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谥号(yì) 屠戮(lù) 嬉戏(xī) 怒发冲冠(guān)
B.胆怯(què) 忸怩(niè) 慰藉(jiè) 面面相觑(qù)
C.赡养( shàn) 桀骜(jié) 颤栗(zhān) 提纲挈领(qiè)
D.惩戒(chěng) 黯然(àn) 炽热(chì) 强人所难(qi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慷概 斑斓 尸骸 坐收渔利
B.追朔 菲薄 追悼 委曲求全
C.讴歌 喑哑 废墟 风驰电擎
D.诡秘 噩梦 作揖 金榜题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舒婷把这种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②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一________。
③东亚运动会期间,天津治理空气污染问题,_________要严格执行企业排放标准,________要在提高人民群众环保意识上功夫。
A.灌注 徘徊 不仅/还 B.贯注 徜徉 既/又
C.贯注 徘徊 不仅/还 D.灌注 徜徉 既/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对古汉语及鉴赏技巧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能否真正走进宋词的艺术世界。
C.许多胃肠专家认为,空腹时嚼口香糖,会使人感到恶心、头晕、胃疼甚至胃溃疡。
D.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一、(1 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日:“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去不义 亡:逃跑
B.足以当项王乎 当:对等,比得上
C.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
D.不如因善遇之 因:趁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秦王购之金千斤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又前而为歌日
C.长于臣 嘉为先言于秦王日
D.人有大功而击之 伏尸而哭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形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常以身翼蔽沛公
8.下列对选段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得知项伯密报后,第一时间来到刘邦面前,向他提出“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两个问题,表现出作为谋臣把握分寸的能力和注意技巧的意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连几个“为之奈何”,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们看到刘邦工于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
敬。来到鸿门后的一番道歉之辞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三、(27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 10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
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
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O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
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成”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
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9.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0.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将《烛之武退秦师》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戌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阅读课外文言小段,回答问题。(5分)
张老相公,晋人。适将嫁女,携眷至江南,躬市奁妆。舟抵金山,张先渡江,嘱家人在舟勿爆膻腥。盖江中有鼋怪,闻香辄出,坏舟吞行人,为害已久。张去,家人忘之,炙肉舟中。忽巨浪覆舟,妻女皆没。
张回棹,悼恨欲死。因登金山谒寺僧,询鼋之异,将以仇鼋。僧闻之,骇言:“吾侪日与习近,惧为祸殃,惟神明奉之;祈勿怒,时斩牲牢,投以半体,则跃吞而去。谁复能相仇哉!”张闻,顿恩得计。便招铁工起炉山半,治赤铁重百余斤。审知所常伏处,使二三健男子,以大钳举投之,鼋跃出,疾吞而下。少时波涌如山,顷之浪息,则鼋死已浮水上矣。行旅寺僧并快之,建张老相公祠,肖像其中以为水神,祷之辄应。
