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课件 单元写作:小说的赏析与创作(课时1)(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课件 单元写作:小说的赏析与创作(课时1)(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5 22:3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小说的
赏析与创作
单元写作
佳作展示
2
名师点评
3


CONTENTS
1
写作指津
写作指津
本册课本的第三单元是外国小说单元,同是小说单元的还有必修下册的第六单元。两个小说单元安排的教学重点不同,但是具有学习的延续性。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引导学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能够从情节、人物、环境等角度欣赏小说;本册第三单元引导学生除了从情节、人物、环境角度欣赏小说以外,还能继续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总结小说的艺术特点、提升鉴赏小说的能力、尝试写小小说。
同学们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联系阅读过的中国小说,比较中外小说在内容、主题、艺术手法上的区别与联系。下文所举实例也将结合我们所学过或读过的小说,写作小说赏析(可不局限于本单元的几篇小说),并尝试创作小小说。
1.感受典型人物形象
学写小说赏析
(一)多角度赏析、评价小说
赏析小说时可以从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文章 内容 情感
《祝福》
祥林嫂重复叙说狼吃阿毛的事情
读者会从中感受到祥林嫂失去爱子的悲痛
文章 内容 意义
《复活》
聂赫留朵夫鼓起勇气到监狱与玛丝洛娃会面的情景,以两人的对话和大量的心理描写构建主干内容
刻画了男、女主人公走向“复活”的心路历程
(续表)
在划分情节结构的基础上,从矛盾发展的角度分析情节的走向,并从中感受人物形象的深刻意义。
文章 内容 意义
《老人与海》
营造了老人与大马林鱼、老人与鲨鱼、老人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
在这些矛盾冲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圣地亚哥除了具有众所周知的“硬汉”形象以外,还有更为丰富饱满的形象特点
从典型细节的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文章 内容 意义
《复活》
托尔斯泰塑造玛丝洛娃的形象时,牢牢抓住其“笑”的特点
从笑的意味中诠释人物性格
文章 内容 意义
沈从文的《边城》
对翠翠生活的茶峒山水的描写
不仅揭示了“翠翠”之名的由来,也暗示了翠翠单纯活泼、天真善良的性格特点
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地理风貌等自然环境的描写所制造的气氛中感受人物的情趣和心境;从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塑造典型性格的写作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其中,用间接描写塑造典型性格,就是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的典型性格,就是通过描写华连卡相关的动作、神态、语言,从而间接塑造出来的。当然,塑造典型性格最常见的还是用直接描写的方法,即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正面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活动,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2.把握情节线索
塑造人物形象不能脱离故事情节。如果脱离故事情节来描写人物,即使描写得非常细致,也毫无意义。同时,故事情节又必须服务于对典型性格的塑造。故事情节越典型,越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越有利于典型性格的塑造。反之,如果写作脱离对典型性格的塑造,就算故事情节再曲折生动,也同样毫无意义。优秀小说总是以特定的故事情节进行典型性格的塑造。
如《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搏斗、与鲨鱼搏斗的故事情节,就很好地起到了为塑造圣地亚哥
这个典型“硬汉”的性格服务的作用。
小说中的情节往往是构成故事结构的重要线索。叙述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等。顺叙是基本的叙事方法,即按照事件发生的客观顺序自始至终地娓娓道来。倒叙则是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叙故事情节。《祝福》就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插叙是在顺叙的故事情节当中,插入叙述一些相关内容。
倒叙、插叙都是与顺叙配合使用的叙述方法。
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既要着意体会倒叙、插叙在具体作品中的表现力量,又要把倒叙、插叙部分还原于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之中,展现出故事情节和矛盾斗争的发展进程,尤其要把鉴赏故事情节和鉴赏典型性格统一起来。
3.分析环境描写
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是社会环境。
分析环境
首先应注意,社会环境往往包含复杂的因素。例如,鲁迅在《祝福》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展开后涉及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问题;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人心冷漠问题,又有社会落后问题。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中,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其次,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其中的社会历史内涵。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这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力量及其观念。例如,《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时,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时,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此,在欣赏时,我们要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感受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感受到迷信观念。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认识到作品中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4.主题的鉴赏
