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抚州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16 09:1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抚州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HCO3-反应维持pH稳定
B.若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则人体不会患病
C.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有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维生素D等
D.血浆渗透压降低可能会导致组织水肿
2.如图表示单层细胞构成的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与内环境中其他部分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I~Ⅳ代表不同的体液。I~Ⅳ中表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细胞内液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
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调节的基本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存在许多神经中枢
B.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身体的各个器官的活动都增强
C.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涉及两个神经元
D.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给予刺激不一定能产生反射活动
4.信息经突触传递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误称突触延搁。下图1中两点距离ab=cd,分别在a、b、c、d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图2中①~③表示测得的其中部分电流表偏转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a点或b点,电流表的偏转情况均为①
B.②不同于①是因为化学信号传递速度小于电信号
C.刺激d点,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为③
D.刺激最左侧的神经元上某一点电流表可能不偏转
5.下列关于脑及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部位的大小有关
B.成年人“憋尿”是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通过脑干传到脊髓
C.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D.调节呼吸运动、摄食等生理过程的中枢在下丘脑
6.实验人员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并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一段时间后测定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射 实验结果
甲组 适量生理盐水 血糖无变化 尿中无葡萄糖 体重不变
乙组 等量链脲佐菌素溶液 血糖升高 尿中含葡萄糖 体重下降
A.甲、乙两组选择多只小鼠进行实验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相同
B.乙组小鼠血糖升高,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和合成糖原的量增多
C.乙组小鼠肾小管管液渗透压升高,导致小鼠的排尿量增加
D.该实验证明链脲佐菌素破坏胰岛B细胞使其不能分泌胰岛素
7.如图表示激素调节的三种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远距分泌能够使激素定向性运输至靶器官或靶细胞
B.胰岛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激素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属于自分泌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神经分泌方式作用于靶细胞
D.三种分泌途径中的激素发挥作用都需要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
8.下列关于激素的作用及激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胃部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B.甲状腺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在升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C.给桑叶上喷洒适量的保幼激素,蚕吃后能提前做茧
D.给雌鱼饲喂含促性腺激素的饲料可以促进卵子成熟
9.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切除狗的甲状旁腺,狗的血钙浓度降低;切除狗的甲状旁腺后,给狗注射一定量的甲状旁腺激素,狗的血钙浓度恢复正常。若要验证甲状旁腺激素具有升高血钙浓度的作用,需增加一组对照实验,下列哪组实验最适合
A.既不切除甲状旁腺,也不注射甲状旁腺激素
B.不切除甲状旁腺,给狗注射一定量的甲状旁腺激素
C.在甲状旁腺位置做相同手术切口,但不切除甲状旁腺
D.给狗先注射甲状旁腺激素,然后再切除甲状旁腺
10.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C.胸腺是T细胞起源、分化和成熟的场所,青春期后逐渐退化
D.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
11.正常的机体内可能由于物理化学等因素产生癌细胞,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这些癌细胞而发挥的基本功能属于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清除
12.春季多种植物开花,空气中的柳树花粉对某些人是过敏原,导致这些患者出现皮肤红肿等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体质的人第一次接触柳树花粉就产生过敏症状
B.柳树花粉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需其他免疫细胞参与
C.过敏反应中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中产生的抗体存在位置不同
D.组胺使毛细血管通过性增强、组织液渗透压降低而出现红肿
二、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是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下图是人体在应激状态下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应激原刺激下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下丘脑对肾上腺皮质的调节途径与对胰岛A细胞的调节途径相同
C.肾上腺素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效果与交感神经兴奋的效果相同
D.幼儿受长期紧张的应激原刺激可能导致其生长发育迟缓
1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过程中涉及的“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B.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可以是树突→细胞体→轴突
C.在神经元之间,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D.在静息电位的形成和恢复过程中,钾离子只能从膜内流向膜外
15.将甲,乙、丙三组健康小鼠分别做不同处理,甲组小鼠切除胸腺,乙组小鼠破坏骨髓,丙组破坏骨髓后输入造血干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组小鼠丧失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不受影响
