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5 14:5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
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2年10月23日12:05-12:30,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的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会堂同中外记者见面。下表为10月23日北京(116°20E,39°56'N)的日出、日落时间。据此完成1~3题。
日出时间 6:33
日落时间 17:24
1、见面会开始时,天安门广场旗杆的影子朝向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2.见面会结束时,地球上处于10月22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A.1/4 B.1/3 C.3/4 D.2/3
3.8月23日北京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位于青岛海岸、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是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岩石表面有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2022年10月2日晚,青岛遭遇数小时的雷雨大风天气,次日清晨人们发现“石老人”上半部分已经坍塌。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4~6题。
4.“石老人”与海蚀崖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是
A.逐渐变近 B.逐渐变远
C.先变远,后变近 D.先变近,后变远
5.“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
A.海蚀柱—海蚀陡崖—碎屑堆积物
B.海蚀柱—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
C.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
D.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海蚀柱
6.造成“石老人”坍塌的原因可能是
①常年风化 ②地壳运动 ③风雨侵袭 ④海水侵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科特迪瓦南部地区各月降水较多,夏季降水明显偏多。首都亚穆苏克罗2-4月气温最高。下图示意非洲及科特迪瓦地理位置。据此完成7~8题。
7.科特迪瓦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偏多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A.洋流 B.地形 C.大气环流 D.距海远近
8.亚穆苏克罗2-4月气温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大 B.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多
2021年7月,我国东部地区受某天气系统影响,灾情严重。下图为该天气系统18-28日2时(北京时间)的位置及中心气压值变化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时间段内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和强度变化分别是
A.西南 先增强后减弱 B.西北 逐渐减弱
C.西北 先增强后减弱 D.西南 逐渐减弱
10.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西侧洋面,其生成和发展的原因是
①洋面水温高 ②水汽凝结释放潜热 ③洋面气压高 ④洋面的摩擦系数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中所示河流入海径流量约占北冰洋入海径流总量的60%。近年来,该区域河流春季径流量明显增加而夏季径流量有所减少,夏季河流含沙量普遍大于春季。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示河流的补给方式主要是
A.积雪融水 B.冰川融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
12.导致近年来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
A.沼泽萎缩 B.全球变暖 C.水土流失 D.大气降水
13.该区域河流对河口的影响可能是
A.冬季结冰面积缩小 B.海水盐度升高 C.夏季海水温度降低 D.海水深度变浅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样地中,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的点位主要位于
A.山脊 B.山谷 C.阳坡 D.阴坡
15.影响该样地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降水 B.光照 C.温度 D.风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甲是该区域面积最大的洪积扇,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1)简述洪积扇的形成过程。(6分)
(2)分析甲洪积扇规模较大的原因。(6分)
(3)分析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的自然原因。(4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雷雨、大风、冰雹等,统称“强对流天气”,是暖空气快速上升、冷空气快速下坠而成。2021年4月30日,受东北上空的冷涡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强对流天气,下图是4月30日20时我国部分地区天气形势图。
(1)预测P地天气将要发生的变化。(4分)
(2)判断图示时刻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的省份,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3)简述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危害。(4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南极辐合带(左图)是一条海洋地理界线,其地理位置在南纬48°—62°之间,是个不规则的圆圈,此海域内磷虾资源丰富。有学者把南极辐合带以南的海域称为南大洋,南大洋洋流主要是南极绕极流(右图)。
(1)分析南极辐合带磷虾资源丰富的原因。(3分)
(2)概括南极绕极流的特征。(6分)
(3)分析南极绕极流对南极洲气候的影响。(4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苏门答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以东,几百万年以来,该岛屿自然地理环境受板块运动影响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
(1)苏门答腊岛东部沿海多沼泽分布,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2)分析受板块运动影响苏门答腊岛地貌、植被、气候发生的变化。(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