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A.苏轼开篇认为自己学识浅薄,无法穷尽圣贤之道,心里想讲清楚而口头却不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表达,因此自觉惭愧,这是为后面建议校正陆贽的奏议做铺垫。
乞校正陆黄奏议进御札子“
B.苏轼高度赞赏陆贽,认为他上可以纠正皇帝想法上的错误,下能够贯通天下人
苏轼
臣等狠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
的心志。但他很不幸,做官没赶上好时机,进言没有被完全采纳。
C.苏轼通过对比,认为陆贽的智慧、文才、道术等都超过子房和贾谊:陆贽的奏
装
口不遗,以此自愧,莫知所为,窃通人臣之纳忠壁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千
古人若已经效千世间不必皆丛于己出伏见唐塞相陆黄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
议明了清楚,超过幽深高远的六经、三史和诸子百家等的论述。
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
D,虽然陆贽是唐朝时的宰相,但苏轼认为如果圣明的天子和贤能的大臣两相契
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
合,那就如同君王和臣子处于同一时代了,这体现了苏轼的政治观。
为术,而贽劝之以推减:德宗好用兵,而黄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取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
(1)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育。使德
(2)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
O
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
14.请简要概括苏轼等校正并进呈陆语奏章的理由。(3分)
论、但使圣贤之相架,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颜、牧②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线
相条晁、董③之对,则孝宣⑨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节选)0书
一二而推择.如黄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
李白
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壁下置之坐偶,如见黄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内
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注]①陆黄为唐德宗时宰相,著名政论家。他的奏议往往切中时弊,为后世所推崇。该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文写于宋哲宗即位不久,当时旧党上台,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吕惠卿等人弄得面目全
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非,弊端百出,新旧竟之争依然激烈,国无宁日。苏轼进此札子,乞校正陆贽奏议,并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建议宋哲宗反复熟读,从中学习治国之术。②颜,廉颜;牧,李牧。③晁,晁错:董,
云山”
不
董仲舒。⑨孝宣,汉宣帝刘询
杜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京洛云山外,音书静不来
A.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
神交①作赋客,力尽望乡台
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赞/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衰疾江边卧,亲朋日暮回,
B.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
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赞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白鸥元水宿,何事有余哀。
C.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
【注】①写于公元756年,屏风叠,在江西庐山下.②济代:济世,唐人避唐太宗
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赞/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李世民讳,改“世”为“代”。③写于公元760年作者寓居四川成都时、④神交:梦魂
D.窃谓人臣之纳鬼/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
相交会。形容思慕深切
答
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费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诗体现了时间的变化,诗人先写过往之经历,再写此时心绪,最后写未来期许。
A.庙号,指的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纪时追尊的名号。德宗,即为庙号。
B.“但使圣贤之相契”与“若台一契”((兰亭集序》)两句中的“契”含义不同。
B,杜诗体现了空间的转换,诗人身在蜀地遥望京师,京师音断故而详叙蜀地之漂泊。
“夫六经三史”里的“六经”与“大艺经传者通习之”(《师说》里的“大
C,这两首诗与黄庭坚的《登快阁》,都有“鸥”这一意象,但表现的情感截然不同
线题
C.
