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1《百年孤独(节选)》名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1《百年孤独(节选)》名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5 20:2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百年孤独(节选)》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知能对标】
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
第8课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狄更斯 学习理解能力: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 实践应用能力: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运用 创新迁移能力: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小说叙事技巧考查 2.小说语言风格鉴赏 3.小说情节变化梳理 4.小说人物形象赏析 5.小说环境描写作用 6.小说标题结构作用
第9课 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
第10课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
第11课 百年孤独(节选)/加西亚·马尔克斯
【课文内容分析】
一、层次、结构、内容
《百年孤独》以虚构的马孔多小镇为叙述背景,描写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老布恩迪亚为逃避被他杀死的邻居的冤魂的纠缠,携妻出走,在一片荒原上建造了马孔多村,晚年由于精神失常死去;小儿子奥雷里亚诺上校发动了32次起义但都被政府军镇压,躲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最后厌倦了战争,自杀未遂,回家制作小金鱼打发残生;孙子阿尔卡蒂奥被反对党党徒枪杀;曾孙女蕾梅黛丝身披被单被一阵风刮上天而消失;曾孙阿尔卡蒂奥二世从运送罢工工人尸体的火车上逃回,下车后遇到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六世孙布恩迪亚和姑妈乱伦,生下一个带猪尾巴的孩子——这个家族的第七代——后来被一群蚂蚁拖往蚁穴。最后,吉卜赛老人的预言应验:马孔多被一场飓风卷得无影无踪。马尔克斯写了马孔多的历史变迁,也用大手笔暗喻了拉丁美洲人民在血与火中挣扎的历史。
课文以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的到来为始,以梅尔基亚德斯死后新的吉卜赛人的到来而终,中间还穿插着几次吉卜赛人来到马孔多的经历。随着吉卜赛人每次带来的“发明”不同,布恩迪亚进行科学钻研和探险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受其影响,布恩迪亚甚至想率领众人整体迁移,离开马孔多。虽然最后由于乌尔苏拉的阻拦没有实现,但他的注意力立即转向现实生活中对孩子的科学知识教育,吉卜赛人所唤起的探知科学知识和外在文明世界的兴趣和探究,一如既往,不曾有一丝一毫的减少。应该说,课文对布恩迪亚痴迷于科学实验的描绘,强调了马孔多人对外来科学与文明的向往和追求。
二、总体写作特色
1.魔幻现实主义
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孔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再如写政府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里扔掉,那辆火车竟有200节车厢,前、中、后共有3个车头牵引!作家似乎在不断地变换着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象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故事内容错综庞杂,故事主人翁第二代、第三代常常采用相同的姓名,在阅读过程当中,如不一一记录人物的复杂关系,会出现错觉,甚至产生第十章人物已死去,第四十章人物复活的荒诞想法。而作者正是抓住了相同姓名多代复杂关系的延续,一代又一代重复感加深整篇小说的魔幻孤独色彩。
2.神话、典故的运用
印第安传说、东方神话以及《圣经》典故的运用,进一步加强了本书的神秘气氛。如写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的鬼魂日夜纠缠布恩迪亚一家,便取材于印第安传说中冤鬼自己不得安宁也不让仇人安宁的说法;有关飞毯以及美人儿蕾梅黛丝抓住床单升天的描写是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的引申;而马孔多一连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则是《圣经·创世记》中有关洪水浩劫及诺亚方舟等故事的移植。拉丁美洲的民间传说往往带有迷信色彩,作家在采用这些民间传说时,有时把它们作为现实来描写;如好汉弗朗西斯科“曾和魔鬼对歌,击败了对手”;阿玛兰姐在长廊里绣花时与死神交谈等。有时则反其意而用之,如写尼卡诺尔神父喝了一杯巧克力后居然能离地12厘米,以证明“上帝有无限神力”等,显然是对宗教迷信的讽刺和嘲笑。
3.象征主义手法
书中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比较成功且有意义的,应首推关于不眠症的描写。马孔多全体居民在建村后不久都传染上一种不眠症。严重的是,得了这种病,人们会失去记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在物品上贴上标签。例如他们在牛身上贴标签道:“这是牛,每天早晨都应挤牛奶。奶应煮沸后和咖啡混合,可得牛奶咖啡。”这类例子书中比比皆是,作家意在提醒公众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4.独创新颖倒叙手法
