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 版四年级美术下册《11、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 版四年级美术下册《11、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1-15 20:0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认识中国画
教学设计
1、 课题:《认识中国画》(四年级下册第11课)
2、 课时:1课时
3、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4、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一节充满中国魅力的课程。本课着重引导学生从更全面的角度认识、理解、感受中国画,认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分类、形式美感,以及中国画的寓意和精神追求,从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理解与认识中国画的美!
中国画从表现内容上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三大画科,画法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
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技法丰富,以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屹立于世界美术之林。
5、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前期在“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积累,能够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同时在其它美术领域学习的经验基础上,可以通过已知的感受与反思,对中国画形成新的认识。
6、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不同种类、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感受祖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丰厚底蕴。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欣赏,了解中国画作品的题材、种类、风格。初步掌握中国画欣赏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学会珍视中国画艺术,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7、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提高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画的美,并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加以描述。
8、 教学准备
1、教师用具:笔、墨、纸、砚绘画材料,挂图,课件等。
2、学生用具:画笔、画纸、颜料等绘画材料。
9、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 教师活动
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我们国家的中国画吗?
2 板书:认识中国画
2. 学生活动
1 学生们回答。
3.教学意图
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出本课课题。
(2) 国画基础
1.教师活动
1 播放课件,并进行提问。
小提问:学习中国画要准备哪些必要的工具?你知道什么是“文房四宝”吗?
2 板书:
中国画工具: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2.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
3.教学意图
学习中国画基础知识,为后面欣赏作准备。
(3) 国画题材
1. 教师活动
1 教师播放不同种类的中国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泼墨仙人图》《出水芙蓉》《富春山居图》。
小提问:这些作品画的是什么内容?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画科?
总结: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从题材上可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三大画科。
2 板书:
中国画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 学生活动
1 学生欣赏作品,思考并回答:《韩熙载夜宴图》《泼墨仙人图》是人物画,《出水芙蓉》是花鸟画,《富春山居图》是山水画,。
3. 教学意图
明确中国画按照绘画题材分为三大类。
(4) 风格之美
1. 教师活动
中国画的表现手法。
1 对比观察:出示宋代佚名画家的《出水芙蓉》和清代画家朱耷的《荷花》,请学生进行对比,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总结:工笔画讲求工整写实,把所画对象的形态表现得一丝不苟,具有细致感。写意画点画淋漓、简练粗犷,给人以豪放之感。
2 对比观察:将生活中的荷花与宋代佚名画家的《出水芙蓉》相对比。
学生思考:画得像不像?画面形象有什么寓意?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播放《出水芙蓉》《韩熙载夜宴图》《泼墨仙人图》的等工笔画与写意画作品,请学生分别从题材以及画法上来欣赏作品。
板书:
中国画画法:工笔(工整写实)、写意(简练粗犷)
中国画之美:风格之美:工笔、写意
2. 学生活动
1 学生欣赏作品,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谈谈自己的感受。
花瓣:《出水芙蓉》刻画细致精妙,画出了花瓣上轻细的红丝,而《荷花》是以笔墨直接勾画出。
荷叶:《出水芙蓉》中碧绿的荷叶表现得清晰而又细腻,而《荷花》中的荷叶是以大笔饱蘸浓墨、侧锋粗放画成。
2 学生欣赏宋代佚名画家的作品《出水芙蓉》,感受到花瓣上的红丝、嫩黄的花蕊、碧绿的荷叶画得精致且逼真。画家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表现得深入而又细腻。
教学意图
同题材不同表现方法作品的对比、作品与生活中实物的对照,便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对比双方的差异,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提高认识与欣赏能力。
通过反复观察作品与思考,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新的认识。
(5) 笔墨之美
1.教师活动
1 教师播放蕉、浓、重、淡、清的墨色变化图片进行欣赏。
2 板书:
笔墨之美:焦、浓、重、淡、清
2.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焦、浓、重、淡、清墨色变化图片,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教学意图
感受与体验墨色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中国画墨色之美。
(6) 意境之美
1.教师活动
1 欣赏近代画家吴昌硕的印章“我爱宁静”。
2 发给学生齐白石画家的画册进行欣赏,并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究中国画的诗、书、画、印。
3 板书:
意境之美:诗、书、画、印
2.学生活动
小组根据以下问题进行研究:
1.为什么画家要把诗、书、画、印的表现在一幅中国画作品中?
2.这种表现形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
3.它们是怎样完美布局的?
3.教学意图
通过对诗、书、画、印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画家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精神追求,以及中国画的意境之美。
(7) 艺术实践
1.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选择本课中最喜欢的一幅作品,从题材、笔墨、用色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描述。
2.学生活动
学生分别从题材、笔墨、用色等方面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分析与描述。
3.教学意图
引导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对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
(8) 评价分享
1.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通过文字、语言等多种形式,抒发对中国画的热爱之情。
教师总结:中国画重在文化积淀,讲究笔墨情趣。我们不仅要认识、热爱中国画艺术,更要不断深入学习、研究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学生活动
学生评价:
1.我了解了中国画有哪些工具?
2.我认识了中国画有哪些题材?
3.我知道了中国画有哪些画法?
4.我明白了哪些中国画的美?
3.教学意图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以及再次感受中国画的工具、题材、画法等方面内容。
10、 板书设计
认识中国画
欣赏
中国画工具: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中国画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中国画画法:工笔(工整写实)、写意(简练粗犷)
中国画之美:风格之美:工笔、写意
笔墨之美:焦、浓、重、淡、清
意境之美:诗、书、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