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5 15:4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材料一: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谏伐匈奴书》西汉˙主父偃
材料二: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
——梁启超《战国载记》
材料三: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故天下坏也。
——《汉书˙贾邹枚路传》
材料四:秦王怀念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史记·秦始皇本纪》
第三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 秦的统一
3 秦的暴政与速亡
本课聚焦
2 秦的建制
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朝政治体制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促进了国家发展。
秦的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
农民起义的爆发,最终导致秦的速亡。
延时符
一、秦的统一
“天下恶乎定?”“定于一”
——《孟子·梁惠王上》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
——樊树志《国史概要》
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一、秦的统一(背景)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变法的完成
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李斯《谏逐客书》
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格,古之吏也。
——《荀子·强国篇》
数代统治者励精图治
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贾谊《过秦论》
地理位置优越
物质基础雄厚
延时符
一、秦的统一
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人心导向
经济基础
地理位置
领导因素
其他因素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商鞅变法、尊奉法家,使秦国富强,国力强盛;
客观
主观
远交近攻的战争策略
2.统一经过
思考:秦的统一有何特点?
领土面积规模空前
战国贵族心怀不满
南方:新统一的
民族地区
北方:修长城
以抵御侵扰
各地生活方式、语言习惯、思想文化等均不尽相同
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兆、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秦始皇本纪》
如何在全新的形势下巩固和发展统一大业?
3.统一情况概览
二、秦的建制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3.地方——郡县制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二、秦的建制 ——巩固措施
专制主义:指一种中央决策方式,由皇帝独立掌握政权,体现在皇位终身制和世袭制。主要的特征是君主个人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政权治理效果与皇帝个人政治素质紧密相关。
中央集权:指一种政权管理方式,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通过直接任免地方官员、收取地方赋税、考核地方业绩、派出监察官员等方式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
1、皇帝制度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资治通鉴.秦纪》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史记集解》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1、秦朝建立初期,秦始皇开展了“议帝号”、颂“秦德”、推行秦之“法式”、提倡“忠”之政治伦理等“合法性叙事”的活动。这些活动( )
A.使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B.践行了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C.消除了六国对社会影响 D.意在强化对秦政权的认同
D
延时符
2.三公九卿制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宗正
太仆
廷尉
典客
治粟内史
少府
负责军事(虚设)
协助理政
下达召令、
执掌奏章、监察
三公
九卿
二、秦的建制——巩固措施
思考:中央机构的设置有何特点及作用?
朝议
决策
A、特点:
①以皇权为中心,相互牵制,分工严密
②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家国一体的特点
③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皇帝任命,不世袭)
宫殿警卫
宫门警卫
宫廷御马
皇族事务
司法刑狱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祭祀礼仪
税收财政
外交民族
B、作用:
①分工严密,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
②相互牵制,保证专制皇权独大
③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先朝议,后裁决)
统领
牵制
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中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家国一体,皇权至上
C.官员众多,政务繁忙 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B
丞相王绾等:“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秦始皇:“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廷尉李斯:“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二、秦的建制——巩固措施
3.郡县制
延时符
3.郡县制
郡守(最高长官)、
郡丞、郡尉
县令、县长





中央
治安组织
行政机构
二、秦的建制——巩固措施
1.特点:
①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②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调动,
不得世袭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②打破传统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③开创了我国以后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2.意义
比 较 项 分封制 郡县制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系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划分标准
传承制度
官员权责 拥有封地、爵位,可自行任命地方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税等 只拥有行政权和对应俸禄,无封地
无土地管理权
与中央之间的关系
政治体制
历史作用
相同点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③都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秦的建制 ——巩固措施
血缘关系
按地域划分(地缘)
王位世袭及世卿世禄制
皇帝任免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地方分权)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早期巩固了统治,但易导致分裂割据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延时符
统一车轨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修建驰道
颁布法律
里耶秦简
二、秦的建制 ——巩固措施
4.其他措施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收精兵,迁豪富
延时符
重点小结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其开创的许多经济及文化制度被后世所继承,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三、秦的暴政与速亡
时间 事件
公元前213年(始皇三十四年) 秦始皇下令“焚书”
公元前212年(始皇三十五年) 秦营建阿房宫、骊山陵
秦始皇下令“坑儒”
公元前211年(始皇三十六年) 有人刻“始皇帝死而地分”于东郡陨石上,秦始皇将陨石周边所有百姓全部杀死
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 秦始皇病死;
赵高、李斯矫诏立胡亥为太子,赐死扶苏;
胡亥继位为秦二世,杀蒙恬、蒙毅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 秦二世杀诸公子、公主,继续大兴土木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建立“张楚”
刘邦,项梁、项羽起兵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攻入咸阳,秦灭亡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元年) 楚汉相争结束,刘邦建立汉朝
大兴土木
严刑峻法
起义迭起
楚汉之争
阶级矛盾、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
焚书坑儒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材料一: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谏伐匈奴书》西汉˙主父偃
材料二: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
——梁启超《战国载记》
材料三: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故天下坏也。
——《汉书˙贾邹枚路传》
材料四:秦王怀念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反思:秦灭亡的历史原因及教训


统一
制度
暴政
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方面全面评价。
2.阶段论和方面论的原则:在纵的关系方面,历史人物有阶段上的划分,从不同阶段上做出不同的评价;在横的关系方面,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是英雄与暴君集于一身,评价时应采用方面论的方法。
3.发展性和长远性的原则: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角度去评价。
4.主流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人的善恶标准。
课堂小结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秦的统一
主观
客观
秦的建制
最高:皇帝制度
中央:三公九卿
地方:郡县制
其他
秦的暴政和速亡
阶级矛盾尖锐
反思
意义
延时符
当堂检测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以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转型特征的是:( )
A.由“公天下”转向“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3.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性质属于( )
A.秦末反封建农民战争的再继续 B.刘邦反抗项羽残酷统治的正义战争
C.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D.项羽为维护农民利益同刘邦的斗争
D
D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