时间按8 h计算,且这些太阳能使装满水的热水器中的水温从20 ℃升高到60 ℃。[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求:
(1)热水器中水的质量。
(2)一天内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
(3)热水器在冬季的效率(水吸收的热量占接收太阳能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