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1.B2.B3.A4.D5.A6.B7.C8.B9.A10.B11.A12.B13.D14.B15.D16.A
17.(1)南半球(2分)。依据:根据等压线分布可确定该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气旋):结合锋面类型可推知锋面
的运动方向,由此判断该气旋呈顺时针旋转运动,所以为南半球。(2分)
(2)在低气压区,等压线向外凸出形成低压槽,来自高纬的冷气团和来自低纬的暖气团在低压槽内汇聚辐合
形成锋面。(4分)
(3)差异:右侧雨区位于锋前,范围大:左侧雨区以锋后为主,范围小。(4分)原因:右侧为暖锋,暖气团沿
锋面爬升,锋面坡度小,雨区范围大;左侧为冷锋,冷气团移动速度快,锋前暖气团被迫拾升,锋面坡度大,雨
区范围小。(4分)
18.(1)特征: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较大。(2分)原因:该地处于祁连山区,海拔较高,夏季凉爽:
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较大。(6分)
(2)内力作用导致岩层断裂,形成断陷盆地:盆地内沉积物积累形成沉积岩:内力作用将该区域抬升成山地:
流水侵蚀切制及风化作用使沉积岩出露地表,形成彩丘。(4分)
(3)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降水集中于夏季,短时强降水侵蚀力强:软弱的粉砂岩、泥质岩易被风化
侵蚀,侵蚀速率大。(6分)
19.(1)周围陆地面积狭小,淡水河流汇入少;海域封闭,两端海峡狭窄,与外海水体交换速度慢;夏季受副热带
高压控制,高温少雨,蒸发强。(6分)
(2)黑海海域面积广,热量储存多,有利于冬季维持较高的气温,冬季掠过黑海海面的西风来自较低纬度,气
温较高,可提高索契气温和湿度;北部高大的大高加索山脉阻挡了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使索契各季比较温
暖。(6分)
(3)冬季,地中海较周边陆地温度高,形成低压,加强了西风的影响,增加了降水;夏季,地中海较周边陆地温
度低,形成高压,增强了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使降水更少、更干早。(6分)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3-93C·图2为2009~2020年世界滑雪场数量重心变化特征分布图。据此完成6一8题。
高三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北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2
23
25
27
31东经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图2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2009~2020年全球滑雪场数量重心的移动距离约为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至第五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世
A.680 km
B.860 km
C.1040km
D.1220km
界地理)。
7.距离全球滑雪场数量重心轨迹最近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脉
B.乌拉尔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8.全球滑雪场数量重心东移的主要原因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A南美地区滑雪场数量增加
B.亚洲地区滑雪场数量增加
某日,我国30°N附近某城市在北京时间6时16分日出,19时日落。
C.北美地区滑雪场数量增加
D.欧洲地区滑雪场数量增加
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箭头表示公转方向。据此完成1~2题。
图3为我国某天然林区(9312~9535E,2910'~3015'N,海拔3850m)森林乔木的枝
1.当日,该城市一学生迎者第一缕阳光踏进校门时,学校校门朝向为
千、叶片和根系的生物量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
A东南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东北方
图
2.该日地球位置可能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022年夏季,我国南方出现极端高温天气,高温范围西起四川、东至上海的长江流城一带。
气象专家分析,出现这种极端高温天气与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和强度有关。据此完成3~5题。
3.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西侧多
图3
9.该天然林的植被类型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
A.高山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
C东北风
D.西南风
10.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4.下列关于2022年夏季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和强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A根系,叶片、枝干B.枝干、叶片、根系C根系、枝干、叶片
D叶片、根系、枝干
A.位置偏东,强度较强
B.位置偏西,强度较弱
图4为北印度洋水城春夏季节表层水温(℃)分布图。据此完成11~13题。
C,位置偏东,强度较弱
D.位置偏西,强度较强
5.究其根源,2022年我国南方的极端高温天气可能与之有关的是
A拉尼娜现象,全球变暖
B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
C臭氧层破坏、拉尼娜现象
D.厄尔尼诺现象、臭氧层破坏
【高三地理第1页(共4页)】
·23-93C
【高三地理第2页(共4页)】
·23-9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