B.乙组小鼠丧失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不受影响
C.丙组小鼠具有细胞免疫,但不具有体液免疫
D.甲、乙、丙三组小鼠都丧失体液免疫功能
16.如图为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的模式图,下列叙述符合该模型的是
A.若甲为下丘脑细胞,A表示炎热环境,则B可为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
B.若甲为鼻腔中的黏膜,A表示尘埃中的病原体,则B可为病原体被黏膜细胞吞噬
C.若甲为骨骼肌细胞,A表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B可为骨骼肌舒张
D.若甲为肾上腺皮质细胞,A表示血钠含量升高,则B可为醛固酮分泌增加,血钠含量降低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7.(11分)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离不开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作用,请完成下面与三种调节方式有关的表格内容。
信号分子
抗体 神经递质 雌性激素
合成细胞 (1)___________ 神经元 (2)___________
化学本质 蛋白质 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3)___________
是否与受体结合 (4)___________ 是 是
主要作用 (5)___________ (6)___________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形成和激发维持第二性特征
18.(14分)下图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方框内部表示人体内的某组织或器官,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①处是血液入人方向,②处是血液流出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为___________,a、b、c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____。维持c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
(2)e表示___________系统,能作用于该系统中肾脏的激素有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若方框内表示的器官是肝脏,则饭后三小时并进行剧烈运动后,①处比②处血糖含量____________,胰高血糖素的含量①处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处。
(4)某肝癌患者出现肝腹水症状时,医生给该病人输血浆蛋白,目的是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会使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9.(13分)敲击膝盖下某一部位时,会出现踢腿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反射的过程如图1所示。图2是图1中虚线部位的突触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效应器有___________,图1中所涉及的神经元有___________个,神经中枢是____________。
(2)图2中①④⑤构成了突触,其中⑤指的是____________,③中存储的神经递质是_____________(填“兴奋性神经递质”或“抑制性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导致___________(填“Na+”或“Cl-”)内流,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
(3)兴奋在图2结构中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若敲击膝盖下某一部位前告知被测人,则踢腿的幅度可能会减小,这说明____________。
20.(12分)甲状腺是内分泌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人体相应器官而发挥生理效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认为甲状腺的功能调节除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系统外,还受交感神经—甲状腺途径调节,则甲状腺接收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_____。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系统中这种分层调控,称为____________调节,该调节方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2)加碘盐普及之前,一些山区的居民患甲状腺肿大,即“大脖子”病的概率较高,分析该病形成的机理是___________。
(3)冬天从温暖的室内“昏昏欲睡”,到寒冷的室外瞬间感觉清醒,从激素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4)人在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患呆小症,缺乏甲状腺激素导致呆小症患者“呆”的机理是___________。
21.(10分)2022年欧美爆发了猴痘疫情,猴痘是由猴天花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毒通过皮肤、受污染的衣服接触和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下图是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⑧为相关细胞和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④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该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信号是病原体与其接触,第二信号是___________。
(2)物质⑦是___________,与其合成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图中不具有识别抗原能力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若某人再次感染猴痘病毒,则此人体内发挥重要免疫作用的细胞有记忆T细胞,该细胞再次接触该抗原时,会立即分化为____________,识别并裂解相应的靶细胞。
(4)可通过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的方法预防猴痘的传播,若该疫苗是灭活的病毒制成,间隔一段时间给同一人多次注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抚州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生物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乳酸与HCO3-反应维持血浆pH稳定,A项正确;人体受致病菌或病毒感染时,虽然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但也会患病,B项错误;人体血浆中存在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维生素D,C项正确;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引起组织液增多,进而导致组织水肿,D项正确。
2.【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单箭头联系的部分可推知,Ⅱ为组织液,Ⅲ为淋巴,Ⅳ为血浆,那么I应该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细胞内液。故选A项。
3.【答案】D