艺”都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李诗换韵恰切,杜诗对仗工稳,这两首诗共同展现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不同美感。
D.“聚古今之精英”中的“精英”指优秀人才,与《阿房宫赋》中“齐楚之精
16,这两首诗都以安史之乱为背景,诗人对战乱时局的态度同中有异,请简要分
英”的“精英”含义相同。
析。(6分)
高三语文第7页(共10页)
高三语文第8页(共10页)沈阳市辽中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B “人只要与客体及其吸引力相分离,就会发现一些平时忽视的侧面”错误。材料一第3段说的是“由于这种分离,日常事物的某些平时为人们所忽视的侧面就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原文用的是“可能会”,选项中“只要……就会……”表述绝对。
B
A.“就要忍受审美客体所带来的危险”错误。材料一第2段中说的是“一旦抛开海雾可能带给我们的危险及不愉快……我们就能够欣赏海上雾景奇妙无比的美”,此处意在说明审美主体想要体会到独特的审美之境,要与审美客体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C.“时间隔得越久,产生的美感越强”错误。材料二第3段中只是举例说乡情是“时间隔得越久,其情愈烈”,并未说时间距离的远近与美感的强弱有确切的联系。
D.“说明时间距离一定会美化过往的事”错误。根据材料二第4段中的“一件曾经让人嫌恶的事情……也许就会形成很美的意象”,可推知时间距离具有美化的作用,但并未说其“一定会美化过往的事”。
C 根据材料二第4段内容可知,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观点是时间距离具有净化、诗化和美化的作用。C.“跋涉过漫长的生活道路”,强调的是漫长的生活历程可以提供丰富的回忆素材。故不能支持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观点。
(4分)①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一方面应该保持合适的“心理距离”,将宝黛或者贾政与现实的“我”分离开来,才能客观全面地鉴赏宝黛不同于世俗男女的心灵契合以及贾政作为一家之长的内心世界.②另一方面,无论读到宝黛的爱情故事还是贾政的利害打算,也不能将自己从现实生活中完全分离出来,必须依靠自身生活经验才能理解作品中青年男女爱情的美好或封建家长利益打算,从而形成感情共鸣。 (两点各2分)
(6分)
①(论证方法)采用引用论证,引用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话,继续对前文“时间距离也能够产生美感”这一观点进行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引用论证1分,指出前文观点1分)
②(论证思路)点明本段观点,强调时间距离对美感的形成所发挥的净化、美化和诗化作用,与后文中的论证相互印证。(指出观点1分,引出后文1分)
③(论证语言)运用比喻,把“时间”比作“过滤器”“洗涤器”和“艺术家”,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论证语言的生动性;(手法1分,结合文本1分)
6.C “苦口婆心规劝”错误,叶和甫不是苦口婆心规劝,而是别有用心,也并没有把关汉卿看成“烟花粉黛”的大师,他虚伪、趋炎附势,是混在当时杂剧界的败类、反动统治者的帮凶。
7.B主要手法是对比衬托,现实主义风格。
8.(4分)①关的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不如杨的质问语气强烈,杨显之改动后感情更强烈一些。②关的唱词是对天的哀告和祈求,而杨改动后则是对天的指责和否定,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③杨的两句唱词更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④杨的两句唱词字数相同,对仗工整,句式更整齐,较之原句音韵感更强。 (每点1分)
