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实验题(4)【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实验题(4)【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15 15:0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小应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水沸腾”的实验。
(1)他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可知,本实验中水沸腾的温度是___________℃。
(2)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乙中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b”,“c”或“d”)。
(3)学以致用:在日常煮鸡蛋时,有以下两种方法可供选择。
方法一:水烧开后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
方法二: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大家都认为“方法二”比“方法一”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学习小组研究温度对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请从图甲中选择他们需要的实验器材_________。
(2)图乙是研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实验装置。
①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
②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乙图中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以下是他们设计的三种玻璃片,玻璃片内有不同形状的凹陷,可以滴加液体。从变量控制的角度分析,你选择哪种玻璃片进行实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_____(选填“A”或“B”)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小明所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
①小明在第7min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______℃;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______图(选填“C”或“D”);
③另一组同学在相同环境中使用了与小明同样的实验器材,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的时间更长,原因可能是______不同。
4.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如右图所示。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75℃的热水,点然酒精灯加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情况。
②当水温上升到85℃时,每隔1分钟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在下表中,直到水沸腾3分钟后停止加热。
③移开酒精灯,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1)从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可知,此实验条件下水的沸点为________℃。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如何变化?____________。
(2)实验中所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实验中刚倒入75℃的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出示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拓展研究: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里的水不会沸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通过实验测量某植物油的密度。
(1)天平调平后,小明按如下顺序进行实验:将待测植物油加人到量筒中测其体积,然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最后将量筒中的待测植物油倒入烧杯中并测出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图甲、乙、丙所示。则该植物油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列式计算该植物油密度为多少千克/米3。
(3)实验后小明发现,如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并正确操作,得到的密度与实际值相比还是有较大的误差。为了减小误差,小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①测出空烧杯质量m1;②将待测植物油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植物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的植物油的体积V;④测出烧杯和剩余植物油的总质量m3。上述4个实验步骤中,________(填序号)是不必要的,请写出计算植物油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____。
6.在探究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有实验小组同学测得100g某种固体受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对该物质加热的方法如图所示。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的是__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当温度显示在28.5℃时,该物质处于______。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D.前三种状态均有可能
(3)同学分析表格数据后发现:在0-3min时间内和6-9min时间内,该物质升高的温度是不同的,其原因是该物质在不同状态时_________是不同的。
7.利用天平、水、烧杯测量一块较大的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所指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应向______ 旋转平衡螺母。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g。
(3)如图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b.取出小石块,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
c.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g/cm3。
8.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图中两个相同的装置做实验,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1)实验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__有关;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
9.如图甲所示是小金“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实验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小明在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BC段时间非常短,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填字母)。
A.烧杯中水太多 B.试管中固体太少
C.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底部 D.酒精灯中的酒精量太少
(3)若把试管中的固体换成水,使用以上装置进行水沸腾实验,则试管中的水________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10.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
(1)刚倒入时液体总体积为V1,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不考虑水和酒精的蒸发),液体总体积为V2,
则V1______V2。 (选填“>”、“=”或“<”)
(2)小金想测量该混合液体的密度,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测出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记为m1;
②将容器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量筒中液体体积,记为V;
③测出__________的质量,记为m2;
