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历史史实及史观
1.了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二月革命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战争政策)、十月革命的发生原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
2.了解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掌握十月革命意义和影响。
3.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了解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4.说出列宁在苏俄建立过程中做出的贡献,认识到革命领袖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课前思考与导入
目前公认的社会主义国家
讲授和感悟新知
01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861年改革后,俄国煤炭增长量为130%,钢铁产量增加了190%,铁路总里长达32000公里。1861年改革后,俄国的工业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比较:俄国的钢产量仅有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5。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7。1903年外债30亿卢布,1914年达60亿卢布。
①1861年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与西欧、北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相对落后。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1500万成年男子被征入伍,200万匹马被征军用,但是,俄军在前线却接连失利,俄国有150多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国家债台高筑,经济濒于崩溃;物质匮乏,粮食奇缺,民众饥寒交迫。工人、农民、士兵和知识分子对沙皇政府深恶痛绝,农民反抗和工人罢工不断,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上流社会的豪华酒宴
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
二月革命
时间
地点
目的
革命性质
结果
掌握全国政权
苏维埃:俄语“代表会议”或会议的意思,是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1917年3月(俄历2月)
彼得格勒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②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布继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
——列宁《四月提纲》
1917年7月,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上街示威游行,遭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七月流血事件)
02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
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和思想家。列宁从青年时代起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决心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改造俄国。1903年,在刚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上,选举党的领导机关时,拥护列宁的人占多数。在俄文中,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从此,以列宁为首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诞生。
列宁分析了革命形势,指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
和平手段 暴力手段
十月革命的背景
1.经济上: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
有所发展,但依然很落后;
2.军事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社会矛盾激化;
3.政治上:“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
阶级临时政府。
4.外交上:临时政府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统治陷入全面危
机。
5.领导人: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彼得格勒起义
彼得格勒起义
时间 地点
任务 领导者
领导力量 革命主力
过程 性质 特点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列宁
彼得格勒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
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
①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
②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1917年11月(俄历10月)
03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 时间:1917年11月7日晚
2. 地点:斯莫尔尼宫
3. 会议: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4. 会议内容:①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②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一战的各交战国立即停战或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③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成,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苏维埃政府的措施
类别 内容 作用
政治
军事
经济
外交
最具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满足人民对土地和面包的要求
满足人民对和平的要求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新的政权机关
废除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
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废除土地私有制,
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
一切不平等条约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时间
目的
内容
结果
作用
1918~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
⑴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⑵工业:中小企业国有化
⑶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叛乱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1)对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2)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存在许多弊端。
十月革命的意义
十月革命胜利意义
十月革命的意义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时间
革命任务
领导者
性质
结果 ,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资产阶级
1917年3月
1917年11月
列宁
与
十月革命
革命进程
历史背景
历史意义
社会经济落后
一战激化矛盾
二月革命
推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
建立与巩固苏维埃政权
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知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