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出什么是西域?
一、张骞通西域
西域的地理概念
玉门关
阳关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玉门关和阳关遗址
一、张骞通西域
玉门关遗址
阳关遗址(今甘肃敦煌西南)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城西北约90公里处。
阳关,位于敦煌市城西南70公里处,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
描写西域的诗词
一、张骞通西域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观看视频《张骞出使西域》,识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通西域路线示意图》,结合教材知识,列表归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概况。
一、张骞通西域
《张骞通西域路线示意图》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一、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 第二次
背景
时间
目的
意义
积极备战,打击匈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了解西域各国的具体情况
前119年卫青、霍去病
北击匈奴大获全胜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走访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一、张骞通西域
“他(张骞)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翦伯赞(历史学家)
3.识读张骞的相关图片,分析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想象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折?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挫折: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
精神: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
二、丝绸之路
(1)背景: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和,汉朝和西域使者开始互相往来,东西方的文化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绢地云纹绣袜带
长寿明光锦
万世如意锦实袷袍
菱纹阳字锦袜
(2)名称来源:汉朝对外输出的主要物品是丝绸,后世称之为“丝绸之路”
1.识读丝绸之路的相关图片,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开辟的背景和名称来源。
2.根据《丝绸之路示意图》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二、丝绸之路
长安
河西走廊
敦煌
鄯善
阳关
玉门关
于阗
疏勒
大宛
葱岭
塞琉西亚
西
汉
大月氏
安
息
秦
大
匈
奴
乌
孙
丝绸之路
西安西北
和田南
若羌
巴格达
(古 罗 马)
海
里
海
黑
咸海
(波斯湾)
喀什
敦煌西
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
中亚、西亚
西域
欧洲
3.观察图示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汉朝与西域往来的物品及技术有哪些?
二、丝绸之路
中原
西域
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
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
从西域传入中原
西方输出以动植物品种和宗教文化为主
中国输出以手工业品和技术为主
汉朝商品
丝绸
漆器
锄头
小麦
西域商品
良种马
石榴
核桃
舞蹈
二、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
东南沿海港口
马来半岛
孟加拉湾沿岸
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马六甲海峡
中南半岛
①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②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
(中国的丝绸等物品转运至欧洲)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4.根据《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5.观察“商贸之路”“友谊之路”“文明之路”,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二、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6.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 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从中西交流方面考虑)
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成了汉朝的兴盛。
价值和作用: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二、丝绸之路
1.观看《西汉疆域图》并结合教材知识,找出汉朝政府在西域设置的管辖机构的名称、时间、职责和意义。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设置西域都护(西汉)
时间:
职责:
意义: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公元前60年(西汉)
①颁行汉朝的号令
②调遣军队
③征发粮草
④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2.根据班超的相关典故和图示,并结合教材知识,列举东汉政府是如何经营西域的?
三、对西域的管理
追溯历史两汉期,
甘肃玉门阳关西。
而今人们称西域,
那时小国被匈欺。
武帝统治有心计,
招募使者出西域。
企图联络大月氏,
共同对匈来夹击。
张骞两次出西域,
排除艰险建史绩。
沟通促进东与西,
历史意义了不起。
西域都护府设立,
新疆正式成辖地。
陆海两条丝绸路,
向西航行多贸易。
总结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对西域的管理
西域的范围: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广大地区
背景:汉武帝反击匈奴
两次通西域:时间、目的、经过、意义
西域都护
陆上丝绸之路
东汉
海上丝绸之路(开通时间、路线)
前提: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
路线:长安(往西)→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作用: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时间:公元前60年
职能:颁行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
意义: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班超出使西域:东汉明帝时,重建联系
班勇再次出使西域
课堂小结
1.(呼和浩特中考)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书》称此为“凿空”之举。此举( )
A.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B.建立了对西域有效的管辖
C.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D.促进了汉与西域友好往来
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是( )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
3.(柳州中考)“通过这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这句话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民族融合的加强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中外文明的交流
D
A
当堂达标
D
4.(宁波中考)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使中国的丝绸
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
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中国指南针传入朝鲜 ②罗马的玻璃器皿等传入中国
③中国茶叶、瓷器等远销美洲 ④中国活字印刷等技术传入欧洲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成都中考)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期,这条航线最远到达( )
A.马来半岛和六甲海峡 B.孟加拉湾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6.(营口中考)公元前60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C.班超出使西域D.丝绸之路的开辟
C
B
D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7.敦煌壁画泛指存在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有历代壁画
5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观察下列两
幅图片,回答问题。
(1)西域指的是大致今天我国哪一地区?图(a)绘制的是张骞拜别西汉哪位皇帝时的情景?张骞出使西域后,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图(b)为丝绸之路商旅图,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主要经过的地区有哪些?它的开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图(a)和图(b)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3)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主要经过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和西亚、欧洲。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汉武帝。西域各国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 目标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识读《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3.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重点 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都护。 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问设疑法、列表归纳法、小组讨论法、地图识别法。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丝绸之路》。 教师: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顺应了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需求,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了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将会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让我们一起走进《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来了解这条丝绸之路的历史吧! 教师 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张骞通西域 1.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出什么是西域? 答案: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观看视频《张骞出使西域》(见课件),识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通西域路线示意图》(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列表归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概况。 答案: 项目第一次出使出域第二次出使西域任务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发展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出发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结果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了意义了解到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互通有无,促进交流
3.识读张骞的相关图片,分析史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想象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折?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答案:①挫折: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②精神: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 过渡语:汉通西域中的张骞被称为“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而汉通西域最终又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通。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族与西域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条“丝绸之路”成了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那么,这条“丝绸之路”沿途都经过哪些地方?它的形成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什么作用?这都是我们在下面将要讨论的问题。 板块二 丝绸之路 1.识读丝绸之路的相关图片(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开辟的背景和名称来源。 答案:①背景: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使者开始互相往来,东西方的文化经济交流日趋频繁。②名称来源:汉朝对外输出的主要物品是丝绸,后世称之为“丝绸之路”。 2.根据《丝绸之路示意图》(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答案:长安(往西)→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3.观察图示(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汉朝与西域往来的物品及技术有哪些? 答案:①输出:丝绸、漆器等物品,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②输入: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 4.根据《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答案:①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②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5.观察“商贸之路”“友谊之路”“文明之路”,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答案: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6.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答案:①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成了汉朝的兴盛。②价值和作用: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过渡语:丝绸之路的开辟,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为了更好地加强对西域的经营,为保来往的安全通畅,汉朝也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西汉设置西域都护进行管理,东汉时派班超出使西域。 板块三 对西域的管理 1.观看《西汉疆域图》(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找出汉朝政府在西域设置的管辖机构的名称、时间、职责和意义。 答案: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根据班超的相关典故和图示(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列举东汉政府是如何经营西域的? 答案:①东汉明帝时,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②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③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结束语: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历史是大一统的汉朝政治、经济史的延续,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管理是张骞通西域的结果。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力强盛,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和往来,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沟通了中外文明。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板书 设计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含义 2.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 二、丝绸之路 1.路线 (1)陆上丝绸之路:长安(往西)→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开辟 2.作用: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设置西域都护 2.班超出使西域
当堂达标 见学案、课件,学案、课件同步使用
教学 反思 本节课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点评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张骞和班超的事迹,学习他们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采用了教师分析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加强对丝绸之路的记忆。同学们学习兴趣颇高,效果较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