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实验题(3)【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实验题(3)【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15 15:0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小东在某奶茶店买了一杯果汁,发现果汁味道很淡,他邀请了组内四位同学一起测量“果汁的密度”。实验如下: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若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节直到横粱平衡________调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果汁的质量,乙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所示,则烧杯和果汁的总质量是______。
(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量取了不同体积的同杯果汁,并测量出果汁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经分析,发现四组同学的测量数据中,有一位同学的数据存在错误,你认为错误的是______组。
(4)果汁的密度(平均值)为_______g/cm3。(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2.小东和小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探究物质状态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小东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BC阶段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2)小明在完成同一实验时绘制了另一幅图,对比小东和小明的两幅温度一时间图象,你认为图_____(填“乙”或“丙”)的图象更符合事实。做出这样的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了液化的知识后,小应知道了“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他还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一定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1。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同学们都认为因未设置对照,小应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小应设计后续实验方案: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质量相同,温度为t1的冷水,然后再倒入______________,摇匀后测出此保温杯中水温t并与t2比较。
4.为比较水和牛奶的比热容大小,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两只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一定量的水和牛奶,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入装有适最水的烧杯中,再列烧杯加热,如图所示:
(1)实验前应控制试管中水和牛奶的___________相同(写1条)。
(2)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3)写出一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5.杭州的龙井茶是中国名茶。茶叶里含有大量的儿茶素和咖啡因。茶叶采摘后马上加以高温翻炒即可制作成绿茶。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1)茶叶里含的咖啡因、儿茶素最有可能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中(填细胞的结构)。
(2)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这便是制茶中的“杀青”。
(3)泡茶时,水温不同,茶中各种成分的溶解型情况也不同,其中的儿茶素(带有苦味)、氨墓酸(带有甜味)、咖啡因的溶解情况如图所示。因此要使茶水更显甘甜,应用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60℃的水冲泡。
6.目前我国汽车上一般选择乙二醇防冻液,它是乙二醇和水的混合物,其相关配方数据如下表所示:
右图是一桶未开封的乙二醇防冻液,已知ρ乙二醇=1.1×l03kg/m3
(1)已知乙二醇的密度是1.1×l03kg/m3,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和表的信息可知,这桶防冻液中,乙二醇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7.下沙的金沙湖,被誉为杭州东部的“城市之眼”。整个三期竣工后湖体面积464亩,与纽约中央公园的湖面面积相当,将成为杭州最大的人工湖。
(1)金沙湖注水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请应用比热容的知识,简要说明其中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A是金沙湖公园的规划湖面形状,怎样知道它的面积S呢?测绘人员采用一种“称地图,算面积”的转换测算方法。如图B所示:
①缩小n倍湖面图形画在一张质量、厚度均匀的硬纸板上,剪下硬纸板上的“地图”,用天平称出它的质量为M图;
②相同硬纸板上再剪一个形状规则面积为S样的样品,用天平称出其质量为m样;
③据上述已知量、测得量算出湖面的实际面积S。请用已知量、测得量,推导出湖面的实际面积S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结果,不必写过程)
8.小应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比热容。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食用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食用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在计算机上打开与此仪器配套的专用软件,点击“开始记录”,同时打开红外加热器开关,对盛有水和食用油的试管进行加热,在计算机上可以得到相应的实验图线,如图乙所示。
(1)从控制变量的角度,两个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有什么要求?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用同一红外加热器给两个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
(3)若水的比热容比植物油的比热容大,则图线b表示__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9.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选择是关键。小应选择钟表、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还有用塑料、纸、泡沫制成相同的带盖子的杯子,探究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
步骤1:在塑料杯盖上扎个小洞,向杯中倒入半杯冷水。
步骤2;将杯盖盖好,在盖子的小洞中插一支温度计,将塑料杯放入烧杯中,再在烧杯中加入热水至塑料杯盖下方约1cm(如图所示)。观察并记录水温上升5℃所用的时间。
步骤3:选择另外两个杯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1)实验装置中,杯子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墙壁,_____可代表外界大气。
(2)小应设计的记录表如下所示:
表中“待填”处应填的内容是__________。
(3)分析实验方案,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10.小应在“测量铁块质量”的实验中,遇到如下问题(砝码盒里的砝码有100g、50g、20g、20g、10g、5g):
