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5 11:28:20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2022一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心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可答选择题时,选山每小题答案后,州船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兮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下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迴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与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1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1中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
图1
A.①⑩一·大议口文化
B②—-红山文化
,③.
河姆渡文化
D.④—良渚文化
2图2两组文物分别土自四川P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一里头遗址。对比两组文物,可
以看出
剡2
A.当时中国制陶放术领先世界
B.中华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社会阶级已出现出分化趋势
D.周边民族华复认同观念增强
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3.有学者指出,随着荒地的不断f辟,公四之外的私山不断扩大,数量超过了公们,农民增加了
在“私田”上的兴趣,而不肯尽力于公田,宁致公出日益哀败。这一现象的出现
A.源白农业T具的革新
B.破坏了宗法秩序
C,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D.制了土地兼并
4“黄帝之时,天先见大摈大蝼,黄帝日:“上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
时,天先儿草木秋冬不杀,再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这一说法休现
的先秦思想来自
A.插家
B.墨家
C道家
).例阳家
5,图3为茶“右承相印”封泥,该文物作为第一手材料可以用于研究秦代
A.中枢权力机构
B青铜铸造工.艺
C.选宫用人制度
D.地方职官体系
6,图4为秦于公兀前211年开凿的灵渠示意图。它在当时连接了长江水
系和珠江水系。这一上程在当时
图3
图4
A.助力了秦灭六国之战
B便利了南粮北运
(,促进了西南地风开发
D.巩固了秦的统一
7.图5为秦代十央与地方权力运行的示意图,图中①、②@分别是
卓帝
太尉
御史大大
2
县令
5
A.中书、尚书
B.尚书台、郡守
C.丞相、政使
1少.丞相、那守
高一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8,表1中的汉代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
厅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前136年,设五经博士
推动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B
卫背、蛋去病二击树蚁
成功消除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协
张塞通西域
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西域都护府设置
标志着今新地区正式纳人中同版图
9.南朝文学家任防,字彦异。其中“坊”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任防
的名字主要反映出
A.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B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心态
C齐鲁文化的优越地位
D,北人南迁后面临的文化困境
10.孝文帝推行“政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
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C,政革措薤全间易行
少,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1.表2为唐代两首体现诗人不同心情的诗作,这缘于作者不同的际遇。与此紧密相关的制
度是
表2
《下第寄司马礼静
《及第后寄广陵故人》
几年辛苦与君同,得丧悲欢尽是空。
及第全胜十改官,全鞍镀了出长安。
祝喜故人先折桂,自冷羯客尚飘莲、
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A.荐举制
B.察举制
(:.九品中i正制
).科举制
12.“场帝开河鬼亦悲,牛民不独力空疲。至今鸣咽东流水,似向清半怨背时,”强调的是
A.隋的短暂
B.隋的发达
C.隋的统一
)隋的暴政
13,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少发展。唐玄宗时,对回纥采取的正要策略判
A军事征服
I3册封首领
(人膨和亲
).肉俗而治
14.八世纪中叶,现了大量北方人口“不南驰吴越,使北走沙刿”的现象促使这一场景出现
的历史事件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陈桥兵变
高一历史试题第3页(共8矿)秘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A D A C D B B D D D B B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D C C A C D A B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0分。
26.(12分)
图A:图中的区划有郡也有国。这与汉代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的状况相吻合。(2分)据此判定图A为汉代。(1分)
图B:图中有“大都”“中书省”等信息,这与元王朝定都大都,并在中央设中书省的史实相吻合。(2分)据此判定图B为元代。(1分)
图C:图中有齐、鲁、卫、宋等信息,这与西周分封制下主要诸侯国的分布状况相吻合。(2分)据此判定图C为西周或春秋时期。(1分)
图D:图中的齐国南部修筑了长城,用以防御南方的楚国,这与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影响下形成的战国七雄并立的状况相吻合。(2分)据此判定图D为战国时期。(1分)
27.(12分)
(1)甲:秦始皇统一货币;(2分)
乙: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2分)
(2)稳定了经济秩序,有利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和交流;(2分)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2分)
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2分)
形成相对稳定的货币形态,对后世影响深远。(2分)
28.(16分)
(一)信息提取(2分)
信息举例:唐宋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由海陆并举演变为海陆为主。
(若能提取其他信息,合理即可)
层次要求:
层次1:提取信息不够完整,表述不够明确;(0~1分)
层次2:提取信息比较全面,并能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形成明确观点。(2分)
(二)历史阐释(12分)
阐述角度:(阐述应主要包括三个角度)
(1)从唐代“国家统一,疆域辽阔,边防稳固,有效控制西域地区”“政治、经济重心都在北方”“在继承前代成熟丝绸之路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海上航路,形成了丝绸之路海陆并举的盛况”等角度进行阐述。(6分)
(2)从宋代“两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并立,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北方战乱,政治、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制瓷工艺改进,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更适合海路运输”“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为宋代海路贸易的兴盛提供了技术条件”等角度进行阐述。(6分)
(若从其他角度阐述,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层次要求:
层次1: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并加以简要说明;(4~8分)
层次2: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完整、充分的阐释说明。(9~12分)
(二)历史表述(2分)
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思路不清,词不达意;(0分)
层次2:能表述成文,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够流畅;(1分)
层次3:能表述成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2分)
29.(10分)
(1)文化现象:百家争鸣(2分)
时代背景:社会大变革(2分,答出“社会转型”、私学兴起、士阶层崛起等亦可)
(2)目的:挖掘儒学经书中的思想内涵,充分发挥儒学的教化功能;复兴儒学,为现实服务。(4分,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举例:合编“四书”,并加以注释;创办书院讲学。(2分,答出一条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