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淝水之战
1.观看视频《淝水之战》和《淝水之战形势图》,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
一、淝水之战
时间:
地点:
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典故:
383年
淝水(今安徽寿县)
前秦87万 VS 东晋8万
以少胜多
东晋大败前秦
前秦很快瓦解,北方陷入混乱;东晋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一、淝水之战
东晋:
①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②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③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前秦:
①骄傲轻敌。
②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③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2.淝水之战苻坚拥兵80多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八公山
前秦军队虽然有80多万,但向南进军时前
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
有30万人。
隔着淝水,苻坚远望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本,
误以为都是晋兵,开始有所畏惧。这一情景被
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
淝水阵前溃退后,败逃的前秦士兵,一路上听见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因此昼夜不敢停歇。
淝水之战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观察《南北朝并立形势图》,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北魏的建立时间、民族、都城及统一北方的时间与影响。
439年
民族:
统一时间:
统一影响:
鲜卑族 拓跋部
时间:
都城:
4世纪
平城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格局的局面。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观看视频《北魏孝文帝迁都》和迁都形势图,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指出此项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1.孝文帝改革内容
494年迁都洛阳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2)根据图文资料和教材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迁都之后的改革措施
材料一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材料二
服饰: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代(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孝文帝带头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并分别为5个弟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
1.迁都之后的改革措施
姓氏:改鲜卑族为汉姓。
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3.影响
3.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带来了哪些影响?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2)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最主要的原因);
(3)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统治者的支持。
4.请你想一想孝文帝改革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5.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异同
项目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不同点 内容
目的
相同点 谈谈论论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都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实现富国强兵
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局面
侧重于法制创新
侧重于汉化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根据以下图片材料分析什么是民族交融?
汉族妇女蒸馍与烙饼砖画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以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
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01
03
02
04
05
06
生产生活
民族交融
政治制度
社会习俗
交融方式
民族心理
思想文化
2.根据图文资料和教材知识,列表归纳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的表现01
(1)生产生活:各民族相互学习
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北魏陶俑
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
汉人胡食画像砖
汉族妇女蒸馍烙饼图
胡床、方凳、椅子
汉人胡食
、胡人汉服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的表现02
(2)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北魏经典拓碑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的表现03
(3)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敕勒歌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敦煌飞天乐舞壁画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的表现04
(4)社会习俗: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魏晋墓砖画《采桑图》
魏晋墓砖画《犁地图》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的表现05
(5)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汉族妇女蒸馍与烙饼砖画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犁地图》
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材料一:胡床替代了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方式。
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大概意思:唐朝的崛起和兴盛,是因为加入了北方胡人的新鲜血液,投入到已经颓废的中原文化中,旧的弊端已经解决,新的机会重新开启,唐朝因此创造了空前盛世繁荣的局面。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
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根据图文资料和教材知识,分析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影响有哪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三、北方大区的民族交融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影响
背景: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
经过:南下进攻东晋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背景: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鲜卑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措施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淝水之战
意义: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方式
迁都洛阳
推行汉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
影响: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生产生活:各民族相互学习
政治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民族心理: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课堂小结
社会习俗: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
1.“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相关的这次战役是( )
A. 楚汉之争 B. 官渡之战 C. 长平之战 D. 淝水之战
2.(郴州中考)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东晋以8万精兵打败了号称有百万大军的前秦。东晋获胜的根本原因是( )
A. 前秦将士无心恋战,有意想输掉战争 B.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经济发展快
C. 前秦士兵不习水战,晕船怕水忙逃跑 D. 东晋将领指挥得当,火烧连营建奇功
3.(宿迁中考)《魏书·任城王传》记载:“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属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 )
A.平城文化落后 B.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
C.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 D.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D
B
当堂达标
B
4.(成都中考)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削弱了北魏实力
C.沿袭了鲜卑习俗 D.实现了南北统一
5.(安徽中考)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为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C.政权分立的加剧 D.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
6.(广州中考)研究发现,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慕容部从辽西主动迁到中原地区。后来,慕容鲜卑便从历史上“消失”,只留下“慕容”一词作为一个姓氏而存在。这一现象表明南北朝时期( )
A. 民族交融加强 B. 南北发展平衡 C. 经济破坏严重 D. 文学艺术繁荣
A
A
A
7.改革是人类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等。
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当时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概括当时民族融合的特点。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他”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3)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政权封建化加速;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2)方式上:民族交往的互相影响;北魏统治者主动政策。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少数民族也给汉民族带来优秀的思想文化。
(1)北魏孝文帝;迁都、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取汉族官制。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 目标 1.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并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制作表格、分析图片、问题探究。识读《淝水之战示意图》,分析淝水之战对阵双方的布阵态势,体会“草木皆兵”等成语的含义。 3.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重点 难点 重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难点:理解北方民族大交融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敕勒歌》(见课件)。 教师:“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同学们你知道这首民歌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吗?孝文帝就是这个少数民族的首领,他接受汉族文化,大力推行改革。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吗?在改革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阻力?又是怎样冲破这些阻力的?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教师 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淝水之战 1.观看视频《淝水之战》和《淝水之战形势图》(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 答案:时间:383年。双方:东晋与前秦。特点:以少胜多。结果:东晋大败前秦。影响:前秦很快瓦解,北方陷入混乱;东晋相对稳定,经济发展。典故或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2.淝水之战苻坚拥兵80多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① 前秦:骄傲轻敌;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②东晋: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过渡语:淝水之战后,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南下袭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而在战后,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这种局面随着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板块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观察《南北朝并立形势图》(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北魏的建立时间、民族、都城及统一北方的时间与影响。 答案:4世纪。鲜卑族。平城。439年。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格局的局面。 2.(1)观看视频《北魏孝文帝迁都》和迁都形势图(见课件),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指出此项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494年迁都洛阳。 (2)根据图文资料和教材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答案:①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服饰: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③姓氏:改鲜卑族为汉姓。④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3.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请你想一想孝文帝改革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答案:①改革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②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最主要的原因)。③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统治者的支持。 5.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异同。 答案: 项目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不同点内容侧重于法制创新侧重于汉化目的实现富国强兵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局面相同点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都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过渡语: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交融,促进了社会发展。魏晋以来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让我们继续学习下一板块了解民族交融的史实。 板块三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根据以下图片材料(见课件)分析什么是民族交融? 答案: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2.根据图文资料(见课件)和教材知识,列表归纳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 答案: 生产生活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社会习俗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3.根据图文资料(见课件)和教材知识,分析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②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淝水之战中前秦的失败,致使北方地区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顺应民族交融趋势,进行了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吸收借鉴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汉化,共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板书 设计 一、淝水之战 1.概况 2.影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与统一 2.改革的内容 3.改革的作用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民族交融的表现 2.民族交融的影响
当堂达标 见学案、课件,学案、课件同步使用
教学 反思 本节课采用探究学习法。在授课时,采用《淝水之战示意图》分析淝水之战的概况,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淝水之战的形势。对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主要采用了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补充的方式突破重点。具体分析民族交融的表现、特点及影响时,采用分组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