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目录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
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三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筹备阶段: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时间 1949年9月21日
地点 北京中南海怀仁堂
参会 人员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
内容 1.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3.作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国旗、国歌、纪年的决议;
4.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新中国的建国纲领,规定了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等等,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
北京隆重举行,史称“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根本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光明日报(2019年5月29日)》
材料二: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2)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肃清残敌
剿匪镇反
土地改革
解放农民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稳定物价
统一财经
巩固
新政权
1
2
4
3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肃清残敌 剿匪镇反
1953年底,大规模剿匪斗争基本完成,共毙伤俘土匪和争取土匪投降自新270余万人。旧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为广大人民深恶痛绝的匪患得到根绝。
2.土地改革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状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的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人,却总共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尚有约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土改运动中解放区农民打出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标话
(2)过程:
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到1953年春,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
(3)影响:
①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②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稳定物价 ,统一财经
《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发行公债
民众
国家财政困难
投机商人囤积居奇,倒卖银元
政府
游行反抗
银元之战
米棉之战
行政、法律等手段
结果:
①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②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4.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背景:
①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②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
③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
美军在仁川港登录
美军第七舰队闯入台湾海峡
(2)过程:
①1950年10月,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
②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美国被迫同意进行谈判。
③志愿军入朝后,国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战争。
④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朝鲜战争结柬以后,新中国能否存在不再被很多人怀疑……1952年中国政府预算的70%用在军事上。朝鲜战争结東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
——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①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3)影响: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我国
人民民主专政的
社会主义
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决定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外交政策及成就
外交成就
第一次建交高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
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日内瓦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中印谈判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连一连
学习聚焦
新中国进行的积极外交活动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
1956年,我国先后与叙利亚、也门、埃及建立外交关系;1957年,我国与斯里兰卡建立外交关系;1958年,我国先后与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外交事件的主要背景是:
A.中国外交原则得到亚非认可
B.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C.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D.朝鲜战争美国被中朝击败
A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经济领域
一化三改
材料一:1952年底中国的工农业结构图
80%
9%
11%
农业
重工业
其他工业
1952年中国主要工业品总产量的国际比较表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法国 印度
原煤(亿吨) 0.66 5.1 2.6 2.4 0.5 0.3
原油(万吨) 44 26671 3788 29 15 25
发电量(亿度) 73 3887 912 449 330 51
钢(万吨) 135 8785 2733 484 865 146
水泥(万吨) 286 3872 1019 446 742 266
材料二:
依据材料分析新中国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背景?
①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完成;
②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当中占有支配性地位
③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朝鲜战争)
④中国需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⑤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满足经济建设需要。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
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
①成功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②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③一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政治领域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思想领域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主题升华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成立
1.政协会议
2.开国大典
3.成立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巩固
1.肃清残敌
2.土地改革
3.恢复经济
4.抗美援朝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毛泽东思想指导
课堂总结
1949年9月,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此为重大事件,今后之立国原则与设施要点,俱在此中也。” “此”重大事件是指通过或发表了
A. 《新民主主义论》
B. 《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论十大关系》
B
毛泽东高度评价“银元之战”这场经济领域的斗争,认为它的意义不亚于拿下了一场新的淮海战役。这说明“银元之战”
A.采用了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
B.是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的保证
C.稳定了物价,提高了政府的威信
D.解决了财政困难,实现了收支平衡
C
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D
周恩来在出席某次国际会议前夕曾说:“这次我们…是第一次参加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国际舞台,要同苏联,朝鲜、越南等兄弟国家代表团相互配合好…我们一定要争取有收获而归。”这次会议
A.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解决
C.推动了亚非国家的精诚团结
D.发展了“一边倒”外交思维
B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政治建设成就
A.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有利于国家战略的实施
C.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封锁
D.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