另外,作家还独创了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例如小说一开头,作家就这样写道:“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家显然隐匿在“现在”的叙事角度。紧接着,作家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回到马孔多的初创时期。这样的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出现,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给读者造成新的悬念。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凝重的历史内涵、犀利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文化反省、庞大的神话隐喻体系是由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神秘语言贯串始终的。有的评家认为这部小说出自8岁儿童之口,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颇感欣慰。这是很深刻的评判目光。因为这种直观的、简约的语言确实有效地反映了一种新的视角,一种落后民族(人类儿童)的自我意识。当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观者的眼泪,“愚者”自我表达的切肤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与分析,更能收到唤起被愚弄者群体深刻反省的客观效果。
《百年孤独》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拉美世界只有博尔赫斯等少数作家可以媲美,而且在世界各地掀起了拉美文学风。魔幻现实主义也被认为是具有创意的写作手法之一。
三、教学价值
《百年孤独(节选)》是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文章,这篇小说讲述了一座虚构的城镇“马孔多”里一个家族的百年历史,借此展现了拉丁美洲人民几个世纪的生活和奋斗历程。本课节选的这一部分,写的是马孔多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这个偏远、闭塞而又宁静的小村庄,随着商道的开通,开始卷入外部世界的纷纷扰扰。作者通过“失眠症”造成“失忆”这一如真似幻的情节,表现出了马孔多在文明洪流前受到的巨大冲击。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要注意思考故事情节的象征意味,并由此了解小说是如何透过日常生活的书写来展现宏大的历史的。阅读时,要注意体会“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带来的特殊审美感受。同时,体会本文摇曳生姿的语言特点。
【学情整体分析】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一直以来是学生阅读的难点,它对现实的扭曲与改造及其深邃的思想给学生的深入理解设置了阅读障碍。因此,本课就要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从人物和写作风格入手,接触并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魔幻之处与现实之处,从而将小说情节和主题联系起来。
学情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活动准备】
一、任务专题设计
1.分析内容——鉴赏经典人物形象;
2.探究主题——把握深层主题“孤独”:
3.学习技法——掌握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
4.洞悉价值——感受小说的时代魅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马尔克斯生平及其作品,了解“魔幻现实主义”,积累文学常识。
2.梳理主要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3.分析本文的象征意味,以及本文是如何体现“魔幻现实主义”的。
4.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探讨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设计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要注意思考故事情节的象征意味,并由此了解小说是如何透过日常生活的书写来展现宏大的历史的。阅读时,要注意体会“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带来的特殊审美感受。同时,体会本文摇曳生姿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方法建议
启发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练习教学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把握“魔幻现实主义”写作风格。
难点:
探索人物的性格深度,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探讨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
六、教学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本课目标和核心素养落实
语文核心素养和本课目标对照
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与语感 从语言、情感、技巧方面学习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整合与语理 细读小说,梳理小说情节和情节中表现出的人物性格、心理等变化
交流与语境 能就小说不同层面进行鉴赏,与同学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 直觉与灵感 感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风貌
