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5 15:4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2021级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学习任务
了解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行、使用情况和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梳理知识
01
02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选择性必修课文目录
必修教材课文目录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11
第4课 西汉与东汉P21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P62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84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P114
通史+专题
专题
必修与选择必性必修的关系
铜铸币

海贝
西周

春秋战国
多种样式铜铸币
圆形方孔半两钱

西汉

五铢钱
开元通宝

交子
宝钞
白银
银元
法币
人民币



民国
新中国
时空坐标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夏商
东周
秦朝
西汉
唐朝
北宋
元朝 纸币单一流通 称为“钞”
明清
海贝→铜铸币
布币 刀币 圜钱 蚁鼻钱等铜铸币
半两钱 统一货币形制 圆形方孔长期沿用
汉武帝 铸造“五铢钱”
“开元通宝”钱 “通宝”“元宝”命名
铜钱纸币兼行 “交子”世界最早纸币作为辅币
白银货币化 铜银兼用→晚清开始机铸银元
五铢钱及其钱范
元代宝钞
明代宝钞
清代宝钞
思考: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
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贝作货币,到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开始流行,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始终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本位货币。汉武帝时,收回了郡国铸币权,正式确定了中央对钱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权。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古钱,此后铜钱钱文不书重量,而以“通宝”相称。截至元末,与铜钱并行流通的先后还有黄金、布帛、纸钞和银两。——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春秋战国
—秦
—汉
—唐
—宋明
①自然货币→人工货币
②多元货币→统一币制
③地方铸币→中央铸币
④文书重量→通宝元宝(抽象化、符号化)
⑤金属货币→纸币白银
⑥由手工铸币向机器铸币演变
唐 开元通宝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
材料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货币改革的背景。简析货币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1)汉武帝铸五铢钱
①统一货币发行 加强中央集权
②利于稳定社会金融秩序
③利于经济发展
④利于中央增加收入
背景:
内容:
影响:
①币制混乱
②私铸严重
③通货膨胀
④汉武帝中央集权
①从重立法 私铸死罪
②收回地方铸币权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判断:汉武帝币制改革实现了货币形制统一?
×半两钱统一形制→五铢钱统一发行→开元通宝命名→宋朝加年号
(2)宋朝发行交子
材料1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2 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程度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3 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携带不便。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交子出现的原因。
①商品经济繁荣 需要大量货币 ②铜币流通量不足现钱荒
③铁钱笨重 携带和流通很不便 ④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
⑤四川独立闭塞的贸易货币环境 ⑥民间首创和官方的推动
(3)明清白银货币化
材料1:明代中期,大明宝钞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摘编自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材料2:明朝银矿稀缺……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
——《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思考1: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的原因?
材料3: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禁令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因此,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还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交流。总之,白银货币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史实。
——摘编自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材料4: 随着白银的流出,“银贵钱贱”成为问题。 ——徐瑾《白银帝国》
思考2: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的影响?
①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缓解了通货膨胀;
②推动明朝由实物财政向货币化财政转型;
③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
④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
局限:对进口白银的依赖影响政局稳定(中国几乎不产白银 国家不能控制货币供应);
国内 ①宝钞贬值(通货膨胀) ②白银本身特性(自身优势)③改革推动(一条鞭法)
④商品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国际 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中国近现代货币的演进
夏商 海贝→铜铸币
东周 布币 刀币 圜钱 蚁鼻钱等铜铸币
秦朝 半两钱 统一货币形制 圆形方孔长期沿用
西汉 汉武帝 铸造“五铢钱”
唐朝 唐初 “开元通宝”钱 “通宝”“元宝”命名
北宋 铜钱纸币兼行 “交子”世界最早纸币作为辅币
元朝 纸币单一流通 称为“钞”
明清 白银货币化 铜银兼用
晚清
中华 民国
新中国
晚清开始机铸银元
临时政府北洋 银元
南京国民政府 币制改革:法币 金圆券 银圆券
华北人民政府 1948年底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发行人民币(5套)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
◎宣统银元
◎民国银元(袁大头)
第一套至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图案
近代币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手工铸造——机器制造;金属货币——信用纸币;混乱货币——单一货币;
信用货币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脱离金本位和银本位 纸币不能再兑换金属货币 而由政府信用来保证 信用货币应运而生 当今世界各国几乎都采用这一货币形态。
材料: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工商企业因此陷入困境。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1935年政府果断决定币制改革。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
材料:《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共2100万银元;
《马关条约》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辛丑条约》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约9.8亿两白银。