④计算该液体密度为_____________( 用方案中测量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11.冬天流感高发,医生叮嘱要多喝热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杯子材料有陶瓷、塑料、不锈钢等,于是某课外兴趣小组提出了一个探究的问题:哪种材料的杯子保温性能比较好?他们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取三个大小、厚度相同的不同材料制成的杯子(陶瓷、塑料、不锈钢) ,分别标上A、B、C,向这三个杯子中同时倒入_________的水,每隔5分钟分别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
(1)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___来反映不同材料杯子的保温性能;
(2)由表中数据可得_____________材料的杯子保温性能较好。
参考答案:(1)质量、初温均相同(2)相同时间内水下降的温度(其他合理即可)(3)不锈钢
12.小金在“测量矿石密度”的实验中,先取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的位置,发现如图甲所示情况。
(1)图甲中,小金可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金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矿石的质量,他的实验操作有两处错误,一是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另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__。
(3)小金纠正错误后,测得矿石的质量如图丙所示,体积如图丁所示,则该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g, 密度是_____________kg/m3。
(4)若小金在图丁中①读数正确,②读数时仰视,则所测得矿石的密度将_________(选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
13.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腾水温的实验步骤。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1)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从26℃上升到 100℃,若测量过程中一不小心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 测量值会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小范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从同一个热水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时,不同的小组得到的 实验结果都不太一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小范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呢?她查阅 了一些资料,并且按照如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
Ⅰ.检查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
Ⅱ.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融化,形成冰水混合物;
Ⅲ.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2℃;
Ⅳ.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Ⅴ.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
①若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50℃的物体,则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14.小乐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两支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的仪器)及分别盛有a、b两种液体的两支试管通过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两支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 a、b两种液体接触良好,并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上显示的实验图线如图乙所示。
(1)试管中加入的a、b两种液体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________(选填“体积”或“质量”)相同。
(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来反映的。
(3)实验中,若控制红外加热器加热时间相同,则可比较_________来研究两种液体吸热能力的差异。
15.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选择是关键。小应选择钟表、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还有用塑料、纸、泡沫制成相同的带盖子的杯子,探究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
步骤1:在塑料杯盖上扎个小洞,向杯中倒入半杯冷水。
步骤2;将杯盖盖好,在盖子的小洞中插一支温度计,将塑料杯放入烧杯中,再在烧杯中加入热水至塑料杯盖下方约1cm(如图所示)。观察并记录水温上升5℃所用的时间。
步骤3:选择另外两个杯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1)实验装置中,杯子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墙壁,_____可代表外界大气。
(2)小应设计的记录表如下所示:
表中“待填”处应填的内容是__________。
(3)分析实验方案,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16.小应在“测量铁块质量”的实验中,遇到如下问题(砝码盒里的砝码有100g、50g、20g、20g、10g、5g):
(1)若他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摆动出现了如图a所示的情形,则横梁______平衡(选填“已经”或“没有”)。
(2)在测量时,他在右盘中放入了50g、20g的砝码各一个,再往右盘里放一个20g的砝码时,指针位置如图b所示;再用10g砝码将一个20g砝码替换下来,指针位置如图c所示,则该铁块的质量在________。
A.70g-80g之间 B.80g-90g之间
C.90g-100g之间 D.100g-110g之间
(3)接下来他要继续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可能出现的操作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调节平衡螺母
B.取下10g的砝码,再加入5g的砝码,并移动游码
C.加入5g的砝码,若指针左偏,再移动游码
D.加入5g的砝码,若指针右偏,再取下5g的砝码,并移动游码
17.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分离水和酒精,小应依据已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的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说明:所用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为-8℃。
(1)在水中添加酒精对水的凝固点有何影响?________。
(2)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和现象,该同学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酒精和水分离。 你觉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将水和酒精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99(2)C (3)水沸腾后只吸热不升温,用小火加热,保持水的沸腾状态,可以节约能源
2.(1)①②③ (2)蒸发完相同质量液体所需的时间 (3)B;控制蒸发过程中,液体表面积始终大小不变
3.(1)A(2)液体热胀冷缩(3)①99 ②C ③水的质量
4.(1)97℃ 不变 (2)液体的热胀冷缩 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温度计上(3)不能继续吸热(合理即可)
5.(1)71克 (2)0.71×103千克/米3(3)① (4)m2 m3V
6.A、受热均匀、C、比热
7.(1)左(2)175.6 (3)70(4)2.5
8.(1)在相同时间内,使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2)质量(3)水
9.(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 (2)BC (3)不会
10.(1)>;(2)容器内剩余液体和容器;(3) m1-m2/V
11.(1)质量、初温均相同(2)相同时间内水下降的温度(其他合理即可)(3)不锈钢
12.(1)右(2)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3)78.4;3.92×103(4)偏大
13.(1)B A C E D F ,偏大(2)50
14.(1)质量(2)加热时间(3)升高的温度
15.(1)热水。(2)冷水温度上升5℃所用时间/min。(3)应控制冷水的初温相同、倒入杯中冷水的质量相同等(合理即可)。
16.(1)已经。(2)B。(3)C、D。
17.(1)水的凝固点会变低。(2)不能。分馏
《物质的特性》实验探究训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