联想与想象 联系自身,感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孤独” 意义
实证与推理 理解魔幻现实主义,挖掘深层意蕴
批判与发现 能在小说鉴赏方面有自己的评价和见解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验与感悟 感受小说魔幻而神奇的叙事风格
欣赏与评价 对小说叙述、人物、语言、主题等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和学习
表现与创新 尝试创作小小说
文化传承与理解 意识与态度 鉴赏与审美精神
选择与继承 通过小说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探寻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
包容与借鉴 通过小说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感受多种多样的文化风貌
关注与参与 用小说中的精神反观自身
八、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导入
导入语一:
历史的发展总是夹带着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当一个闭塞的小村庄被卷进世界文明的浪潮,被迫前行时,又会发生些什么呢?今天,让我们跟着马尔克斯一起,走进那个如梦似幻的“马孔多”,一探究竟。
导入语二:
疫情期间,《霍乱时期的爱情》再次成为畅销书,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他的另一部作品和《霍乱时期的爱情》风格迥异,也正因那部作品,他被誉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那部伟大的作品就是《百年孤独》。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马尔克斯的脚步深入那个荒诞而魔幻的世界。
教学策略:导语一还原故事发生的语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导语二通过学生熟悉的作品,引起其对同一作家的另一部作品的好奇心。
设计意图:导入语为教师提供延伸素材,引发学生对优秀作家经典作品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批判赏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欣赏与评价的学科素养。
二、教学精讲
步骤一、分析内容——鉴赏经典人物形象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生动地塑造了布恩迪亚家族中各成员的形象。
他们有着鲜明独特的性格,在书中找不到任何两个人的性格是相似的;同时,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是真实世界中人类的缩影。
任务设计
请学生预习课文,并提前把握人物性格及特点,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文中片段,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结束后请学生谈谈对自己扮演的形象的认识。
1.小说中塑造了母亲乌尔苏拉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明确
乌尔苏拉是小说中塑造的一个理想的女性形象。
(1)有爱心。收养了孤儿丽贝卡,并想办法治好丽贝卡的食土症。
(2)睿智。发现丽贝卡的失眠症后,将她和其他孩子隔离开,防止传染;熬制乌头汤来治疗失眠症。
(3)严慈并济的母亲。丽贝卡有吃泥土的恶习,而且还拒绝吃药,这让乌尔苏拉在对她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又加上了皮带抽打,使她逐渐显出康复的迹象。
2.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马孔多的建立者,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形象特点。
明确
(1)很有智慧和远见。镇上拒绝吉卜赛人,但是他欢迎吉卜赛人前来,认为他们具有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在失眠症蔓延开来的时候,他成功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
(2)很有领导才能。他带领人们创建了马孔多镇,并能够整治市镇,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教学策略:1.先学后教。要求学生自读理解,在自读的过程中,理解布恩迪亚家族成员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感受他们麻木地在时间的轮回和反复中毫无意义地蹉跎岁月的孤独,借此培养学生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的学科素养。
2.活动学习。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小说中人物的特点。
细读分析——情境体验——立体还原形象。
设计意图:从教材出发,将学生带到实际情境中,增强其阅读体验感,进一步领会人物精神,提高学生领会理解和批判赏析的能力。
步骤二、品读语言——把握“孤独”主题
1.课文最后对马孔多人患失眠症的描写,有何寓意?
明确
布恩迪亚一家患上了失眠症,并且这种失眠症传遍了全镇。显然,这段描述不是小说中的随意插曲,其间,包含着作者深刻的寓意,作者是要借助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告诫世人不要忘记民族的历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摆脱孤独必须靠自救。要摆脱民族落后状况,只有靠自救,靠本民族主动地吸收外来的文明,而不能大开国门以外族文明的入侵来达到改良的目的。所以,如何抵制外来“文明”的入侵,如何在正确吸收外来文明成果时而不丧失自我,靠自己的力量繁荣本民族的经济,摆脱孤独走向文明,是《百年孤独》给我们的又一思考。
2.文中哪些方面反映了“孤独”?