9.(6分)①多次切入《窦娥冤》内容,引用其中的台词,融入文天祥写作《正气歌》诗等内容,以此突出历史真实。②注意嵌合历史词、文言词,如表人名和官职的“萨千户”“忽辛大人”“阿合马”“宿卫秦长卿”等,有时也用带点行业色彩的词语,如“给她打一个新本子”“烟花粉黛的大师”等,渲染时代氛围。③凸显时代背景,反复强调“于今这世道,就是个高利贷的世道”“于今大元朝杀人必须要经过这些程序吗”“如今,这样的冤狱还在重复着哩”等等,让读者重视那充满苦难和黑暗的时代,增强历史的厚重感。④文本紧扣人物身份、地位、遭遇、个性来刻画关汉卿、杨显之、叶和甫等人物形象,关汉卿的“我的戏,不管写什么,都只求代替受冤屈的百姓们一吐胸中的怨气”“我既然决定写,就对所写的负责任,生死祸福自己去当”,话语掷地有声,铁骨铮铮,人物形象真实、生动,立体感强。(任意三点6分)
10.C 译句:臣等认为作为臣子向皇帝进献忠诚,就像医生对准病症去用药一样,药虽然经医生之手传过去,但药方多是从古人那里留下来的。如果药方在世间证明确实很灵验,那么就不必一定要由医生自己创造出来才用。臣等听说唐德宗时的宰相陆贽,才能本来就是帝王的辅佐,学问足可成为帝王的老师。
11.D “聚古今之精英”中的“精英”指学说精华,“齐楚之精英”中的“精英”指金玉珍宝等。句意:汇聚了古往今来的学说精华。/齐国楚国挑选的珍宝。
12.C “认为陆贽的智慧、文才、道术等都超过子房和贾谊”错误,原文是“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注意是“智如子房”“辩如贾谊”。
13.(8分)
(1)陆贽真可以说是进献了苦口的良药,去诊治危害身体的重病。假使唐德宗能完全按陆贽的进言去实行,那么贞观之治的盛况便会再一次出现。
补主语,“药石”,良药; 膏肓”,重病;“使”假使;各1分。
(2)当初冯唐论及廉颇、李牧的贤能,而汉文帝为不遇贤才而叹息;魏相分条陈述晁错、董仲舒的对策,而汉宣帝就按这些对策施政而成就了汉室中兴的业绩。
“太息”,叹息;“条”,分条陈述;对,对策,应对; “致”,使……到来,成就;各1分。
(3分,每点一分)
①担任讲读之职,想向皇帝进呈圣贤之道。
②陆贽德才兼备,其奏议犹如良药,可以兴国,皇帝会喜欢。
③六经三史等虽可观,但难以推择;而陆贽的奏论内容明了清楚,汇聚古今精华,能发圣性之高明。
参考译文:
臣等依凭空虚浅薄的才学,在翰林院侍讲、侍读的职位上充个数目。皇上的聪明睿智是上天赋予的,学问一天比一天深厚。臣等才学有限,然而圣贤之道没有穷尽,心中虽然想表述清楚可口头上表达不出来,因此自己感到很是惭愧,不知道该怎么办。臣等认为作为臣子向皇帝进献忠诚,就像医生对准病症去用药一样,药虽然经医生之手传过去,但药方多是从古人那里留下来的。如果药方在世间证明确实很灵验,那么就不必一定要由医生自己创造出来才用。臣等听说唐德宗时的宰相陆贽,才能本来就是帝王的辅佐,学问足可成为帝王的老师。他的议论深刻而切合物事人情,言语从不偏离圣贤的道德规范。才能与西汉的张良(张良字子房)齐肩而文才却要胜过他,议论的才能像西汉的贾谊而方法却不粗疏,上可以纠正皇帝想法上的错误,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但他不幸的是做官没能赶上良好的时机。唐德宗以严厉刻薄为能事,陆贽就以忠诚敦厚去规谏;唐德宗以猜疑忌恨去对人,陆贽就以推心置腹去劝说;唐德宗喜好用兵打仗,陆贽则认为消除战事是当时首先要做到的;唐德宗喜好敛聚财物,陆贽则认为散财于民最为迫切。至于任用人才、接受意见的方法,整治边防、驾驭将帅的策略,归罪于自身以收拢人心,改正过错以顺应天道,斥去小人以消除人民的祸患,珍惜爵位、宝器以授予有功的人,像这类合理的建议,很难列举完。陆贽真可以说是进献了苦口的良药,去诊治危害身体的重病。假使唐德宗能完全按陆贽的进言去实行,那么贞观之治的盛况便会再一次出现。臣等每次从皇帝听讲的西阁退出,都私下相互议论,认为您是圣明的天子,一定喜欢陆贽的议论。只要使像您这样的圣明天子和像陆贽那样的贤能大臣意见相吻合,那就像圣君和贤臣处于同一时代一样了。当初冯唐论及廉颇、李牧的贤能,而汉文帝为不遇贤才而叹息;魏相分条陈述晁错、董仲舒的对策,而汉宣帝就按这些对策施政而成就了汉室中兴的业绩。如果陛下能自己寻求老师,就不如从近一点的唐朝选取陆贽。再说那《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史记》《汉书》《后汉书》三部史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并不是没有可以效法的,而且依照这些史籍所阐述的道理都足以治理好国家。然而《六经》当中的圣贤言论精深奥秘,而史书、子书中存留的圣贤学说却颇不完整,犹如高山大海那样崇高深远,很难从中选择出多少可以直接推广运用的东西。