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案例《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
【教材简析】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因此,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再是件难事.因此我们认为本课的难点是:准确的记忆口诀、应用口诀。同时,虽然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不是难点,但它是学习8和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因此,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仍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我利用连加结果,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小组的交流、探讨、编制出7的乘法口诀,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如:一个星期有7天、七星瓢虫、七巧板等在培养孩子的应用能力的同时,巩固7的乘法口诀。
【学情简析】
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引入7的乘法口诀,提高学习的兴趣。乘法的知识学习到此,学生已经通过计算、巩固,建立了大量有关乘法的知识、经验,因而编制口诀的过程并不困难。本节开始的学习重点可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独立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我们的小课题,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学生和学生讨论、以及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法。通过四个大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主动探究,编制口诀——多种形式,练习巩固——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出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其中小矮人的手中各拿着写有算式的气球。
提问: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能不能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验证:7×7= 7×8= 7×9=
二、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1.谈话:你能根据这些乘法算式自己来编7的乘法口诀吗?
2.利用点子图验证后三句口诀的正确性。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编的乘法口诀,及时评价各组完成情况。
4.整理:教师出示7的乘法口诀。
5. 提问:你们发现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这些口诀有什么规律?
6.对口令: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
三、多种形式, 练习巩固
谈话:小朋友真能干,记住了7的乘法口诀,可白雪公主遇到难题了,你能帮助她解决以下难题吗?(多媒体课件展示)
1.为白雪公主编写歌谣
2.安排了公主和王子结婚的盛大场面,让学生算一算八个星期是多少天
3.伴随着绽放的礼花进行7的乘法计算。
四.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问题全班交流)。
1. 数一数古诗《劝学》字数
2. 1只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黑点,3只七星瓢虫身上的黑点一共有多少个?5只呢?
3. 我国医学界认为7与女性的成长有关。
4. 小结:你还想到哪些与“七”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吸引学生。
口诀教学课相对于一般新授课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如果我们把课堂定位于让学生会背,会编、会用口诀这一表层认识上的话,那么这样一种没有挑战性的学习就会让学生觉得乘法口诀没什么可学的,就会逐渐失去新鲜感、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吸引学生。在口诀运用中我始终以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为素材,首先是运用学过的口诀计算算式;然后利用点子图和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验证新学的三句口诀的正确性,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7 的乘法口诀。再通过编写歌谣,燃放炮竹的活动,让学生在游玩中不断运用新知,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件的运用使学生对枯燥的口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原本静止的、程式化的口诀记忆过程成了鲜活、生动的学习场景图。
二、利用多媒体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所以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我还利用课件展示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古诗”的字数、看“日历”计算天数、算出七星瓢虫的黑点等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这些练习都紧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也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7的乘法口诀的局限性,达到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多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可谓别具匠心。
总之,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他们心甘情愿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在教学中努力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