“银元之战”是1949年6月,人民政府为制止恶性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同投机资本进行的一场斗争。
思考:银元与银两有什么区别?
银两:指中国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称量货币。开始于汉代,盛行于明清两代。
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银元流入我国。
①原有货币体系混乱;②1933年废两改元改革奠定基础;③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④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经济困难;
材料1: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并规定其他发行银行原有流通市面的钞票,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凡手中持有的银币或生银应到指定银行兑换;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到1936年底,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2:美籍专家杨格评价1935年的法币政策时指出:“1935年币制改革又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它成功地稳定外汇并制止通货紧缩,因而为经济注入新的力量,加强对未来的信心。” ——吴景平《蒋介石与1935年法币政策的决策与实施》
材料3: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 ——王巍《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
材料4:法币发行的头两年,币值尚属稳定,1 元法币能顶 1 元银元使用。但从 1937 年下半年开始,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开始滥发法币,物价暴涨,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法币迅速贬值。 ——《三十六年所利得税计算须知》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影响?
积极:①改变中国币制混乱的局面; ②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
③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贸易发展; ④为抗日奠定物质基础;
⑤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
消极:①强化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②大量发行法币,掠夺财富,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
③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英美经济的附庸);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商 铜铸币
秦 半两
海贝
汉 五铢钱
唐 开元通宝
北宋 交子
元 宝钞
明清 白银
民国 币制改革
新中国 人民币
◎本页参考曾旭老师课件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453
1765
1929
1944
1971
世界市场雏形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曲折
经济危机
西方市场发展
美苏冷战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家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演变影响着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变化 ,同时国际货币体系变化也会影响世界市场的发展。
古典金本位时期
英镑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816——1929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1971
牙买加体系时期
国际货币多元化
1976——2022
世界货币体系主要货币演变原因
材料1 英镑的国际之路始于19世纪初,其早期国际化是与国际贸易相关联的。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凭借强大的优势地位,始终处于超额顺差状态。1821年英国正式启动金本位制度。由于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的国家,基于对英国经济的信任以及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英国政府还采取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贸易融资、贷款及投资等业务,英国的企业不断的投资国外的基础设施、国债,其通过资本输出的手段将英镑洒向了世界。
材料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1006亿美元上升至1945年的21356亿美元。美国的黄金储备1945年已占到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美国已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思考:影响世界货币体系主要货币演变原因。
综合实力(经济实力、政治实力、文化实力)
国际环境(重大战争:拿破仑→一战→二战)
古典金本位时期——以英镑主导国际货币
英镑时代1816——1929
自由形成 无章程 无组织协调
自由主义思想
材料 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
——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原因?
变化:金本位制取代银本位制,英镑成为中心货币,英国在货币体系中占统治地位。
原因:①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殖民霸权的建立使英国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
②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不断扩大,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③清朝经济实力下降。
材料 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采用金本位制,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英镑)在国际金融领域里占据了霸主地位。
——薛燕《英镑的兴衰与现实选择》
思考:依据材料结合教材,概括“金本位”制度的特点?
国际货币——英镑为中心
国际清算—— 金币或黄金
金币自由铸造
金币自由兑换
金币自由流通
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
「币值稳定和汇率相对稳定」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金平价来决定,使得经济秩序较为稳定,19世纪盛行。
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金本位制度的确立
①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英国央行;
②1717年,英格兰铸币局局长艾萨克·牛顿规定,黄金和英镑挂钩(每盎司黄金的价格确定为3英镑17先令10便士);
③1809年,通过大卫·李嘉图的《锭金报告》强调英格兰银行要保证黄金兑换;
④1816年,英国议会通过《金本位》法案,黄金第一次成为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
⑤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得巨额黄金赔款,于1871年确立金本位;
⑥法国、挪威、荷兰、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先后在19世纪70年代确立金本位。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利于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英国1820年铸造的金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主导国际货币
