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课件 单元写作:尝试创作小小说(课时2)(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课件 单元写作:尝试创作小小说(课时2)(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5 22:3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尝试创作
小小说
单元写作
佳作展示
2
名师点评
3


CONTENTS
1
写作指津
写作指津
本册课本的第三单元是外国小说单元,同是小说单元的还有必修下册的第六单元。两个小说单元安排的教学重点不同,但是具有学习的延续性。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引导学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能够从情节、人物、环境等角度欣赏小说;本册第三单元引导学生除了从情节、人物、环境角度欣赏小说以外,还能继续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总结小说的艺术特点、提升鉴赏小说的能力、尝试写小小说。
同学们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联系阅读过的中国小说,比较中外小说在内容、主题、艺术手法上的区别与联系。下文所举实例也将结合我们所学过或读过的小说,写作小说赏析(可不局限于本单元的几篇小说),并尝试创作小小说。
尝试创作小小说
小小说,小而精巧,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写小小说就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应该在“小”字上苦心经营。在高中写作实践中,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编写小小说,能使学生感觉更敏捷、文笔更凝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怎么写好小小说呢?
(一)善于发现,深入思考
小小说的特点是以小见大,简约而不简单。它的字数只有几百字到一千多字,但却能通过撷取生活中的一个镜头、一个场景甚至是一个瞬间,勾勒出某一人物的精神面貌,甚至能让读者窥测到一群人乃至一个社会的生存状态。所以,它能用简洁的文字与笔法来描述和揭示生活丰厚的内涵。因此,要想写好小小说,必须留心观察、深入思考生活,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掘出
不寻常的思想意义。
(二)精心选材,集中刻画
要学会精选生活场景,以独特的眼光去挖掘、透视,以小见大,在故事中折射人生百态,揭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小小说要想用最少的信息展示丰富的内容,构思时须选准角度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时代风云,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小小说中集中刻画的主要人物通常只有一两个,次要人物很少,人物间的关系也不复杂,所以要集中通过这一两个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冲突展开故事情节。小小说贵在短而精,切不可在无谓的细节上浪费笔墨,要在突出主题或使人出乎意料的情节上重点着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要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三)构思奇特,方法多样
小小说在构思上要追求悬念迭出、一波三折,在创作方法上也追求多样化下面是借鉴本单元作品中的一些创作手法,大家可以学习了解。在创作小小说时,如果方法使用恰当,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矛盾冲突:外在冲突与内在冲突
外在冲突,比如聂赫留朵夫向玛丝洛娃请求赎罪受挫,圣地亚哥遭遇凶猛的鲨鱼的攻击。内在冲突,往往是由外在冲突引起的,反映了人物内心存在的矛盾,比如聂赫留朵夫在请求赎罪时内心产生动摇、退缩,“精神的我”和“兽性的我”展开斗争;圣地亚哥在搏斗中产生厌倦、焦虑的情绪,通过不断否定来激励自己。冲突是情节发展的动力,也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基础,它会使你的故事富有张力,更引人入胜。
冲突其实就是人物强烈的愿望受到各种阻碍,既有来自外部社会、自然环境的,也有来自内在道德、价值观念的。在创作前,可以将人物的愿望写出来,愿望可以是一件事物、一个地方、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种心境、一种品性。然后设想:可以设置哪些障碍?障碍源自哪个激发事件?障碍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哪些影响?障碍会使人改变原先的愿望吗?