(1)若他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摆动出现了如图a所示的情形,则横梁______平衡(选填“已经”或“没有”)。
(2)在测量时,他在右盘中放入了50g、20g的砝码各一个,再往右盘里放一个20g的砝码时,指针位置如图b所示;再用10g砝码将一个20g砝码替换下来,指针位置如图c所示,则该铁块的质量在________。
A.70g-80g之间 B.80g-90g之间
C.90g-100g之间 D.100g-110g之间
(3)接下来他要继续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可能出现的操作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调节平衡螺母
B.取下10g的砝码,再加入5g的砝码,并移动游码
C.加入5g的砝码,若指针左偏,再移动游码
D.加入5g的砝码,若指针右偏,再取下5g的砝码,并移动游码
11.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分离水和酒精,小应依据已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方案:
依据水和酒精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的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说明:所用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为-8℃。
(1)在水中添加酒精对水的凝固点有何影响?________。
(2)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进一步作出猜想:当V酒/V水≈1/120时,混合液在什么温度开始凝固?_______________。
12.小应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他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___分钟。
(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__℃。实验验证了小应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______了(填“高”或“低”)。
(4)实验中小应发现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一种缩短盐
水凝固时间的方法:__________。
(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_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13.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2)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加热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_____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3)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分别达到42℃,甲、乙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__________Q乙。
(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参考答案:(2)升高的温度 (3)∠ (4)甲
14.某同学要测量一卷粗细均匀的铜线的长度,已知铜线的横截面积S=5×10-3cm2,铜的密度ρ=8.9g/cm3,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这卷铜线的质量m。
②计算出这卷铜线的长度l。
测量铜线质量时,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卷铜线的质量m=__________g,铜线的长度l=__________cm。
15.科技节的趣味探究活动“测量牛奶的密度”,提供的器材如下:
【实验器材】量筒(刻度清晰但没有数值)、天平、胶头滴管、烧杯、密度为ρ1的铜块、细线和足量牛奶。
小应思考后设计如下:
【实验步骤】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粱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铜块的质量m1;
③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牛奶,用细线栓住铜块,将它缓慢浸没在量筒内的牛奶中,并标记下液面达到的刻度线A,然后取出铜块;
④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牛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倒入牛奶的总质量m2
⑤......;
⑥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烧杯内剩余牛奶的总质量m3;
⑦计算牛奶的密度。
(1)在步骤①中,若观察到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写出步骤⑤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ρ牛奶=____________(用相关的字母表示),小应据此实验方案测出的牛奶密度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16.下面是小叶利用实验室器材测量山茶油密度的实验。(已知油的黏性强)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首先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然后调节___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将部分山茶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一部分山茶油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油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山茶油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步骤中不必进行的步骤是_________(填步骤序号)。测质量过程中添加砝码的顺序是_________。
(3)用上述步骤中测量得到的量表示“山茶油”的密度ρ=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右(2)66.6g(3)丁(4)1.05
2.(1)晶体;固液共存(2)乙;水的比热较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慢
3.水蒸气液化要放热,所以会比 100 度的水放出更多热量,对人体造成更大的烫伤。 (1)液化 (2) 倒入 100℃的开水直至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面相平
4.(1)质量、初温 (2)温度(3)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水升高的温度小,水的比热容大
5.(1)液泡(2)蒸发(汽化)(3) 低于
6.(1)每立方米的乙二醇的质量是1.1×103kg(2)1.21kg
7.(1)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变化小(2)S=M图m样×nS样
8.(1)质量相同。(2)让水和植物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3) 水
9.(1)热水。(2)冷水温度上升5℃所用时间/min。(3)应控制冷水的初温相同、倒入杯中冷水的质量相同等(合理即可)。
10.(1)已经。(2)B。(3)C、D。
11.(1)水的凝固点会变低。(2)-2℃。
12.(1)10 (2)不变 (3)-2 低 (4)减少盐水的质量 (5)变多
13.(2)升高的温度 (3)∠ (4)甲
14.(1)178 (2)4000
15.(1)右(2)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直至达到标记A (3)m2-m3/m1·ρ1;偏大
16.(1)平衡螺母;(2)A;先大后小;(3)m1-m2/V
《物质的特性》实验探究训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