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5 15:32:44

文档简介

佳市八中 2022—2023 学年度(上)期中考试 8. 成语是时代的产物。“白衣公卿”“一品白衫”“雁塔题名”“春风得意”这些成语反映的选
高一历史试卷 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考生须知:
9. 唐初赋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唐德宗以后改为“两税法”,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
1.本卷共 5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A.前者以粮纳税,后者以钱纳税 B.前者四季都征,后者夏秋两收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C.前者以地为准,后者以人为准 D.前者征税标准是人丁,后者是财产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10.唐代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消灭)秦者,秦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也,非天下也。”他旨在说明,秦朝被“族”是由于( )
A. 六国后代发动叛乱 B. 秦朝自身暴虐无道 C. 秦朝推行分封制度 D. 秦朝建立皇帝制度
选择题部分
11.元朝人为地把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割给若干个行省,突破了以前按山川自然地形划分政区的传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统做法,形成犬牙交错的省界。这一措施( )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A.壮大地方势力 B.促进区域经济平衡 C.便于行政管理 D.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以下关于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表述中,错误的是( )
12.“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
A.姜寨聚落遗址是大汶口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
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
B.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称为“蛋壳陶”
为,皆与中国等。而又劲兵晓将长于中国,中国所有,彼尽得之;彼之所长,中国不及。”据材料
C.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可知( )
D.石器时代人类先后以打制和磨制的石器作为工具
A. 辽与西夏笼络宋朝汉族官僚 B. 辽与西夏完全照搬宋朝制度
2.研习历史文物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和评判史事能力
C. 宋朝无力应付辽与西夏威胁 D. 辽与西夏保留了本民族传统
的体现。右图文物有助于我们研究的历史时期是( )
13.下图为唐至南宋,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图。据此可知,当时(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3.“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
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 )
A.《论语》 B.《荀子》 C.《墨子》 D.《道德经》
4.在今天的这些城市中,不在古代秦帝国的疆域版图之内的是( )
A.北京 B.三亚 C.重庆 D.洛阳
唐至南宋: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图
5. 两汉科技成就突出,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某专著,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该专著为( )
A. 北方社会经济持续衰退 B. 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九章算术》 D.《伤寒杂病论》
C. 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 自耕小农日益破产
6. 下图为我国某一历史阶段的朝代更迭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朝代是
14.按政权建立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 契丹、金、北宋、元 B. 北宋、契丹、金、元
C. 北宋、金、契丹、元 D. 契丹、北宋、金、元
15.“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
A.西晋、北周、北魏 B.西晋、北魏、北周 C.北魏、西晋、北周 D.北魏、北周、西晋
纷,打击海盗”,其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7. 云冈石窟前期大佛雕有大耳、大目,具有典型北魏鲜卑族人的特点:公元 494 年以后佛像造像
A. 张骞通西域 B. 鉴真东渡 C. 郑和下西洋 D. 戚继光抗倭
追求精细,面型大多消瘦,服饰也趋向宽衣博带,显现出南朝士人“秀骨清像”的独特形象。这反
16.乾隆年间进出广州港口的商船,经商做买卖都要通过广州十三行。比如外国的商船带来的西洋
映了( )
货物,并不能直接上岸买卖,而是要通过广州十三行;中国商人的茶叶、丝绸等想要出口,也同样
A.鲜卑族封建化的加速 B.三教合一逐渐完成 C.石窟佛像的史料价值 D.中西文化加速融合
需要通过广州十三行。可见,广州十三行( )
高一历史 第 1 页 共 3 页
A.加快了中西交流 B.顺应了世界潮流 C.垄断了中外贸易 D.维护了国家主权 25. 隋初,虽确定以三省长官为正式宰相,但已有以他官参与其事。如“柳述为兵部尚书,参掌机
17.清雍正时期,要求部分中下级官员对政务利弊、吏治勤惰、同僚品行、百姓生计、地方风俗等 事;又杨素为右仆射与高疑专掌朝政。”炀帝时裴矩、裴蕴也都“知政事”。这一做法( )
各方面事务,凡有重要问题,不必等到完全核实,即可先在奏折中“风闻”上报。该做法( ) A.使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下降 B.适应选官制度的变革
A. 强化了对中枢机构的控制 B. 扩大了地方官的行政权力 C.意在不断分散宰相的权力 D.显示国家用人的科学性
C. 有利于更广泛的了解下情 D. 完善了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26.根据下表(两宋儒学学术流派代表人物简表)可推知两宋时期( )
18.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主张“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体现该 流派 代表人物 生卒年代 籍贯
主张的是( ) 濂学 周敦颐 1017~1073 年 湖南道州
A. 设台湾府 B. 实行“改土归流 C. 设伊犁将军 D. 册封达赖、班禅 关学 张载 1020~1077 年 陕西凤翔
19.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
临川学 王安石 1021~1086 年 江西临川
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
洛学 程颢 1032~1085 年 河南伊川
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 )
程颐 1033~1107 年 河南伊川
A. 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 B.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C.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 闽学 朱熹 1130~1200 年 江西婺源
20.以下有关古代中央机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婺学 吕祖谦 1037~1181 年 浙江金华
①秦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②唐主管官吏的考核与任免属于尚书省下辖机构 永康学 陈亮 1143~1194 年 浙江永康