人物的愿望会随着遭遇、成长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往往就是设置障碍的关键,比如聂赫留朵夫看到玛丝洛娃后感到内疚,产生了想去监狱探望请求赎罪的愿望。愿望的变化,引起了新的冲突,我们要善于从愿望的变化中找到冲突的切入口。
2.叙事视角:全知视角与人物视角
叙事视角,是指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本单元四篇小说主要运用了两种叙事视角:全知视角与人物视角。
全知视角,就是无所不知、无处不在的全方位视角,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复活》《老人与海》和《百年孤独》采用的都是全知视角。
人物视角,就是以故事中的人物为叙述者,让读者直接进人叙述者的内心,通过叙述者的所见所闻,自然地把故事中的人物和情景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种视角很容易拉近读者与叙述者的距离,真切地体验和经历叙述者的一切所思所想,如《大卫·科波菲尔》采用的是人物视角。
一般来说,讲故事之前需要考虑采用何种视角更有利于叙事的展开。叙事视角的选择,决定着叙事内容的呈现,对叙事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小小说创作的评价
方面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主题立意
正确鲜明,积极向上;能表达对现实人生的思考,或展现现实生活的侧面;集中深刻,新颖独特,隽永含蓄
正确鲜明,积极向上;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对现实人生的思考,或展现现实生活的侧面;努力追求深刻、新颖,努力追求含蓄隽永
思想内容不鲜明,格调不高;缺少对现实人生的思考,或缺少展现现实生活的侧面;缺乏深度,机械突兀
方面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情节结构
脉络分明,构思巧妙;冲突悬念,跌宕起伏
脉络分明,构思比较巧妙;有冲突悬念的设置
脉络不够分明,构思不足;缺少冲突悬念的设计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鲜活,特点突出;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典型意义
人物形象比较鲜活,特点比较突出;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典型意义
人物形象不鲜活,特点模糊;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具有典型意义
(续表)
方面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叙事艺术
合理运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与空间;灵活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等叙事方法
比较合理运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与空间;能够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等叙事方法
运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与空间不当;不能恰当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等叙事方法
(续表)
方面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语言风格
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句式灵活,富有表现力
用词比较准确,有生动形象之处,句式有变化,有一定的表现力
用词不够准确,不够生动形象,句式缺少变化,表现力欠佳
(续表)
佳作展台
悲伤与美的交织
若谈起《边城》,想必许多人会形容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我认为这份美的内涵是复杂的,它有一分温情的美,有一分凄凉的美,还有很多很多……我想对美的思考正是作品的主旨之一吧。
作品的背景是一个偏远的小镇,这里民风淳朴。作者把镜头定位在了几个主要的角色上。翠翠是个青春少女,纯真善良。老船夫工作尽职尽责,重义轻利。大老、二老为人正直,为他人考虑;资财雄厚的船总也为人忠厚。就这样,小说中的人物似乎都在幸福地活着。
然而,一个误会的悲剧却出现了。大老的出走遇难、老船夫的心累、二老与翠翠的相隔,这些事情纷纷发生。是什么造成了悲剧?是谁有错吗?好像并不是。引发上述事情的并非是人之恶,相反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大老爱翠翠,却因也爱弟弟而选择了出走;二老爱哥哥,因大老的死,二老不免心中对老船夫有了些误会;老船夫爱翠翠,因误会而产生自责懊悔的情绪;二老爱
爱翠翠,因误会而产生自责懊悔的情绪;二老爱翠翠,但也因背负着一种对哥哥的愧疚而远行。一切的折磨似乎都是因为故事的主要角色翠翠有一颗善良的心,误会的根源也不过是未能及时发现并回应感情。这种不太成熟的心有一种青春的质朴。就这样,不论“悲”的根源也好,“悲”的发生过程也好,谁都没有错,只不过是一种人心的“美”无意间转化为了“悲”。
人是有局限性的。由于不能站在全知视角认清事物的全貌,人们只能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用善良的心去面对阴差阳错的误会产生的悲凉。
假使翠翠能够不逃避自己的感情,假使二老能直接明白老船夫的苦心……也许悲就可以避免了。但是,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故事中的人们只能面对现实。我们可以看到杨马兵来照顾翠翠,船总也同意把翠翠
接进家中,所有人都在以一种善心,尽自己努力去面对这种困难的处境。小说的尾声,坍圮的白塔重建了,最后一句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结束。这些故事里的人们在经历过悲伤后,仍以一种坚强乐观的姿态迎接未来的生活,这是一种生命不息的美。
《边城》有人心的美、人情的美,最深层的是坚强的美。有勇气坚守美并面对苦痛,在悲伤中仍不失去善良的心,这便是对美的深刻诠释。悲从不会掩盖美,在悲中展现美、发扬美是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
名师点评
本文作者通过探究小说情节冲突的原因,分析人物性格的本质,理解认识小说的主题,发现这一切误会的根源都是人们心中最青春质朴的真与善,作者把情节的“悲”与人性的“美”放在一起,进行了辩证统一的分析与思考,看到了苦难生活中生命不息的坚强之美。
名师点评
让读者不禁理解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用美去呼唤美的创作意图。在作者田园牧歌式的笔触中,我们感受到了小说主题中蕴含的生命的韧性与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