【解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A项错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胃肠和消化腺的活动减弱,B项错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涉及三个神经元,C项错误;反射弧完整,还需要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才能完成反射活动,D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刺激a点,兴奋首先到达电流表左侧接头,而刺激b点兴奋首先到达的是电流表右侧的接头,因此两次刺激电流表的电流指针的偏转方向是不同的,A项错误;对比②与①,都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但是②的两次偏转间隔时间长于①,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是因为刺激c点后,突触间化学信号的释放及在突触间隙间的扩散需要耗费时间,B项正确;刺激d点,由于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因此电流表只偏转一次,为③,C项正确;刺激电流表两个接头的中点,电流表不偏转,D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A项错误;成年人“憋尿”体现了低级中枢(脊髓)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通过脑干传导到脊髓,B项正确;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位置关系是倒置的,C项错误;呼吸运动中枢位于脑干,D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每组选择多只小鼠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A项错误;根据乙组的实验现象分析,该组小鼠患糖尿病,组织细胞对糖类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能力下降,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和合成糖原的量下降,B项错误;从表中分析,乙组尿中含糖,则肾小管管液中的原尿渗透液压升高,肾小管的重吸收量减少,导致小鼠排尿量增加,C项正确;从题干中只能分析出链脲佐菌素可导致小鼠患糖尿病,但是无法判断该物质是破坏胰岛B细胞还是破坏胰岛素的受体,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不具有定向性,A项错误;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是不同的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激素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不属于自分泌,B项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属于神经分泌,C项正确;激素的受体有的位于细胞膜上,有的位于细胞内,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激素,A项错误;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都能够使血糖浓度升高,具有协同作用,B项正确;给桑叶上喷洒保幼激素,可以推迟蚕作茧的时间,C项错误;促性腺激素是多肽类的激素,不能饲喂,只能注射,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对狗的切除手术有可能影响狗的生理状况造成血钙浓度降低,为了排除手术对实验的干扰,因此需增加一组只做手术,而不切除甲状旁腺的实验。故选C项。
10.【答案】D
【解析】免疫系统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A项错误;免疫活性物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B项错误;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不是T细胞起源的场所,C项错误;巨噬细胞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还能参与特异性免疫,D项正确。
11.【答案】C
【解析】机体内产生的癌细胞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属于免疫监视。故选C项。
12.【答案】C
【解析】过敏是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才产生,A项错误;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B项错误;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而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C项正确;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中物质进入到组织液中而导致组织水肿,D项错误。
13.【答案】AB
【解析】据图可知,应激原刺激下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发挥作用才能体现激素调节,A项错误;下丘脑对肾上腺皮质的调节途径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实现的,属于体液调节,而下丘脑对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B项错误;据图可知,肾上腺素能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而交感神经兴奋也能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C项正确;据图可知,应激原刺激一下能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进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还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幼儿的生长发育受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协同调节,推断幼儿受长期紧张的应激原刺激可能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其生长发育,D项正确。
14.【答案】BC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A项错误;若给予树突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兴奋可以从树突传到细胞体,再传到轴突,B项正确;在神经元之间,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向突触间隙释放的,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C项正确;静息电位形成时钾离子外流,在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中,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膜外流向膜内,D项错误。
15.【答案】ABD
【解析】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骨髓是造血干细胞起源的场所,也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甲小鼠切除胸腺,细胞免疫功能丧失,因为T细胞也参与体液免疫的过程,所以体液免疫功能减弱,A项错误;破坏乙组小鼠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无法生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丧失,B项错误;丙组小鼠存在胸腺,但由于骨髓受破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丧失,当移植人造血干细胞后,T细胞可以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细胞免疫功能恢复,C项正确;甲组小鼠具有体液免疫功能,乙和丙组小鼠无体液免疫功能,D项错误。
16.【答案】A
【解析】在炎热环境中,下丘脑体温调节兴奋,机体表现为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从而使机体散热量增多,A项正确;鼻腔中的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具有阻挡外界病原体的作用,但不具有吞噬病原体的作用,B项错误;兴奋性递质作用于骨骼肌细胞,骨骼肌收缩,C项错误;血钠含量降低,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进而血钠含量恢复正常,D项错误。
