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实验题(5)【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实验题(5)【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15 15:1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在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时,小乐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组装实验装置,在烧杯内注入适量热水并用酒精灯加热,如图甲所示;②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读出并记录一次水温,共持续8min;③根据所得水温的数据绘制如图乙中a曲线。
(1)在组装实验装置,选择温度计时,小乐想到:在测量质量较小但温度较高的物体温度时,温度计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就会使被测物体的温度降低,为了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选择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已知酒精的比热容大于水银,且温度计内测温液体的质量相等)。
(2)据实验过程及图乙中a曲线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欢也完成了上述实验并得到图乙中的b曲线,则__________(选填“小乐”或“小欢”)的实验所用水的质量较大。
2.小乐为了测量牛奶的密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刻度清晰但没有数值)、胶头滴管、烧杯、密度为ρ1的铜块、细线和足量牛奶。
【实验步骤】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②用天平测出铜块的质量m1;③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牛奶,用细线拴住铜块,将它缓慢浸没在量筒内的牛奶中,并记下液面刭达的刻度线A,然后取出铜块;④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牛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倒入牛奶的总质量m2;⑤_________;⑥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烧杯内乘余牛奶的总质量m3;⑦计算牛奶的密度。
(1)写出步骤⑤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步骤①中,若观察到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粱平衡;在步骤⑥中,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m3=______g。
(3)写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ρ牛奶=___________(用相关的字母表示),据此实验方案,小乐测出的牛奶密度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3.如何使冷冻猪肉快速解冻?请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
(1)“冷水拔冰”解冻法:将冷冻猪肉放入冷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发现冷冻猪肉表面结冰,当这层冰的厚度不再增加时,揭掉表面的冰,得到已化冻的猪肉。实验证明:用冷水解冻的速度比用热水要快,这是因为冷水较热水更容易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放热,使冻肉更快解冻。
(2)假设一块-15℃的冻肉在冰箱里时的质量为m1,从冰箱中取出后2分钟,冰未开始熔化,测其质量为m2,则m1_____m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凝固点比水低的食盐水是否能比自来水更快地解冻猪肉?请完成实验方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冷冻猪肉均分成两块,分别浸没在凉盐水、凉自来水中。
③观察完全解冻所需的时间,发现凉自来水更容易解冻猪肉。
4.为了比较“水和沙吸热本领的大小”,小乐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沙,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如图所示。
(1)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大小”的方法:
方法一:让水和沙都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的高低;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选用方法一进行实验,可通过__________来控制水和沙都吸收相同的热量;方法一的实验
数据如表所示:
从中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水和沙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升高的温度更高,沙的吸热本领比水
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3)从实验中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温度变化情况与(2)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乐需要测出一块褐煤的密度,于是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步骤:
(1)测褐煤的质量:A.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游码调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左侧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至天平横梁平衡;B.用天平测量褐煤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内砝码及游码情况如图①所示,记录褐煤质量m=________g。
(2)测褐煤的体积:褐煤(不考虑褐煤吸水)放在水中会浮在水面上,若按如图方法及②③④所示顺序测褐煤的体积,步骤___________(选填“②”“③”“④”)是可以略去的。此时褐煤的体积V=_________cm3。
(3)计算褐煤的密度:利用上述数据,通过ρ=m/V计算,发现测得的褐煤密度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习了密度的测量后,小应想学以致用,采用多种方案测量酸奶的密度。
方案一。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___________,使横梁平衡。
(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________g。
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mL针筒(如图丙所示),用针筒抽取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7.6g;则酸奶的密度为_____kg/m3。同组的小红观察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还有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小应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5m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方案二仅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①: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含盖)的质量m0;
步骤②: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
步骤③:______________。请完善实验步骤并用测量得到的物理量符号表示酸奶密度的表达式ρ酸奶=__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7.如图1分别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和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比较两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两个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___________;
(2)两个实验都用图象很直观的反映了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甲、乙所示,两图象反映出海波熔化和水沸腾时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关键是要保证海波受热____________;而探究水的沸腾的关键要尽可能
缩短水沸腾的时间。为了加速水的沸腾,我们通常是在“水”上做文章,可以尽可能减少水的质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
(4)郭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半杯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丁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给一整杯水加热,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_________(选填“a”“b”“c”“d”)。
(6)将盛水的试管放入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如右图所示,水在烧杯中沸腾,试管中的水将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_________沸腾。(填“能”或“不能”)
8.本学期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常常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事实与证据,讲而通过认真思考与推理得到科学结论。
(1)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大小相等的水和酒精,置于同一环境中,观察到酒精先消失,该实验说明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有关。最后水和酒精都会从玻璃表面消失,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实质是由于分子因_________而离开玻璃片。
(2)在研究X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同学们每隔5分钟正确读数后,描点得到如图图象。根据此图,得出结论:X物质没有熔点。但通过查阅资料获知X物质是晶体。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的不当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工具进行测量时会因为某些因素的变化造成测量结果的偏大或偏小。下列情况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可以多选)
