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市八中2022-2023学年度(上)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B B D C A A A C B A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B A A B C B D D A C B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C A C C D C D C D D B
(1)小行星带、天王星、火星 (2)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3)哈雷彗星,2062 (4)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低
(1)B (2)岩浆,岩石,地壳,上地幔顶部
(3)地壳、地幔、地核,横波消失、纵波减慢
38.(1)海蚀,基岩 (2)V,流水侵蚀,夏季
(3)冰川,新生代 (4)峰林,喀斯特(溶蚀) ,石灰岩佳市八中 2022-2023 学年度(上)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题意。)
1.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天体的是
A.恒星 B.行星 C.船舶 D.卫星
读“不同层次天体系统相关示意图”,回答 2-3 题。
2. 图中 A 图 B 图 C 图 D 图代表的天体系统的名称依次是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B.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C.宇宙、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D.行星系、恒星系、河外星系、可观测宇宙
3.仙女座河外星系的级别与图示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
A.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
B.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动力来源
C.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D.形成地下温泉
2021 年 10 月 25 日新华社报:目前太阳活动正在逐渐活跃,随着太阳活动从极
小期逐渐进入极大期,太阳的“脸蛋”上渐渐长出了“小黑痣”。据此完成 5-7 题。
5.“小黑痣”指的是
A.日珥 B.耀斑 C.黑子 D.日冕物质抛射
6.当太阳脸上“小黑痣”数量增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农业倾向于增产
B.太阳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光球层上
C.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通信
D.赤道地区的人们看到极光
地理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7.你认为下列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关注太阳活动的预报
① 通信部门 ②航天部门 ③气象部门 ④钢铁部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20 年 6 月 26 日 05 时 05 分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了里氏 6.4 级地震,
震源深度 10 千米。据此完成 8-9 题。
8.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9.地震发生时,当地学生在教室内避险的正确做法是
A.遵守纪律,继续上课 B.快速进入电梯下楼
C.双手抱头,就近在课桌下躲避 D.从窗户爬出,避免拥挤
2022 年 1 月 15 日 12 时 10 分前后,在南太平洋岛国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附近发
生了一次威力超群的火山喷发。下图分别示意火山喷发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
构。据此完成 10-11 题。
10.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11.火山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右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的生物物种越
多。读图回答 12-14 题。
12.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13.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宙 D.新生代
14.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
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进入
A.爬行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地理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15.右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的五个代。关于这五个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单位:亿年)
A.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
中生代、新生代
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②代
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代
D.人类出现在④代
16.地壳最厚的地方在
A.青藏高原 B.亚马逊平原
C.大西洋 D.太平洋
左图是我国宁夏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地貌景观示意
图;右上图中贺兰山以西是腾格里沙漠,包兰铁路穿越腾格里沙漠,右下图是包兰铁路两
侧的草方格沙障示意图。读图回答 17-21 题。
17.左图中贺兰山山麓 P 地貌的名称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冲积扇,流水侵蚀作用 B.冲积扇,流水堆积作用
C.冲积扇,风力堆积作用 D.冲积扇,冰川侵蚀作用
18.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人们多选择在黄河阶地上居住生活的原因是
①土壤比较肥沃 ②距离水源较近,方便取水 ③地势较高,不会被洪水淹没
④气候温暖湿润 ⑤地形较为平坦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9.右上图中 C 地貌类型是
A.喀斯特沉积地貌 B.风积地貌 C.流水堆积地貌 D.冰川地貌
20.根据 C 地貌形态判断该地主导风向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地理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21.几十年来设置在包兰铁路两侧的草方格沙障换来了铁路的畅通无阻,关于草方格沙障
治沙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B.草方格沙障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促进植物生长,固定沙漠
C.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是因地制宜治沙的典型
D.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低,应大规模推广
读某海域相邻的两处海岸地貌景观图,完成 22-23 题。
22.左图中形如拱桥的地貌是
A.海蚀崖 B.海蚀平台 C.海蚀柱 D.离岸堤
23.关于右图海岸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风力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B.河流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C. 波浪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D.冰川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读某地区景观示意图,完成 24-25 题。
24.具有图示典型海岸景观是
A.峡谷 B.峡湾 C.海峡 D.海湾
25.该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地理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下图是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 26-27 题。
26.与图中洞穴景观和洞穴内微景观石笋、钟乳石、石柱成因相同的地貌分别是
A.天坑,钙华 B.孤峰,雅丹
C.溶沟,石芽 D.落水洞,角峰
27.图示地貌类型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A.新疆、甘肃、内蒙古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广西、云南、贵州 D.东部沿海地区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重要作用。近 300
年来,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长很快,全球变暖备受关注。下图 为“二氧化碳体积
分数的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 28-29题。
28.二氧化碳的作用主要有
A.地球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B.地球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D.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9.近 300 年来,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大气成分的化学反应③两极冰山的融化④毁林导致森林面积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0.近些年,城市上空多灰霾的主要原因是
A. 二氧化碳多 B.水汽多 C.固体颗粒多 D.温度低
地理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读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 31-32 题。
31.大气圈随着自下而上高度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有
A.气温逐渐升高 B.气温逐渐降低
C.密度逐渐增加 D.密度逐渐减小
32.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光而增温
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对流层受地面的影响很大,其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化。据此完成 33-34 题。
33.为保证航行平稳,飞机常常选择在平流层航行,通常飞机航行高度最高的是
A.冬季的高纬度地区 B.夏季的高纬度地区
C.冬季的低纬度地区 D.夏季的低纬度地区
34.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过的大气层是
A.始终在对流层 B.始终在平流层
C.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35.在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一般为“上冷下热”,但有时会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
称为“逆温”。 右图为某地某时刻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分析对流层出
现逆温时,近地面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 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B. 抑制了②层空气的对流运动
C. 增强了③层空气的对流上升
D. 阻挡了①层空气的水平运动
地理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36.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
C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_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虚线是 B________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 1986 年,它的周期
是 76 年,则它的下一次回归将在________年。
(4)行星 D 与地球相比,不能产生生命物质条件最主要的原因表现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7.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关于图中 A、B、C 三个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 地球自然环境是由 A、B、C三个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的
B.A 圈层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
C.B 圈层渗透于 A圈层的下部和 C 圈层的上部
D.C 圈层中的海洋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地理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2)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_________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 E 圈层是由________
组成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 D________、F________
和 G_________三个主要圈层。在图中古登堡面处,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人民币被誉为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印在它们背面。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2 元人民币背面是海南的“南天一柱”风景区,属于___________地貌,常见于
___________海岸。
(2)5 元人民币背面的地貌景观形态呈______字形,塑造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_
作用,受其影响最强的季节是_________。
(3)10 元人民币背面的地貌景观属于_________地貌,该地貌形成于_________地质年代。
(4)20 元人民币背面的地貌景观称为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_地貌,
多分布在__________岩广泛分布的地区。
地理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