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史实,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2.进一步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3.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信心。
目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01
02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03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邓小平理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内容:
①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
②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意义:邓小平理论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三步走战略。
在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
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在2002年中共十六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 科学发展观
2000年中共十六大以后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
论和实践相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8 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贰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82.7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接近全球外汇储备的30%,位居全
球首位。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
2017年人均GDP世界排名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基建成就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3.文化成就
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好声音。
4.国防成就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叁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2)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3)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原因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①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
②推动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③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④同欧洲、拉美之间也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2、表现
①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
②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③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表现
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3、影响
新型国际关系:2014年底,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王毅指出,这一主张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的超越和创新,对国际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以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系统地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途径,为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新理念,开辟新愿景。新型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体现在合作共赢的理念上,目标模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基本概念
问题思考
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形势、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外交才华……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思考: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的因素有哪些?
合作探究
(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
(3)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4)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哪些积极的努力?
随堂练习
1.比较历史上被过早中断发展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和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不难发现二者有众多相似之处,后者似乎表现为对前者的“复归”。而“复归”体现出
A.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 B.对初级阶段国情的尊重
C.改革开放决策的保守性 D.对新中国初期探索的批判
【答案】B
随堂练习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S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就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
【答案】D
随堂练习
3.1980年4月,邓小平指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他在“南方谈话”中批评了“贫穷的社会主义”,并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这些思想
A.实现了中国现代历史伟大转折
B.确立了丈量社会主义的新尺度
C.标志着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答案】B
随堂练习
4.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1958 年后,中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反复论证、勘测,克服高原冻土、高寒缺氧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保护和生命安全等技术难题,终于在2006年全线开通了青藏铁路。从政治角度分析,克服万难建设青藏铁路的意义在于
A.利于西藏地区脱贫攻坚共同富裕
B.利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利于沿途地区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D.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统一
【答案】D
随堂练习
5.美国学者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文学时说:“共产主义统治下的文学从强加给它的不可忍受的重压下生存下来了。它反映了新社会缔造者的许多梦想,如今,在它走向现代主义世界的缓慢进程中,将会开始关注现实的更大部分。”对于这段论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革时期中国文学发展受到了摧残
B.对中国新时期文学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C.与中国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一致
D.其评价带有意识形态和个人主观的色彩
【答案】C
随堂练习
6.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下列项中,符合该方案的是
①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②大国协调、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③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周边国家关系
④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合作理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