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5 14:27:40

文档简介

2022年秋季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
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2022年5月18日晚上,天空出现木星和土星并列的奇妙天象。右边是木星,左边是土星,它们与月
球一起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天文景观。据此完成1~3题。



3
1.图示天体共同归属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天文学家指出木星每年会发生无数次撞击事件,但因为木星是气态行星,撞击并不会在其表面留下陨
石坑,推测撞击木星的天体大多来自

A,小行星带
B.星际尘埃
C.哈雷彗星
D.月球表面

3.我国探月工程成就重大,其中嫦娥五号在月球完成采样后返回,它是我国迄今最高航天技术水平的结
品。推测在月球工作的采样车的能源主要来自
A.太阳
B.风能
C.月球
D.地球
《汉书·五行志》记载:“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距离我们约
1.5亿千米的太阳,表面非常活跃。下图中的①代表太阳内部,②③④代表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的三个图
层。据此完成4~6题。


太大气摆
太手均部
鄂州市部分高中救科研协作体高一地理试卷(共4页)第1页
4.我们平时看到的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大气层对应的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5.材料中的“黑气”指代及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A.太阳耀斑一①
B.太阳黑子一②
C.日珥一③
D.太阳风一④
6.太阳活动的变化可以引发很多现象,下列现象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A,地球磁场不稳定出现磁暴现象
B.可以看到阴晴圆缺的月相变化
C.地球上的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D.赤道地区夜空出现绚丽的极光
地球外围浓厚的大气层为地球生命演化提供了条件。下图为大气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7一9题。
品搜/km*宇宙究间
20003000-
50
12
白乙地面
7.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所在圈层及对高空飞行有利的圈层分别对应
A.a b
B.bb
C.bc
D.bd
8.图中甲乙是海拔不同的两个地点,甲处比乙处气温低,原因是甲处
A.获得的地面辐射少
B.比乙太阳辐射更强
C.大气削弱作用更强
D.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9.一般而言,相比乙地,海拔较高且起伏较小的甲处风力更强劲,可能是因为
A.甲处气流下沉
B.乙处气温较高
C.甲处摩擦力小
D.乙处温差较大
热力环流是最为常见的大气运动形式,下垫面状况差异导致了温差,温差引发了气流运动,形成局部
热力环流。下图为某山顶、谷地夏季平均气温日变化图。据此完成10~12题。