材料:由于国际金本位制不能适应战争时期增加通货的需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中断运行。一战后,本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各国又相继恢复了金本位制。由于它的基础不稳,已出现就遭到了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的猛烈冲击,于是各国又都先后放弃了金本位制。危机的风暴很快刮到伦敦,伦敦发生了挤兑风潮,英格兰银行应付不了黄金、外汇的兑付,就于1931年9月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现。美国虽然黄金储备较多,但也经不起连续数次的黄金挤兑风潮,而不得不于1933年3月宣布纸币停止兑现,禁止黄金输出。 ——刘思跃、肖卫国《国际金融》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和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
②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黄金集中于少数国家,流动性受到限制);
③1929年经济大危机使金本位制规则无法维持;
④黄金产量增长幅度低于商品生产增长幅度;
原因:
影响: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动荡和混乱「英镑、法郎和美元货币集团各自为政」。一片混乱加剧了世界矛盾冲突。
美元时代1944——197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际协调
国际货币——唯一美元
国际清算——唯一美元
美元挂钩黄金
「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
黄金存在美国央行可兑现
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固定汇率」
材料: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前的20多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国际贸易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①二战前国际金融领域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
②战后各国经济政治实力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国家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霸主);
③美国实行对外经济扩张,企图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短期贷款为主
世界银行长期贷款为主
短期贷款,稳定汇率
长期贷款,经济复兴,技术援助
材料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
材料2 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
材料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根据成员国认缴资金的数额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思考:依据材料及所学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时间 1948—1960 1960—1965 1965—1970
增长率 6.8% 7.9% 11%
①稳定国际金融,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标准和基础。
②稳定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
①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②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
牙买加体系——国际货币多元化
年份 国际收支 黄金储备 对外流动负债
1948 8 242 77
1955 -12 217 136
1959 -38 195 194
1960 -39 178 210
1969 -61 119 417
1970 -30 111 433
1971 -220 102 642
思考:从表中数据变化看出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的发展趋势会怎样?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
材料 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1971年美元和黄金脱钩;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趋势:
原因:
美国实力相对下降(朝战、越战的拖累;“滞胀”危机影响;石油危机)
欧洲、日本的崛起;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矛盾;
英镑时代1816——1929 美元时代1944——1971 多元化时代1976——2022
国际货币——英镑为中心 国际清算—— 金币或黄金 金币自由铸造 金币自由兑换 金币自由流通 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 「币值稳定和汇率相对稳定」 国际货币——唯一美元 国际清算——唯一美元 美元挂钩黄金 「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 黄金存在美国央行可兑现 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固定汇率」
自由形成 无章程 无组织协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短期贷款为主‖世界银行长期贷款为主
自由主义思想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际协调
1976年,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召开会议,并达成以浮动汇率制和黄金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议” ,宣告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牙买加时代。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占据最大的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力日益上升。
思考: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国际货币—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
国际清算—一揽子货币
一揽子货币与黄金脱钩
「信用货币 经济发展重量」
黄金不可自由兑现
各国货币与一揽子货币挂钩
「浮动汇率」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成为继美元、欧元之后的第三大基础货币,这是新兴经济货币首次被纳入SDR,也是人民币第一次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2016年SDR篮子货币权重比
人民币国际化漫漫长路
推动一带一路;
经营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材料2 习近平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要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领域要加快推进。要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17年7月1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
思考2:结合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人民币该如何国际化?
材料1 北京时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IMF)宣布,人民币将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成为自由使用的货币。……成功纳入SDR的货币篮子,是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上的里程碑。 ——腾讯财经
思考1:结合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人民币该如何国际化?
国内: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社会环境良好、汇率制度稳定;
国际:国际合作加强等。
时空坐标
23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中国货币的演变历程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由自然货币转向人工货币
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
从文书重量到通宝、元宝
从金属货币到纸币
从铜铸币到白银货币化从手工铸币到机器制币
人民币的产生与发展
金本位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