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实验题(2)【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实验题(2)【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15 15:0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如图甲是某实验小组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第6分钟时冰处于_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他们撤去试管,加热烧杯内的水直至沸腾,并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绘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丁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①仅增加水的质量;②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③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选填图中“a”、“b、“c”或“d”)
2.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研究萘(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沸点为218℃)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萘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甲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
(2)从图乙中可知,萘的熔点是______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_分钟。
(3)从图乙中发现,加热20分钟后,继续加热萘,但其温度不再升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乐为了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准备了天平、量筒、三个大小不同的铁块(标记为A、B和C)、水和细线等器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1;
②把铁块A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2;
③重复上述操作,分别测出铁块B和铁块C的质量和体积;
④通过V1和V2,计算得出铁块A的体积V,记录在表格中;
⑤用天平测出铁块A的质量m,记录在表格中。
(1)上述操作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①中“适量的水”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2)小乐通过正确操作,分别测得了三个铁块的质量和体积,其中铁块A、B和C的体积及
铁块A、B的质量如表所示,铁块C的质量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铁块C的质量为_________g。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该探究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以下步骤做一个家庭小实验,并回答问题:
①取三个相同的一次性纸杯,分别加入同样多(大半杯)的自来水。
②纸杯1中加入一小匙盐(约5克),充分搅拌;纸杯2中加入两小匙盐,充分搅拌;纸杯3中不加盐。
③把三个纸杯同时放入冰箱冷冻室。
④每隔10分钟检查一下容器,并记录你的观察结果。
(1)这个实验研究的是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纸杯3不加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纸杯均加入同样多的自来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和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
(2)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
(3)该晶体在76 ℃时处于_______ (填“固态”或“液态”)。
(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6.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小明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则应该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向右调平衡螺母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
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为_____克。
(3)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①②③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_________千克/米3。
(4)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7.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t2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
(2)已知0~t1与t5~t6的时间相等,从图可知两段时间内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以做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的判断。请写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
8.小金同学在拱宸桥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石头,他手里只有天平,然后他用如下的方法测量石头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石头的质量为560g;
②用天平一个盛满水的烧杯的质量为2000g;
③将用细线拴好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溢出水后取出小石块,测出了烧杯和剩下水的总质量
为1800g;
④然后使用求密度的公式,算出石头的密度ρ。
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小金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
(3)小金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石头的质量,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从而计算出石头的密度为__________千克/米3。
(4)如果用较粗的绳子,读数都正确,则测出的石块的密度将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9.为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某小组作了如下图甲的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
(1)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应在烧杯底部垫__________,以防止受热不均匀导致烧杯底部炸裂。
(2)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来判断的。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1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若要将实验器材组装成图甲所示,应按照________(“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顺序进行;
(2)组装器材时如何确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__________。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本次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____。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
热,应______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应和小皓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甲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乙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应取了适量该液体的样品,按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1)实验前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若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右”或“左”)调节。
(2)实验记录数据:
方案一:m1=30g,m2=52g,V1=______ml(读数见图乙)
方案二:m3=52.8g,m4=______g(读数见图丙),V2=10mL
方案三:m1=30g,m3=52.8g,V3=19ml,其中方案三中液体密度大小为______g/cm3
(3)分析比较上述三种实验方案,你觉得比较合理的应该是________(选填“方案一”、“方案二”或“方案三”)。
12.同学们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中的温度计示数为______℃。
(2)小应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冰是______(晶体/非晶体),理由是____________;0~2min升温比5~10min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皓重新加冰、温水,也正确完成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丁所示,丙、丁图像有差异是因为小皓在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13.小乐为了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准备了天平、量筒、三个大小不同的铁块(标记为A、B和C)、水和细线等器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1;
②把铁块A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2;
③重复上述操作,分别测出铁块B和铁块C的质量和体积;
④通过V1和V2,计算得出铁块A的体积V,记录在表格中;
⑤用天平测出铁块A的质量m,记录在表格中。
(1)上述操作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①中“适量的水”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2)小乐通过正确操作,分别测得了三个铁块的质量和体积,其中铁块A、B和C的体积及
铁块A、B的质量如表所示,铁块C的质量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铁块C的质量为_________g。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该探究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金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在测量质量之前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小金忘记把游码移至“0”刻度处,这会容易导致测得的石块密度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者“不受影响”)。小金纠正以后重新实验,按照图甲和图乙所示测出了石块的质量和体积(石块不渗水),请计算此石块的密度。
15.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历经23天的探月过程后于12月17日成功着陆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着陆场。嫦娥五号成功带回“月岩”样品1731克,实现我国首次进行地外天体样本采集、储存和分析研究工作,重要的是这个样本是我们靠着自己的技术采集回来的。
(1)嫦娥五号携带“月岩”样品从月面带回到地球,质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嫦娥五号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与大气进行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丁它的隔热性能外,主要是由于( )
A.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 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
C.它在熔化、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D.它的比热很小,不易升温
(3)看到这一新闻,小叶同学认为从月球带回的月岩中不含空气。小叶同学提出“月岩中不含空气”这一过程属于实验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16.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
C.在烧杯中,分别放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小聪认为:
(1)步骤A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B和D是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持续吸热;温度不变;(2)c;b;d。
2.(1)秒表 (2)80;7 (3)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温度不再升高,试管内的萘和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不再发生热传递(合理即可)
3.(1)⑤①②④③;水要浸没铁块且铁块放入后不能超过量程(2)158.0(或158)(3)铁这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4)换用不同的物质,按相同的步骤再进行实验
4.(1)盐的含量是否会影响水的凝固点(2)对照作用(3)控制变量
5.(1)甲(2)78(3)固态(4)吸收
6.(1)右(2)C;16.4克(3)0.82×103千克/米3(4)偏小;原因是有一小部分水沾在材料上,测得的体积偏大。
7.(1)固液共存(2)这种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固态时升高的温度大于液态时的温度。
8.(1)3、2、4、1 (2)天平调平时游码没有归零(3)2800 (4)偏小
9.(1)石棉网(2)加热时间的长短(3)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合理即可,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
10.(1)自下而上(2)能用酒精灯外焰加热(3)99℃;撤去酒精灯(4)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11.水平 右 20 42.4 1.2g/cm3;方案二
12.(1)-2(2)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冰的比热容比水小(3)加入冰的质量较大(或温水温度较低或温水质量较小)
13.(1)⑤①②④③;水要浸没铁块且铁块放入后不能超过量程(2)158.0(或158)(3)铁这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4)换用不同的物质,按相同的步骤再进行实验
14.偏大解:由图可知,石块的质量m=61.4g,石块的体积V=40ml-20ml=20ml 所以ρ=61.4g20mL=3.07g/mL
15.(1)不变;(2)C;(3)B
16.(1)等体积的水和煤油(2)吸收相同的热量 (3)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变化
《物质的特性》实验探究训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