24
22
20
18
16H
14
12
10
812
162024时间/时
10.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分布
B.大气环流
C.地势高低
D.冷热不均
11.关于图中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线为谷地气温变化
B.虚线为谷地气温变化
C.谷地日较差较山顶大
D.山顶夜晚气流上升快
12.图中显示该地盛行谷风的时间段是
A.8~20时
B.14~24时
C.22~7时
D.4~14时
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高一地理试卷(共4页)第2页答案与解析
1.B 木星、土星属于太阳系,月球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故它们共同归属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本题选B。
2.A 根据所学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离木星很近,且小行星数量多;这些小行星在自己的轨道运行,由于不断地发生碰撞,有时会被撞出轨道飞出小行星带,撞击到木星,A正确。星际尘埃不会导致撞击,哈雷彗星出现概率低;月球属于地月系,且距离木星遥远,不会撞击到木星,排除B、C、D,本题选A。
3.A 月球、地球不会发光,不能充当能源;月球上没有大气,不会有风能;太阳是恒星,地球携带月球绕日公转,故最可能充当采样车能源的是太阳能,是来自太阳的能量,故本题选A。
4.B 我们平时看到的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大气层应为光球层,由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指太阳内部、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故本题选B。
5.B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指太阳内部、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材料中的“黑气”指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故本题选B。
6.A 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A正确。月相变化与月球绕地球的公转有关,与太阳活动没有关联,B错误。太阳活动可以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C错误。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赤道地区没有极光现象,D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A。
【关键点拨】
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有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其中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太阳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黑子数目的变化,大体上以11年为周期。
7.B 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是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有利于高空飞行。图中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d为高层大气,故本题选B。
8.A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甲乙处于对流层,且甲的海拔远高于乙地,故甲比乙距离地面远,则甲比乙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故甲比乙气温低,A对。甲比乙海拔高,空气稀薄,故甲比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获得的太阳辐射可能更多,但甲处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故甲处气温低,排除B、C、D。本题选A。
9.C 根据题意,相比乙地,甲处海拔高且起伏较小,则甲处相比乙处受到的近地面摩擦力要弱,风力强劲,C对。气流下沉会导致静风天气,不是风大的理由,A错误;乙处气温较甲处高,只能说明甲乙之间有温差,并不是甲比乙风大的理由,B错误;乙处温差大可能会导致乙地风力更强劲,与题意不符,D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C。
10.D 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其他的都是具体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本题选D。
11.B 山顶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因此山顶日照强度更强,日照时间更长,升温更快,一般情况下,白天山顶温度会高于山谷。据此可推知实线应为山顶气温变化,虚线为谷地气温变化,A错误,B正确;虚线较实线起伏小,则谷地日较差小于山顶,C错误;山顶夜晚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D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B。
12.A 盛行谷风的时间段就是谷地气温低于山顶的时间段,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实线为山顶气温变化,虚线为谷地气温变化,则实线高于虚线的时间段即为谷地气温低于山顶的时间段,大约为8~20时,故本题选A。
13.C 注意本题问的是“直接原因”。根据材料,引发长江口咸潮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入海径流少,入海口处淡水不足。图中⑤对应入海径流,故本题选C。
14.D 长江入海口盐度等值线向外海凸出意味着长江口盐度较周边海域低。导致长江入海口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长江的淡水注入对海水起到了稀释作用,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径流,D正确。海水盐度与地形的关系并不密切,A错误;如果受到纬度影响,海水盐度等值线应与纬线平行,B错误;该地靠近陆地,受洋流影响较小,C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D。
15.A 长江口盐度28等值线最东点距大陆最近,意味着长江口盐度与周边海域相差较小。由于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大小主要受长江径流量的影响,当长江进入汛期时,盐度较小,盐度等值线进一步向外海凸出;当长江进入枯水期时,盐度变大,和同纬度其他海域的盐度差别变小,盐度等值线相对平直,所以长江口盐度28等值线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应该是在长江的枯水期——冬季。夏秋季节为长江丰水期,排除B、C、D,2月为冬季,此时降水少,径流量小,故本题选A。
【点睛】
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
16.答案:
(1)莫霍界面(2分) 纵波、横波经过莫霍界面时波速都会突然增大。(2分)
(2)地壳(2分) 厚度不均(2分);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2分)。
(3)海洋(2分) 三叶虫生活在海洋里(2分),后来地壳抬升,该地由海洋环境变成陆地环境(2分),再后来继续抬升,成为高原地形(2分)。
【解析】
(1)图中④为地壳与地幔间的界面,故为莫霍界面;在此界面附近,地震波波速会突然增加。
(2)图中①+②构成地壳。整个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整体上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
(3)三叶虫生活在海洋里,后来地壳抬升,该地由海洋环境变成陆地环境,再后来继续抬升,成为高原地形。
17.答案:
(1)东北风(2分) 甲大于乙(2分) 甲处等压线较乙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2分)。
(2)下沉(1分) 丁处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2分);天气晴朗,云量少,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的少(2分);地面获得热量多,地面辐射强(2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2分)。
【解析】
(1)乙地的风向判读结合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画出即可。甲乙相比,甲处等压线更为密集,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
(2)丙处是高压,则盛行下沉气流。丁处处于丙处高压伸展区域,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从大气受热过程来看,晴天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地面获得热量多,地面辐射强。由于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来自地面,地面辐射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
18.答案:
(1)甲小于乙(2分) 甲位于赤道附近,降水多,乙处于副热带地区,沿岸陆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3分);甲有大量淡水汇入,对海水起到稀释作用,乙无淡水注入,因此甲盐度较乙低(3分)。
(2)处于副热带地区,降水少(2分);沿岸有秘鲁寒流(2分),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2分)。
(3)丙洋流为西风漂流(2分),丙减弱会造成秘鲁寒流减弱(2分);秘鲁上升流减弱会导致该处的水温升高且饵料减少(2分),鱼类会因不适应环境或缺乏食物而大量死亡(2分)。
【解析】
(1)甲乙盐度的差异从甲乙所处纬度及气候、径流状况比较。甲位于亚马孙河河口附近,且降水量大,盐度低;乙处于副热带地区,沿岸陆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且无淡水注入,盐度高。
(2)伊基克临近海洋却形成热带沙漠气候与其所处纬度位置、周边地形及沿岸寒流均有关系。
(3)乙处洋流很大程度上由丙洋流演化而来,丙洋流为西风漂流,丙减弱会造成乙处洋流(秘鲁寒流)减弱;乙处渔场的形成与秘鲁上升流带来的饵料有关,乙减弱会导致该处的水温升高且饵料减少,鱼类会因不适应环境或缺乏食物而大量死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