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
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考情分析(考了什么?)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18 【Ⅰ】31·一五计划
2019 【Ⅰ】31·一五计划 【Ⅱ】41·新中国初期的经济 【Ⅲ】31·一五计划 【江苏·1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局
2020 【Ⅰ】4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北京·9】人民政权的巩固
【海南·12】土地改革【天津·7】一化三改
2021 【乙卷】31·一五计划 【甲卷】41·建国初期的经济 【浙江·14】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浙江·13】万隆会议
2022 广东高考·10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浙江高考·1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政治、经济、思想)
课程标准
知识分解
二、课程标准分析(要考什么?)
阶段分期
1949-1956:过渡时期
1956-1966: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1966-1976:文革时期
1976-1978:徘徊时期
1978后: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国现代史发展线索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三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建立国家
巩固政权
确立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共同纲领》
材料 1949年9月,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宣布:“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职能: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权,具有临时性、过渡性的特点。
思考:《共同纲领》规定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它的职能及地位?
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地位: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一、建立国家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革命意义)
(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3)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4)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
新纪元。(世界意义)
“三座大山”
完成新民主义革命的反帝任务
完成新民主义革命的反封建任务
(社会意义)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021.6·浙江高考·14)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
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
(2020·江苏高考,12) 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D、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B
军事
200多万国民党溃散武装,60多万特务分子,1950年春至秋的半年内,全国有革命干部、积极分子等4万余人被杀害,开国大典时计划用B24轰炸天安门。美军入侵中国台湾,美国武装介入朝鲜战争。
肃清残敌 剿匪反霸
二、巩固政权
军事
200多万国民党溃散武装,60多万特务分子,1950年春至秋的半年内,全国有革命干部、积极分子等4万余人被杀害,开国大典时计划用B24轰炸天安门。美军入侵中国台湾,美国武装介入朝鲜战争。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950年10月,彭德怀司令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作战。
1953年7月签订
《朝鲜停战协定》
第一位
山河已无恙!
经济
1950年夏
1952年底
地主
土地
私有制
生产力
摧毁封建根基
工业化奠基
农民
土地
私有制
弊端:小农分散经营
经济
投机商人:
倒卖银元——1949年5月28日,即上海解放第二天,人民币与银元的兑换比价为600:1,而到了6月8日,这个数字竟变成了2000:1
囤积居奇——从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接连掀起了四次物价上涨大风潮。
中共政府:
银元之战——共抄没黄金3642两、银元39747枚。
米棉之战——11月25日,在全国各大城市统一行动,集中抛售粮食近5亿斤,棉布近300万匹。
国家财政困难
A、“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目的:
(行政、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
——治标
B、恢复发展生产,统一财政经济
——治本
②结果:
A、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B、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稳定物价,掌握市场的领导权。
①措施:
中国共产党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仅能打天下,还会治天下
外交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除了苏联,没有外国代表参加北京的开国典礼。”——《泰晤士报》
中国百年近代外交史,就是一部屈辱史。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由意识形态至上到国家利益至上,标志成熟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废除1946年国民党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950年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取消美国在中国取得的美国船舶包括军舰在内,可以在中国开放的任何口岸自由航行的权利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
一边倒(指倒向社会主义苏联这一边
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威胁 措施
国内 政治
经济 农村
城市
国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
共和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千疮百孔,财政困难。
投机商人趁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
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武力干涉,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美苏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孤立、封锁、包围。
剿匪镇反
土地改革
稳定物价(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统一全国财政;
抗美援朝战争;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020·海南高考·12)表2 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情况
表2中农民货币收入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 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C、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 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
项目 1949 1950 1951 1952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68.5 100.0 87.4 127.6 111.4 162.6 127.9 186.7
人均净货币收入(亿元) 14.9 100.0 18.7 125.5 23.6 158.4 26.8 179.8
C
(2014·全国Ⅰ卷高考·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
(2014·全国Ⅱ卷高考·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C
(2021.1·浙江高考·13)一次国际会议的公报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 言等七部分。公报声明:“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违反,是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一种障碍。”这次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巴黎和会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A
(2021·山东高考·8)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
A.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
B.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
C.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愿意开展对外的经济交流
D
社会主
义制度
准备
了条件
思想引领:毛泽东思想
经济制度:一化三改
政治制度:1954年宪法
三、确立制度
①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公有制占绝对优势)
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变革
特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一化)
(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经济制度:一化三改
◆工业化
开国大典上,驴子拉大炮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都不能造。——毛泽东
根据成果图,分析一五计划的特点。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地区;把发展生产力同改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
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巩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东北靠近苏联,便于接受援助。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体经济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饼状图反映我国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
深入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1、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2、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1954年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我国政治制度体系的内容?
人民民主、社会主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19·全国Ⅰ卷·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D
(2019·江苏高考·1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人民政权的巩固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的建立
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标志: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
意义:
土地改革:背景、过程、影响
稳定物价:原因、措施、结果
抗美援朝:背景、过程、影响
外交方针
参加日内瓦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经济领域——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一边倒”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政治领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思想领域——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