明确
在布恩迪亚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怀和支持。布恩迪亚忙于整治市镇,乌尔苏拉忙于照看家庭;长子阿尔卡蒂奥离家出走,次子沉默寡言,沉浸于自己的研究中;丽贝卡自始至终内心都是孤独的。
教学策略:通过更深层次的学习,对古老的家族进行观照和审视,体会文章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从而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提升实证与推理、体验与感悟的学科素养。
设计意图:马尔克斯写作《百年孤独》,目的是以马孔多的历史映射拉丁美洲的历史与现实。因此,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思考,领会作者的深意。
步骤三、学习技法——掌握魔幻现实主义
1.对比阅读,理解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呈现《霍乱时期的爱情》片段,请学生对比同一作家不同作品整体叙事风格的异同。
五十岁前,他对自己内脏的大小、重量和状况不大了然。但是一过五十,渐渐地,每当他在午睡之后闭着眼睛躺着的时候,内脏的一切情况他都能体察得到,甚至能感到那正在跳动的心脏,神秘的肝脏,奇妙的胰腺。他发现就连比他年长的老人都比他年轻。在他的同代人中,他已是留在世上的最后一人了。
她实在不愿他在明了这一点之前就离开人世。她感到有一种强烈的难以抵制的愿望,希望同他重新开始生活,以便互相表达长期压在心头尚未出口的话,把过去没有安排妥当的事情重新做好。
现在,她要独自面对自己的命运了。在这以前,她从未完全意识到她年满十八岁时发生的那场悲剧的轻重和后果。这场悲剧她必须一直演下去,直到她死去为止。
明确
《霍乱时期的爱情》描写现实,令读者真实可感。而《百年孤独》中外部文明对马孔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是魔幻化的,如奥雷里亚诺沉溺于金银艺实验,他能发表预言,又如丽贝卡的怪癖及失眠症和失忆症的蔓延等。既有现实的影子,也有魔幻虚构的成分。这些奇幻的因素与真实的描写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一个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营造了神秘气氛,增添了拉丁美洲独特的地域色彩。
2.合作探究:小说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
布恩迪亚家族象征着整个拉丁美洲,这个家族的兴衰象征着拉丁美洲的兴衰。阿拉伯人沿商道进入马孔多,意味着文明对此地的冲击。失忆症象征着人们对历史的遗忘,贴在物品上的标签则象征着自欺欺人的历史教育。马孔多居民遗忘了事物,遗忘了生活,也遗忘了历史,变得麻木不仁。
3.乌尔苏拉“认定儿女们的怪癖与猪尾巴同样可怕”,结合你对全书有关章节的了解,谈一谈“猪尾巴”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
明确
(1)乌尔苏拉的一位姑妈嫁给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一位叔父,生出的儿子就长有一条猪尾巴。布恩迪亚家的第六代是梅梅送回的私生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他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姨母阿玛兰姐·乌尔苏拉,后来阿玛兰姐·乌尔苏拉生下了一个男孩:“他是百年里诞生的布恩迪亚当中唯一由于爱情而受胎的婴儿。”然而,他身上竟长着一条猪尾巴。小说中交代,这是布恩迪亚家族因近亲结婚而带来的遗传病,产下的婴儿可能会长猪尾巴。
(2)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带尾巴的小孩会让我们想到返祖。返祖意味着倒退、落后、原始状态。马孔多人显然处于原始的生活状态,他们缺少必要的社会规范或者说他们还处于愚昧的生活状态中,又或者说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科学和发展的规律,不懂得什么是文明,不懂得社会的发展必须杜绝乱伦、近亲结婚。“猪尾巴”的描写反映了拉美人生活中愚昧的一面。这象征着拉丁美洲真实的一面。这样自恋、自我满足的民族,如此“混乱”的拉丁美洲,正是从“猪尾巴”这一形象中折射出来的,也就是从布恩迪亚家族怪胎中折射出来的——畸形的新老殖民主义者蹂躏下的拉丁美洲。第一个猪尾儿出现,他们意识到了恐慌,但他们没有总结原因,没有改进,没有进步,历史依然继续上演,直到布恩迪亚家族最后一代猪尾儿的出现,这如同是一个圆圈,又回到了第一代的状态,历史似乎是打了一个转,又回到原地,历史是没有进步的,是停滞不前的,人民依然如故。
教学策略:1.深度学、重推理。在理解“孤独”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想通过对马孔多的描写,展现整个拉美大陆百年来封闭保守、停滞不前的历史,以期探讨民族的振兴之路。此设计可以提高学生批判赏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包容与鉴赏的学科素养。
2.深度学习。结合文本细读,进一步探究学习“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提高分析综合、发现汇总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象征意义的分析,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是把现实放到一种魔幻的环境和气氛中,再加以客观、详细的描写,给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却又始终不损害现实的本质。这样的深度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领会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其直觉与灵感、批判与发现的学科素养。
三、板书设计
教学策略:通过合理严谨的板书设计,展示课文的叙事脉络,把握内在的逻辑关系,帮助教师展开教学,也使学生能及时记录学习内容。
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