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5 19:1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堰市普通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2022年11月14日下午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本卷命题范围:选择必修一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第2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二十大于10月22日胜利闭幕。下图中①、②、③、④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1~3题。
1.二十大召开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为冬至日,故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F位置且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H位置,故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C.北方地区已遭受过寒潮影响
D.我国东部地区受东北季风影响,秋高气爽
2.二十大开幕当日,能反映武汉某旗杆杆影(虚线)变化的是( )
A. B. C. D.
3.远在南非开普敦(34°S,18°E)的小明同学观看二十大开幕式的当地时间为( )
A.16日10时 B.16日3时 C.16日17时 D.15日18时
读图,完成下面4~5题。
4.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相应的成因不正确的是( )
A.风力堆积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岩浆活动
5.C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
A.东南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和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6~7小题。
6.甲地地貌形态为( )
A.地垒 B.向斜 C.平原 D.山地
7.根据图中岩石类型及岩层分布,推断图中①②③④岩层形成最早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冲积扇,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B.①处河谷剖面呈“V”形,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C.丙为河口三角洲,是海浪堆积作用形成
D.乙处多河曲和牛轭湖,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9.丙地貌( )
A.只分布在河流入海口 B.河流含沙量、流速等影响其发育
C.任何河流都会出现 D.沉积物颗粒均匀
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形成至今,虽然“身体”在不断“长大”,但在上海的经济地位却一直“长不大”。崇明岛开发总体规划提出,崇明作为国务院确定的上海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空间,2020年建设成森林花园岛、旅游度假岛、生态住区岛和科技研发岛,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示范作用的“生态岛区”。据此完成下面10~11题。
10.崇明岛的“身体”之所以在不断“长大”,主要是因为( )
A.风力资源丰富,将周围泥沙携带至岛内堆积
B.大量填海造陆,导致“身体”“长大”
C.泥沙沉积,导致面积增大
D.桥梁增多,建设面积增大
11.从建设“生态岛区”的战略考虑,崇明岛东滩湿地不适宜( )
①开垦农田 ②建立高科技工业园区 ③开发商品房 ④建设候鸟自然保护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12~13题。
12.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中的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B.②图中的b风带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C.③图中的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D.④图中的d风带由低纬吹向高纬
13.有关图示风带性质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带a热湿,高温多雨 B.风带b冷干,寒冷干燥
C.风带c热干,炎热干燥 D.风带d暖干,温和少雨
下图为某月5日的海平面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该日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5.下列能正确反映图中丁处剖面结构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共3题,总分55分)
16.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如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是一种深埋在地下的白云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再经多次岩浆侵入、变质而形成的岩石(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可以分离),和田玉的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m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
材料二 和田玉的产状(即和田玉的产出状态,也就是和田玉让我们采集到时候的最初形态)主要分为山料、山流水料、籽料。下图为和田玉籽料的形成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图中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理由。(6分)
(2)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和田玉籽粒的形成过程。(8分)
17.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实验器材:长方形带风口的纸箱、吹风机、一定数量颗粒混杂的干砂砾、阻挡物。
实验过程:电吹风开不同档位,形成火小不同的风,吹向沙堆。
实验结果:形成沙丘;砂砾出现分选;吹风机开启后,纸箱附近尘土飞扬,吹风机关闭后、纸箱内外均有沙石分布。
实验不足:实验持续时间短;水平方向颗粒分选性差;室内粉尘较多。
(1)指出风力大小与吹走沙砾碎屑物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推测纸箱内沉积物颗粒的排列特征。(4分)
(2)简单绘制出沙丘示意图、并画出风向。(4分)
(3)结合材料,针对实验结果和实验不足,说出此实验可以采取的改良措施。(6分)
18.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2022年10月2日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这是自2010年中央气象台改制以来下半年最早发布的寒潮预警。同时,南方的高温天气仍在持续,中央气象台已连贯3天发布高温黄色预警。这也是史上首次出现高温、寒潮两个预警同时发布的情况。截止10月6日20时,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断崖式”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天气。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陕西大部、黄淮、江淮等地降温12~16°C,局地降温幅度达18°C以上。
材料二 寒潮是冷空气的一种,并不是所有冷空气都是寒潮,它是冷空气中的“王者”。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当一次冷空气入侵,使气温在24小时内降温10°C以上(或48小时内降温12°C以上),同时最低气温降至5°C以下。可以发布寒潮警报。
材料三 下图为2010年~2020年中央气象台针对冷空气过程发布寒湖预警的次数示意图。
(1)你认为此次寒潜可能带来哪些危害(最少答出三点),为减轻寒潮的不利影响,从政府和个人层面说出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9分)
(2)结含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与隆冬时节比较,11月出现寒潮次数最多的原因。(6分)
(3)寒漂并非“百害而无一利”,试谈谈你的看法。(6分)
十堰市普通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小题,总分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B C C D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B D C A B
二、综合题(共3题,总分55分)
16.(共20分)
(1)理由(6分):
含有玉石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等外力破坏作用后,再经过河流搬运作用,向下游搬运到地势平缓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三个方面,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共6分)
(2)自然原因(6分):
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集中(在乙处);(3分)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便于拾玉。(3分)
(3)形成过程(8分):
(地质时期的沉积作用形成白云岩,白云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经多次岩浆侵入、产生变质,形成和田玉山料,(2分)由于地壳运动,山料(出露并)从山上滚落,滚落过程中不断碰撞、分解,后经(远古洪荒时代)河水冲洗、挤压、碰撞,形成山流水料,(2分)山流水料被河水携带,顺着水流继续往下游滚动,经过缓慢长期远距离的滚动过程,(2分)山流水料被碰撞摩擦,打磨的更加圆润,形成形态比山流水料更小更浑圆的和田玉石,即为籽料。(2分)
17.(共14分)
(1)关系及特征(4分)
正相关(风力越大,吹走的碎屑物数量越多)。(2分)从沙堆至阻挡物,沉积物颗粒逐渐减小。(2分)
(2)画图(4分)
或(两种图形任画一个即可得分,沙丘形态正确但风向错误的不得分)
(3)改良措施(6分)
增加沙石含量;多种不同大小级别的沙石颗粒混合;在室外宽阔场地进行实验;换透明密闭性好的箱体进行实验;稳定吹风机,延长同一风档的实验时间等。(任答3点,即可得6分)
18.(共21分)
(1)寒潮危害及应对措施(9分):
危害:“断崖式”降温,使农作物、牲畜受冻;雨雪破坏电力设施、电力中断;降雪覆盖路面,造成道路湿滑,交通堵塞;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使在外旅游的人们受到伤害等。(任答3点得3分)
措施:(政府层面)建立预警系统发布,做好农作物、牲畜防寒防灾准备;寒潮前应及时检修加固电力设施,防止电力中断;提高应急能力,做好道路融雪工作;(任答2点得4分)
(个人层面)减少外出,注意保暖;(2分)
(2)原因(6分):
11月(秋季),前期基础温度比较高,受一次冷空气影响后降温幅度大,容易形成“断崖式降温,相对容易达到寒潮标准。(3分)而隆冬时节,基础气温本来就低,冷空气来袭时降温幅度往往有限,达到寒潮标准的情况就相对较少。(3分)
(3)看法(6分):
大风有助于高低纬热量交换;“断崖式”降温冻杀害虫,减轻来年农业病害;大雪缓解春旱(保持土壤墒情);大雪覆盖越冬作物,起到抗寒保温作用;大风是宝贵的动力资源。(任答3点即可得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