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标要求:掌握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概况并认识其意义;培育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素养;形成对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强大认同感。
后唐
TEXT
后周
后梁
“五四”一个专属于青年人的符号。这一天,不仅是青年人自己的节日盛会,也是纪念五四运动与五四精神的日子。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
目录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壹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
材料1:五四运动是中国对西方入侵的反应的一串发展之显露出来的一个高峰……自19世纪末叶以来,西方资本制度的生产压力一天增加一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着进行军事行动并且从事军备生产,于是对中国的输出不得不相应地减少。这一段时间,中国的纺织业和面粉业曾一度乘机抬头。可是,好景不常,欧战结束,西方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中国的地盘有限,肥美的地盘尤其有限。所以,军豪们不能不借故彼此讨伐。……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所激起的爱国情绪之鼓舞;是受到西学精神以及要从科学与民主的眼光对传统从新评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这种要求之鼓舞。
——殷海光著. 《中国文化的展望》 ,上海三联书店, 2002.12.
民族资本发展
西方入侵
军阀割据混战
巴黎和会的不公平对待
思想传播
顾维钧说:“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天安门
主力:学生
目的: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示威游行
2. 爆 发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最能反映
五四运动
的性质
五四运动中的口号
反帝
反封建
3. 扩 大:
4. 结 果:初步胜利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
(3)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北京高师学生欢迎“五四”被捕同学出狱
时间 中心 主力 形式 口号
开始 1919年5月4日起 北京 学生 游行 罢课 “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扩大 6月3日起 上海 工人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①性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④革命干部和组织基础: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
⑤新民主主义开端: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4、意义
项目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性质 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革命范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旧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异同?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后
(2)中心:北京和上海
(3)开始传播:
①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③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南陈北李”
李达
李汉俊
陈望道
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条 件
(4)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迅速传播。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俄共派魏金斯基同李大钊在北大讨论建党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7.23
(2)地点: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
(3)出席代表:
①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②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
诞生的标志
中共一大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中共一大代表
(3)内容:
a.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b.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至消灭社会阶级的区分清除为止;
c.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通过党纲,确定党名,选举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陈独秀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毛泽东
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新”
在哪里?
1
2
3
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4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①时间、地点:1922年7月16日至 23 日在上海举行。
②主要内容: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③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内 容
历史纵横:中共二大
叁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有了领导核心,工人运动是否一帆风顺?
1922.1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3.2京汉铁路工人总罢工。
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
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
遭遇军阀的联合镇压,革命转入低潮。
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反动势力残酷镇压工人运动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国共合作的决议
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由孙中山主持召开,并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民党“一大”会场
意义: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了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国民革命
1、准备: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2、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3、失败:
1925年3月 孙中山逝世,国民党右派篡权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 上海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 武汉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4月 13日中午,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遭到血腥镇压。
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失败原因:
①主观(根本):中共缺乏经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客观: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共产国际错误指示
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问题:国民革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2、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3、为国共两党,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4、使中共吸取了教训,认识到必须掌握对革命的领导权和必须坚持武装斗争。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提供了借鉴。
5、加速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进程。
小结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间、中心、开始传播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
背景
实现
意义
准备
高潮
结果:失败
诞生条件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诞生意义
中共二大
五四运动
原因
过程
意义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合作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