③元宣政院与清理藩院行使相同的职权 ④清军机处大臣职权与宋参知政事有相同之处 永嘉学 叶适 1150~1223 年 浙江温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A. 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动摇 B. 地理差异孕育不同文化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C. 教育发达培养大批人才 D. 文化的重心在向南方转移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7.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权的一种方式。
21.刘向《<战国策>书录》中载“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上无天子,下 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
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材料所述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 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 B. 中朝、内阁、军机处
A.异性诸侯势力强大 B.大夫势力左右政权 C.宗法分封制趋向瓦解 D.周王室权威加强 C. 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 D. 中朝、枢密院、内阁
22. 魏晋时期士族如与庶人通婚,就会成为门阀之玷(污点)。如与比庶人地位还低的工商杂户通 28.“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入直缮写。”这说明军
婚,则将被降籍甚至被加罪。这一现象说明此时( ) 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
A.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B.门阀制度导致了阶层固化 A. 适应军事战争需要 B.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政策加强 D.九品中正制影响门第观念 C. 方便皇帝就近控制中央政府各部门 D. 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旨意
23. 西汉初期,女子颇有先秦遗风,并无妇人之贞节等方面的要求。西汉中期以后,不仅男尊女卑 29.“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
之风愈演愈烈,而且对女子“从一而终”“守节”等伦理要求也呈增强之势。西汉女性伦理的变化 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
A.说明国家统一利于家庭稳定 B.表明女性道德自律意识增强 望其致用哉?”下列叙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C.反映了女性婚姻观念的增强 D.是社会主流思想影响的结果 A. 宣扬心外无物 B. 倡导经世致用 C. 强调人的私欲 D. 强调反省内心
24. 隋的富有历来被史学家称道,“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积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万石”; 30.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可作
但也有历史记载开皇十四年(594 年)关中大旱,百姓以豆屑杂糠充饥,政府“不怜百姓而惜仓库”。 为其观点依据的有( )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词的出现 ②程朱理学兴盛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印刷术的发明
A.隋朝是统一繁荣的帝国 B.隋朝自恃富有而滥用民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C.隋朝过于注重藏富于国 D.历史记载与隋朝实际不符
高一历史 第 2 页 共 3 页
非选择题部分 32.材料一: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其中第 31 小题 16 分,第 32 小题 14 分,共 30 分。)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
31.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
材料一 :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 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
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 ——《商君书 外内》
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 材料二:
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熙宁四年( 1071 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
材料二 :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7 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 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 熙宁五年( 1072 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 100 万贯作
等。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林羯 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
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以财产作抵押,5 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边疆政策。(4分)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方式。(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加强边疆管理的积极意义。(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目
的。(8 分)
高一历史 第 3 页 共 3 页高一历史答案2022.11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B A B A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C D C C C D D B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D C C D B A B B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31小题16分,第32小题14分,共30分。)
31.答案:
(1)政策: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等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制度习俗等;扶植农业经济发展;鼓励文化发展和交流。(四点4分)
(2)方式:通过战争维护边疆稳定;设置机构加强管理;和亲、会盟;册封爵位,促进友谊。(4点4分)
(3)积极意义:密切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借鉴;促进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丰富中华文化内容,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共同繁荣。(4点8分)
32.答案:(14分)
(1)粮食价格过低。(2分)
(2)商鞅: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王安石: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4分)
(3)商鞅:主张抑制商业的发展。(2分)目的:引导人民从事农业,发展小农经济,确立封建制度。(2分)王安石:主张采用市易法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2分)目的: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