要正确理解一部作品,有必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背景。小说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总是与作者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
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都是为了完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既是作者生活经验的结晶,也是作者的生活态度的形象体现。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小说描写不能脱离人物活动的形式——情节,而情节包含着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当然,故事的中心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样发展、怎样解决,无不体现着作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从这些看法中理解主题同样也是小说鉴赏中被经常运用的方法。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例如,托尔斯泰《复活》的结局的最初版本是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一起去了国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托尔斯泰几经修改,最终定为玛丝洛娃拒绝了聂赫留朵夫,而选择和“政治犯”西蒙松在一起。大家可以通过探讨此结局改动的原因来思考《复活》的主题思想。
虽然作者不会将小说的主题直接表达出来,但作者在行文中总是要对自己所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现出一定的褒贬倾向或情感色彩。判断作者的这种情感色彩,是理解作品主题时不可缺少的一环。
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小说的主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小说诸多要素紧密相关的整体体现,包括作品中的每一个标点和作品里的总体气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作品看作小说主题具体的象征物。正因为如此,理解小说主题的方法也不仅限于以上谈到的几个方面,而应当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小说的方方面面无不闪耀着主题的光彩。
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中最能体现作者风格的地方之一便是语言。鉴赏小说语言,要注意用词、修辞、语法。
5.品味语言特色
一般而言,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在语境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句意甚至文意,能体现一个句子乃至全篇的主旨,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因此,理解作者用词的巧妙和意图,是鉴赏的关键所在。
修辞方法的使用能使词语、句子的意义和感彩发生变化,能更加有力地表现作者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更丰富多彩地体现语言的灵活性和生动性。
语法特征往往表现为句子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抓住了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抓住了语句的含义及作者的感情倾向,也就能使含蓄抽象的语义得到具体的显露。
例如,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描绘别里科夫的死因时这样写道:“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安然无恙”一词用得巧妙无比,既达到了讽刺效果,也说明了别里科夫不是摔死的。
原来他滚下楼去时,刚巧被上楼的女士看到。政府告示上没说教师可以“滚下楼”,而现在他“滚下楼”了,又被女士们看见了!这件事“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于是别里科夫被活活吓死了,文章主旨也就凸显出来了。
那他为何而死?
再如,鲁迅在《祝福》中描绘祥林嫂的这句话:“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作者把一个较长的陈述句拆为六个短句,像特写镜头,形象具体地写出了祥林嫂沦为乞丐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的标题有其表面意义,还有其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经典的小说,其标题的意蕴非常丰富,大家可以通过探究小说标题意蕴的丰富性来把握小说的整体意旨。
优秀的小说,其标题大多富有魅力、耐人寻味。
6.标题的魅力
赏析文章一般采用叙、析、评相结合的方式。
叙,就是对作品内容进行引用、转述或概述;析,就是针
对所叙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要有针对性;评,就是在分析的
基础上得出结论、作出评价。评析时,可尝试使用一些专业术语,结构安排要简明、清晰,在开头明确提出赏析的要点,然后围绕要点层层展开,每一层都要做到叙、析、评相结合。
(二)赏析文章的写作要点和结构安排
(三)小说赏析的评价
方面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紧密围绕赏析要点,对作品内容进行准确丰富的引用、转述或概述
围绕赏析要点,能对作品内容进行引用、转述或概述
围绕赏析要点不紧密,缺少对作品内容的引用、转述或概述
方面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紧密围绕赏析要点,对所叙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针对性强
围绕赏析要点,有对所叙内容的分析,针对性比较强
围绕赏析要点不紧密,对所叙内容缺少分析,针对性不强
(续表)
方面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紧密围绕赏析要点,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作出评价;有个性的理解认识,新颖独到;尝试使用一些专业术语
围绕赏析要点,能够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作出较为正确的评价
围绕赏析要点不紧密,在分析的基础上不能得出或缺少结论,不能作出或缺少评价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