①使用生锈的砝码测物体质量;
②测量跳远成绩时,将皮尺拉的太紧;
③在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时,先用量筒测小石块体积,再用天平测质量
9.家用热水瓶的软木塞很轻但保温性很好,小应想利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于是进行了下列操作:
(1)先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为m1;
(2)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3)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见图1);
(4)将软木塞从量简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见图2)。
①指出小应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表是小应规范实验操作重新实验后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③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学习了液化的知识后,小应知道了“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他还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一定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1。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同学们都认为因未设置对照,小应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小应设计后续实验方案: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质量相同,温度为t1的冷水,然后再倒入______________,摇匀后测出此保温杯中水温t并与t2比较。
11.为比较水和牛奶的比热容大小,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两只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一定量的水和牛奶,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入装有适最水的烧杯中,再列烧杯加热,如图所示:
(1)实验前应控制试管中水和牛奶的___________相同(写1条)。
(2)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3)写出一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12.小明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并绘制了如图乙的曲线
(1)分折图像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如果加大火力,根据你的预测,请在答题卷图上画出大致图线。
(2)图__________(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腾后产生气泡的情形。
13.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水和酒精,张明同学依据已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的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说明:所用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为-8℃。
(1)在水中添加酒精对水的凝固点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进一步作出猜想:当V酒/V水≈1/120时,混合液在什么温度开始凝固?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来设计一种能将酒精和水从混合液中分离的实验(说明方法的原理即可,不需要具体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4min时是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
15.人们都说: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 ℃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小科认为这是因为100 ℃的水蒸气和100 ℃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 ℃的水蒸气变成100 ℃的水时,还要放出热量。对此,小科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 ℃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l。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t2高于t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认为因未设置对照,小科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请你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帮助小科设计后续实验方案(要求简要叙述实验过程和证明小科观点的应有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是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两图中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本实验还需添加的测量仪器为_________。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实验中小明想: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强。如果他的猜想是正确的,则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本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这种科学研究方法。下列选项中也使用了该方法的有________
A.反复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取平均值B.用黄豆和芝麻混合类比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C.探究液体蒸发快慢是否受液体温度影响 D.探究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7.小明同学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1)小明要称量62.6克食盐。其方法如下:①取60克砝码放右盘;②调节天平平衡;③左盘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④移动游码到2.6克处。其合理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2)当小明把天平放在永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天平指针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此时小明正确的操作应当是_________。在称量所需的食盐时,操作中他再次发现天平指针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此时小明正确的操作应当是_______________。
(3)最后,小明用调好的天平准确地称得了62.6克的食盐,他在右盘中放了50克和10克的砝码各一个,请你在右图的横粱标尺上画出此时游码的位置。
参考答案
1.(1)吸收;水银(2)温度不变(继续吸热)(3)小欢
2.(1)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直至达到标记A处。(2)右;47.4(3) m2 m3m1ρ1;大于
3.(1)凝固。(2)小于 冻肉离开冰箱后,冻肉周围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其表面(3)①在相同容器中倒入相同体积(或等质量)、相同温度的凉盐水、凉自来水
4.(1)让水和沙都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他们吸收热量的多少(2)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小(3)水的导热性能好或沙子导热性能不好或沙里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比较浅或没有搅动等(合理即可)
5.(1)右;17.0(2)②;26(3)测得的褐煤的体积偏大
6.(1)将平衡螺母向右调(2)63;1.08×103;针筒的分度值比量筒小,测量结果更精确(3)偏大倒干净水,再往瓶内装满酸奶,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酸奶的总质量m2;ρ奶=(m2 m0)ρ水/9m1 m0)
7.(1)计时器(2)持续吸热,温度不变(3)均匀;提高水的初温(4)靠近壶口处温度高,水蒸气不容易放热液化(5)C(6)能;不能
8.(1)液体的种类;无规则运动(2)5分钟的时间间隔太长(3)①;②
9.(4)①湿软木塞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② 16 0.15③排沙法测量(合理即可)
10.水蒸气液化要放热,所以会比 100 度的水放出更多热量,对人体造成更大的烫伤。 (1)液化 (2) 倒入 100℃的开水直至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面相平
11.(1)质量、初温 (2)温度(3)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水升高的温度小,水的比热容大
12.(1)98℃;如图所示:(2)丁
13.(1)水的凝固点会变低; (2)-2℃ (3)可将它们加热至78.5℃,酒精全部汽化,水汽化很少,如果将挥发出的气体收集起来,通入冷凝管,最后将冷凝管中的液体收集起来,这就是酒精,则能达到分离水与酒精的目的。
14.(1)固液共存(2)晶体(3)48
15.(1)液化(2)水蒸气液化放热(3)再放一相同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小科实验时相同体积、相同温度的水,然后再倒入100℃的热水直到与小科实验时保温杯热水的水量相等,摇匀后测出水温t与t2,比较t小于t2,说明水蒸气液化放热。
16.(1)温度计;相同(2)加热相同时间,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大或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的时间长(3)C
17.(1)B (2)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从左盘中取出少量食盐,使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3)
《物质的特性》实验探究训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