而陆贽的议论,一打开书本就非常明了清楚,汇聚了古往今来的学说精华,确实是国家治乱的一面镜子。臣等想把他向皇帝的进言文章稍微加以整理校对,重新抄好进呈给陛下。希望陛下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旁边,就像亲眼见到陆贽之面一样;反复熟读它,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这样,一定能启发陛下天子之性的神明天资,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成就强盛国家的功业。臣等说不尽愚陋的心意,请陛下决定是否采用。
15.C.“表现的情感截然不同”错误。李白和黄庭坚的诗歌尾联,都运用“鸥”这一意象,表达了渴望归隐的情感。
16.(6分)
①两人都表现了对时局的关心。李诗首联“割鸿沟”“扫秋叶”写出了叛军侵占地方之广和为害之烈;杜甫对云山而望京师,体现了对朝廷的关心。(2分)
②李诗还隐含着激愤、洒脱的矛盾心境。“吾非济代人”使用反语,表现渴望济世却怀才不遇;尾联又表现出远离时局、心向自由的旷放。(2分)
③杜诗重在表现自己寓居蜀地,漂泊孤苦而又心系家国的忧国忧民之情。(2分)
(6分)(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2)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千里澄江似练 玉鉴琼田三万顷
18.B 第一处,“一气呵成”形容文艺作品结构紧凑,气势连贯。“一呵而就”一口气完成。此处前文“《水浒传》删繁就简”强调结构紧凑,应选“一气呵成”。第二处,“相提并论”是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一概而论”是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根据后文“荷马的伟大就在于……一如曹雪芹的……”可知,应选“相提并论”。第三处,“明镜高悬”指办事明察秋毫,公正无私。“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畏权势,不徇私情。由行文对象及后文“遍观圆照”可知,应选“明镜高悬”。第四处,“品位”指对事物有分辨与鉴赏的能力。“品味”指尝试滋味并仔细分辨其高低优劣。此处应是名词,应选“品位”。故选B。
A 根据上下文都是比较两者的情况,以及下文比较两者的社会生活形态,可知括号内句子的主语应该是“两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形态”,排除B、D。根据下文反映出的不同,A的程度更符合语境。
(5分)
构成:《水浒传》是本体,喻词“是”,喻体是“诗”;(3分)
表达效果:把删繁就简的《水浒传》比作简洁凝练的诗,生动形象的写出这部作品只根据表现主题这--目标写作,着力突出好汉们的行动,繁简分寸拿捏得好。(2分)
(6分)
①在“我”看来是那样廉价
根据前文“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可见,“我”觉得鱼翅廉价;而后文“与祥林嫂的工钱相比,却显得十分昂贵”可见,这里要强调“在我看来十分廉价”,从而与“祥林嫂的工钱”进行对比,故可填写“在‘我’看来是那样廉价”。
②俯拾皆是、俯拾即是
根据前文“并不少”,此处“甚至”是比“不少”更进一层,即很多,故可填写一个表示数量多的词语,如“俯拾皆是”“俯拾即是”。俯拾即是:一弯腰就可捡得到,多而易得。
③林冲进入山神庙后拿石头挡住了门;林冲出门前将火炭盖了;林冲伸手去摸火炭,火炭已经被水浸湿熄灭了。(三点各2分)
该空要填写一个课内篇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闲笔情节,如林冲出门前将火炭盖了,回来时摸火炭,已被水浸湿等闲笔,看似无关紧要,却揭示了起火原因是他人纵火;又如进入山神庙后拿石头挡住了门,为后文富安陆谦两人进不来而在屋檐下商议毒计,让林冲知晓原文埋下伏笔。
22.而作为一种叙事行为,叙事过程中“闲笔”的插入,则使叙事空间得到延展(扩大),也使叙事内容更丰富。(两处错误,1处1分,2处3分)
解析:画线句语病有:一为中途易辙,“‘闲笔’作为一种叙事行为”还没有交代结果,后句又变成“叙事过程中‘闲笔’的插入”,显得没头没尾,可删去前句的“闲笔”。二是搭配不当,“空间”应该搭配“扩大”“拓展”“延展”等。