(选自《聊斋志异·张老相公》)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躬市奁妆 市:_____________ 将以仇鼋 仇: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审知所常伏处,使二三健男子,以大钳举投之,鼋跃出,疾吞而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阅读艾青的《礁石》,回答问题。(5分)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注:《礁石》写于1954年7月。诗人艾青思考“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个要求生存权利
的个人,遇到连续的迫害该怎么办呢?”写下此诗。
(1)试分析“礁石”这一形象。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念和情感?请简要作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 。 (毛泽东《沁园春》)
(2)我希望飘过____________________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
(5)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荆轲刺秦王》)
1 5.“闯”在《古代汉语字典》这样解释:“闯”是会意字。由“门”和“马”组成,表示马从门中猛然冲出。“闯”的本义是指一种突然而迅猛的动作,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心态上的无所顾忌的状态。仿照这种解释,请分析古人以城门会意出的汉字,表示什么意义? (2分)
“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喀纳斯
沈苇
那年在阿勒泰,我随一旅行车队去喀纳斯。出发时天就下起雨来,在阿勒泰山区,这是多余的季节,雨水宣告了夏天的结束和秋天的开始,空气中有了些凉意。从小城哈巴河到喀纳斯湖,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大部分是砂石路和泥路。车开得缓慢,颠簸,像蜗牛一样爬行,好在坐在车里看风景是一件怡然自得的事,所以心里也不太着急。
走到图瓦人居住的白哈巴村已是中午,我们匆匆吃了午饭,继续赶路,内心也振奋起来,因为只剩下最后二三十公里了。我们指望越野车开足马力,一鼓作气,直达目的地。雨继续在下,过了一座桥,山势变得陡峭,苍翠浓密的西伯利亚泰加林一望无际。在林中陡坡上,路突然没有了。落叶松、红杉、云杉和山杨组成了一座巨型迷宫,仅在粗壮树干间留下一些空隙,汽车就在这些空隙间左右扭动,艰难前行。好在车是好车,三辆丰田牌越野车,司机都是棒司机,熟悉这一带情况的哈萨克人。但我们想错了,车越来越不听使唤,发出牛一样的喘息——车轮开始打滑了,在泥泞中如在油脂或冰面上一样打滑。办法想了不少:挂上前加力,垫上松枝、杂草、树叶,挖去车轮四周松软的腐殖土,但都无济于事。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了:推车。十来个乘客都下了车,人的体力变成了车的马力的一部分。车在泥泞中挣扎,咆哮,仿佛它的肺都要气炸了,人在泥泞中齐心协力,骂骂咧咧。泥浆四溅,喷到脸上、身上,我们也顾不上了。我们的样子一定滑稽可笑,惊扰了山斑鸠和红冠松鸡,咕咕叫着隐
向密林,说不定它们正蹲在不远处的哪根松枝上,一边吃着美味的浆果,一边嘲笑我们呢。但我们已顾不上这些啦。最后十几公里,我们在泥泞中足足挣扎了三四个小时,车几乎是被我们推上山去的。人都变成了‘泥人,我们相互看看,哈哈大笑,前仰后合。
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突然有人喊了起来:“彩虹!彩虹!’’一道彩虹档在了我们面前,它太近了,几乎伸手可及。的确,,它的一端就从我们身边拔地而起,大弧度跨向天空。有几秒钟,我们目瞪口呆,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接着大家纷纷跑过去照相,我也照了一张,一手几乎搂住了彩虹。奇怪的是,这张照片后来洗不出来,我们问了同行的好几个人,他们都没有拍出与彩虹的合影,要么照片上人在,彩虹却消失不见了,这至今是我心中的一个谜,使人备感神秘。难道这不是真的,只是一个幻觉?不过,真也好,假也罢,换着想想也是安慰,大自然将美显现给你,让你的眼睛看到,将五彩的种子撒进你心里,这就够了,你想把一切好的都占有并带走,是有点过分了。大自然是慷慨的,它瞬息的显现已是一种赐福,一次奢侈的奖赏。一道彩虹对我们艰难的旅行是最好的奖赏,它近乎一种神示,假如没有以艰难为前提,我们便与它无缘相遇。我凝神静气地看着这道很快会消失的彩虹,它像一个壮丽的拱门,打开远方黛青色群山的宁静、绵延,淡淡的雨雾轻纱一样掠过松林,笼罩了人们的遐思……我心中浮现瓦雷里的诗句:“多好的酬劳啊,经过了了番深思!/终得以放眼远眺神明的宁静!”(《海滨墓园》)时间过去了近十年,那次旅行的喀纳斯湖的美景,有关湖怪的传说,醉人的喀纳斯特曲,手抓羊肉,散发松香的林中木屋,等等,都有些淡忘了,唯有一道彩虹在内心深深扎下了根。我珍藏着它,这份大自然的神恩,这永不褪色的五彩之美。
(选自《新疆词典》)
16.文题为“喀纳斯”,但是文中涉及新疆喀纳斯湖的美景却少之又少,作者着重向我们介绍了途中偶遇彩虹的经历,如此岂不是“文不对题”,你是如何理解本文中“文”与“题”之间的关系的?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7.文章中划线部分即瓦雷里的诗歌,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8.作者在照片中洗不出来那道若即若离的彩虹含有什么样的象征意味?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40分)
1 9.以“秋天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不得抄袭和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