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目录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午战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
壹
[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赔款抵英《伦敦画报》(1843年3月)
《南京条约》 签订之后,通商扩及五口……广州十三行垄断结束……便沦于破产……要紧的是靠它生意吃饭养家的千千万万翻山越岭、摆渡撑船的搬夫船夫。他们因广州之衰落而失业,则妻儿哓哓,如何是好?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这种农民起义所以能愈战愈强、愈滚愈大者,是有其特殊的社会条件的。那就是政治腐化、官逼民反,社会瘫痪、民不聊生。 ——《毛泽东选集》
1.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①具体原因:鸦片盛行,白银外流,银价上涨;洋货涌入中国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②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③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的激化。④理论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理论。
一、太平天国运动
(一)五口通商与金田起义
今特褒封左辅正军师(杨秀清)为东王,管治东方各国;褒封右弼又正军师(萧朝贵)为西王,管治西方各国;褒封前导副军师(冯云山)为南王,管治南方各国;褒封后护又副军师(韦昌辉)为北王,管治北方各国;又褒封达胞(石达开)为翼王,羽翼天朝。以上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洪秀全《封五王诏》
2.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今蒙山)后,相继建立各项政治、军事制度。确定官制,史称永安建制,又称永安封王。
3.1853年,太平军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二)永安建制与定都天京
嗣以一论一诗开科取士,诗题为《四海之内一东王》。一士人极力作颂扬语,伪东王杨秀清大悦,赐状元及第,秩同统制。 ——清·王之春《椒生随笔》
4.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史称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①直接原因:杨秀清逼封万岁。②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清·曾国藩《讨粤匪檄》
特开新面,赤地新立。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
5.清政府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中央权力下移,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汉人权力增长。
(三)天京变乱与湘军崛起
‘以法法之’者……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
以法治国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
与外国通商、新式教育
……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兴医院……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6.1859年,干王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急切愿望;未反映农民土地要求,具有革命性、进步性和空想性。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客观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没有实行。
7.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洋枪队进攻下,天京被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四)资政新篇与天京陷落
(五)历史遗响与原因探析
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孙中山
用封建来反封建,没有建设民主制度。
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 ——毛泽东
落后的小农思想,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启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勇敢地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失败的原因:①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②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壹
[洋务运动]
1.原因
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2.目的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1861年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直接目的: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来侵略
二、洋务运动
3.内容
天津机器局
江南机械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开平煤矿
上海轮船招商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军事工业
(官办)
民用企业
(官督商办)
近代海军
近代教育
北洋海军
南洋海军
福建海军
京师同文馆
天津武备学堂
积极影响: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4.影响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失败原因: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
消极影响:
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最终破产。
叁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865-1877年,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
洋
务
梦
碎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42)
侵华战争
甲午战争(1894-1895)
条约名称
条约内容
《南京条约》
1842
《马关条约》
1895
1.割让香港岛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
1.割让辽东半岛(三国干涉还辽)、台湾、澎湖列岛
2.赔款2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开设工厂
(资本输出)
(商品输出)
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半殖半封程度大大加深
侵略势力沿长江深入内地
主要影响
5.承认朝鲜独立
《马关条约》签署场景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于1887年7月1日从内务库中拨出30万日元作为海防经费。
慈禧太后:1888年开始,慈禧太后开始斥巨资修筑颐和园,为此不惜挪用海军军费,共达2000万两,占了海军军费的一大半,1890年后海军没有增添一艘战舰。
战前中日双方实力对比表
战前中日海军军费对比表
结合材料和所学,甲午何以战败?
三十年洋务,竟毁于甲午一旦!
泱泱之天朝,竟败于弹丸东夷!
从天朝危机,急转到民族危亡!
—— 原载于1898年法国《小巴黎人》杂志
(战前)区区日本,何足惧哉!——朝廷官员岑春煊
(战后)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梁启超
甲午战败的结局给国人心理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在中国:……国王和皇帝们的蛋糕》
肆
[瓜分中国的狂潮]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2.瓜分中国的表现
①政治上: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2.瓜分中国的表现
①经济上:资本输出,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