作文评分细则:平均分43分,不符合书信扣3-5分,600字以上每少50字扣一分,600字以下最高37分,400字以下最高25分。没写题目扣2分。
写作指导
材料通过设置具体的对话情境,以“说‘不’与说‘行'的选择与回复”为任务指令,让考生以孩子的身份向“妈妈”这个特定对象倾诉交流,意在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反思自我。题目有明显的抒彩,也有一定的思辨意味,意在鼓励学生发表人见解,甚至彰显批判意识。
首先,可以着眼整体理解,妈妈所说的“放纵”“倨傲”“无情””退缩”是作为长辈与至亲,基于“我”所作所为的一种客观评价与判断,她期待“我”能“倾听、实践、承受”,并能正确面对“建议、期待、友谊、责任、困难”。所以,可以在认同“说'行’比说'不’更可贵”这一观点的基础上自省与反思。其次,妈妈所持的观点也可能是源于沟通不畅的误会,针对妈妈的建议,也可以解释与分辩,站在“说'不’是我的权利”这一角度论述。比如当面对生活中假、恶、丑和不合理的现象时,或者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当所作所为有悖于初心时,我们应该大胆说"不”,这不是“放纵”倔傲”“无情“退缩”也不是叛逆、逃避与任性,而是对世俗、偏见不公的勇敢回击。如果兼及以上两个方面,就要在论述中明确两个方面的具体背景即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不”,什么情况下应该说“行”。总的说来,观点要理性冷静,把握分寸,不能失之偏颇。
立意角度:
说“不”是权利,说“行”更可贵;明辨是与非,且“行”且成长;
说“不”是权利,说“行”是责任;捍卫说“不”的权利。
例文:
我愿大声说“我行”
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田谨瑜
亲爱的妈妈:
您好!
看到您的信后,我的内心受到了触动,我想与您谈谈。
正如您在信中所说,生活有很多“毒蛇”总是在不断教我说“不”,而正处于年少轻狂的年纪,心中“无所畏惧”。之前我总是想:凭什么“我要听” 凭什么“我要关心” 凭什么“我要独自承受” 细读您的信,我发现自己以前的确太过放纵、倨傲、无情和退缩,我的口中好像只会说“我不”,而“我行”似乎被我囚禁在了深层监狱,始终无法说出来。这定然不是您想看到的,也断然不是我所企盼的。
您在信中说:生活是个大花园,不光有毒蛇,更有建议、期待、友谊、责任、困难……您在信中鼓励我,从一味“说不”,到学会“说行”,您是想教会我,和朋友真诚相处,对亲人关切以待,与世界温柔相拥。
细细想来,凭什么“我要听” 因为我们涉世未深却又年轻气盛,不懂这个世界的规则却又喜欢莽撞行事,到头来不免会撞得头破血流;听一听他人的建议,特别是身边朋友与亲人的劝告,可以少走
弯路,免受挫折。“说行”,是对朋友关心安慰的一声回应,可以促进友谊;“说行”,是对亲人热情期待的一声赞同,可以融洽亲情。
凭什么“我要关心” 因为我们生活在人际交往的世界中,每个人都不可独立于世而存在,要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与世界产生联系。“说行”,是向这个世界大声宣告,身边的每一个人与我息息相关,我对这个世界负有不可推算的责任。也许正是因为这个道理,快递小哥汪勇才会大胆"说行”他想尽办法为抗疫医护人员解决各种难题,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磨砺自己。
凭什么"我要独自承受" 因为有的事不是其他人可以帮忙或协助解决的,必须得靠自己,而经一事则长一智,独自承受可以让我们在痛苦的煎熬中长大成熟,让我们学会独立,勇于担当。也许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感谢贫穷”的女孩儿王心仪,从小就主动地做家务、做农活,当北大录取通知书寄到家中时,她正只身一人在异地打工,只为减轻家里的负担。之后几经磨砺,她终于在2020年顺利应征入伍,实现了自己的军营梦。贫穷,让王心仪学会了独立、自强和拼搏;而独立,又让她站得更高,飞得更远。
妈妈,您的劝慰让我从狭窄的世界里跳了出来,我看到了灿烂的阳光,嗅到了花朵的芬芳,我见证了这个美好世界中值得珍惜的人和事。请您相信我,我会用坚持打磨自己傲慢的棱角,我会用毅力直面未来的种种困难。我愿意大声说:我行!
此致
敬礼
您的孩子
2022年11月14日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