17.【答案】(1)浆细胞(1分)
(2)(主要是)卵巢细胞(2分)
(3)固醇(或脂质,1分)
(4)否(2分)
(5)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2分)
(6)将上一个神经元的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答案合理即可,3分)
【解析】(1~4)抗体由浆细胞分泌,雌性激素主要由卵巢细胞分泌;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抗体与抗原结合,不与受体结合。(5~6)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增殖和失去对细胞的黏附。神经递质的作用是将上一个神经元的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18.【答案】(1)淋巴(1分) 1/3(1分) 蛋白质和无机盐(答1点给1分,共2分)
(2)泌尿(1分) 甲状腺激素、胰岛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等(答出任意2点即可,2分)
(3)低(1分) 大于(1分)
(4)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使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到血浆中,减轻肝腹水症状(2分)
(5)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答1点给1分,共2分)神经—体液—免疫(1分)
【解析】(1)据图可知,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a、b、c为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和无机盐。(2)e表示泌尿系统,能作用于肾脏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等。(3)饭后三小时食物消化吸收完毕,血糖稳定,当剧烈运动时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当血液流经肝细胞时,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使肝糖原分解,流出肝脏的血液②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胰高血糖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因此②处胰高血糖素含量小于①处。(4)肝腹水是因为肝脏组织水肿,输入血浆蛋白,可以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使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到血浆中,减少组织液中水的含量,减轻肝腹水的症状。(5)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会影响内环境稳态,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9.【答案】(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答不全不给分,2分) 4(1分) 脊髓(1分)
(2)突触间隙(答组织液不给分,1分)抑制性神经递质(1分) Cl-(1分) 外正内负(1分)
(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答案合理即可,3分)
(4)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调控(2分)
【解析】(1)分析图1,传出神经作用的肌肉有伸肌和屈肌,因此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图1中有1个传入神经元,1个中间神经元,2个传出神经元,共4个神经元。神经中枢是脊髓。(2)图2中⑤指的是突触间隙。结合题干信息及图1分析,中间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I所在神经元的活动,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Cl-内流,使突触后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4)敲击前告诉被测人,被测人的大脑中已有相关信息,在被敲击时可能会有意识地控制踢腿,因此造成踢腿幅度减小,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控制。
20.【答案】(1)神经递质、促甲状腺激素(答1点给1分,共2分) 分级(1分) 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答案合理即可,2分)
(2)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二者分泌的激素增多,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发育的作用,导致甲状腺增生(答案合理即可,3分)
(3)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2分)
(4)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促进作用(2分)
【解析】(1)交感神经分泌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甲状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也能作用于甲状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系统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该调节方式的意义是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2)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二者分泌的激素增多,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发育的作用,导致甲状腺增生,因而患“大脖子”病。(3)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因此瞬间感觉清醒。(4)呆小症患者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原因是该患者体内缺乏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21.【答案】(1)B细胞(1分) 辅助性T细胞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1分)
(2)抗体(1分)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答出1点给1分,共3分) ⑤(1分)
(3)细胞毒性T细胞(1分)
(4)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2分)
【解析】(1)①为抗原呈递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③为细胞因子,④为B细胞,⑤为浆细胞,⑥为记忆B细胞,⑦为抗体,⑧为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一是需要病原体与其接触,二是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2)⑦为抗体,在核糖体上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图示免疫细胞中⑤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3)再次感染猴痘病毒,人体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记忆T细胞,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靶细胞。(4)灭活的病毒不能侵入人体细胞,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和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再次注射是为了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