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多样的文化》综合素养测评(A)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倔强(juè) 梦魇(yǎn) 监生(jiàn) 湍急(tuān)
B.越趄(jū) 造诣(zhǐ) 馔玉(zhuàn) 欢谑(xuè)
C.畏蒽(xǐ) 刹那(chà) 空穴来风(xué) 颓圮( pǐ)
D.荆杞(qí) 戍守(shù) 桅杆(wéi) 包庇( bì)
2.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俨然 惊皇 朱拓 吮吸
B.陨落 轻蔑 审慎 谨诺
C.督过 觳秫 庖厨 盗跖
D.错堪 遮掩 鞭挞 暴虐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通过脚踏实地地______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发挥出来。
②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______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③象征主义经常用______难解的语言和形象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借以暗示这种虚幻的“另一世界”。
A.躬身 踌躇满志 艰涩
B.躬行 自鸣得意 艰涩
C.躬行 踌躇满志 晦涩
D.躬身 自鸣得意 晦涩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事实上,相当多的不逞之徒给官府制造了麻烦,受害最多的还是无辜百姓。百姓拥戴那些相对公正的忠良清官,所以侠助忠良也是顺应了民众愿望。
B.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要吸取教训。
C.刚从世锦赛载誉归来的年轻的羽坛名将,即使着便装上街,也同样是精神抖擞,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而视,暗暗喝彩。
D.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
5.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那个立足点可以使我们拉开与事情之间的距离。
②事情对人的影响是与距离成反比的,离得越近,就越能支配我们的心情。
③因此,减轻和摆脱其影响的办法就是寻找一个立足点。
④如果那个立足点仍在人世间,与事情拉开了一个有限的距离。
⑤我们便会获得一种超脱的态度。
⑥如果那个立足点被安置在人世之外,与事情隔开了一个无限的距离。
⑦我们便会获得一种明智的态度。
A.③①④⑤⑥⑦②
B.③①④⑦⑥⑤②
C.②③①④⑤⑥⑦
D.②③①④⑦⑥⑤
6.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 )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地恪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________
A.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B.家风即便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C.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D.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薇》和《离骚》分别选自《诗经》和《楚辞》。这两部作品分别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诗经》原称《诗》,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艺术手法上常用“赋”“比”“兴”。
B.《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这部小说创作于他的青年时期,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色彩最浓的一部,其中的女主人公是珂赛特。
C.天干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表达,地支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前人说“子时”为23:00 至次日1:00,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
D.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著述20余种、200 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郁达夫在南洋从事抗日活动,1945 年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之后不久,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8.下列各句关于所用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用夸张手法再次凸显了“套中人”的色厉内荏,既有力地鞭笞了其可厌可憎,又无情地嘲笑了其极端虚弱。)
B.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新旧两种事物的较量,揭示了沙皇专制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行将没落。)
C.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别里科夫怕冷、虚弱的性格。)
D.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形象的比喻,传神地描绘了别里科夫因他的威严受到嘲弄和挑战后气愤不安的情景。)
9.下列选项中,对于相关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在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中,姨婆教导大卫“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话可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做人箴言。
C.巴金的《家》是新文学的第一部畅销小说,它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了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
D.1831年,雨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一过程的开始阶段,是否都有矛盾存在 是否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都有矛盾运动
B.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琼斯9日在福克斯电视台一访谈节目中说,朝鲜官员表示希望与美国建立“一种新的、比较好的关系。”
C.当地负责人向总理报告说,通过加大投入,促进经济转型,加强生态清淤以及调水引流等措施,太湖治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D.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重点国产影片:《铁人》《南京!南京!》《大河》《高考1977》《邓稼先》等,已陆续在各地公映。
二、古诗文阅读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陇头水
[唐]于瀆
行人何彷徨,陇头水呜咽。
寒沙战鬼愁,白骨风霜切。
薄日朦胧秋,怨气阴云结。
杀成边将名,名著生灵灭。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诗人用行人的彷徨、陇头水的呜咽来渲染大战结束之后整个战场的气氛。
B.诗歌善于运用意象来表情达意,如颔联用“寒沙”等意象来表现战场的惨况。
C.颈联实写天气情况:秋日朦胧晦暗,由死去战士的怨气聚结而成的阴云密布天空。
D.本诗是一首五言边塞诗,全诗描绘的场景寒冷阴森,透露出了悲惨愁苦的感彩。
(2) 本诗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4分)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然。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
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书为 ”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 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 ”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 ”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③,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 ”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④,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 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释①屹屹:同“吃吃”,勤奋不懈的样子。②青紫:古代公卿绶带之色,这里借指高官显爵。③轻儇:轻佻,不庄重。④弟子员:县学的生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然 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戚:忧愁
C.县吏怪其意气 怪:责怪,
D.见其面斥人过 面:当面
(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他坚持耕读,啸歌古人,悠然自得。
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
②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2)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__。 ( 黄庭坚《登快阁》)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4)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若夫______,________”描绘出了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写出了琅琊山间的朝暮景象。
(5)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不禁又想起了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我们可以用屈原《国殇》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来赞颂他们为国捐躯的革命精神,我们应铭记历史,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
(6)小张因查阅学习资料前往国家图书馆,途中发现自己走错了路,然后及时回到了正确路线上,对此,他用陶渊明的文句自我解嘲地说:“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14.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嫦娥五号探测器不仅要成功降落月球,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月面采样、月面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再入返回地球等多个首创性的任务环节。作为此次任务的核心关键之一,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封装是最引人注目的环节。与其他国家实施的月球采样相比,嫦娥五号独具特色,既要实现采样效率的提升,又要考虑到面向未来的技术积累。具体来说,这种独特体现在着陆区的选择和工作方式上,比如说,这次着陆的月球正面西北部风暴洋地区,是过去还没有人类的探测器到达过的。
首次月面采样,困难不少。月面采样装置是我国全新研制的,需要考虑飞行任务的困难以及探测器的测控、光照条件、电源等各种约束因素。采样期间还要面临月面高温工作环境及其他不确定因素。
完成月面工作后,嫦娥五号回家的旅程也是困难重重。第一道难关,就是首次月面起飞。在月面起飞,没有成熟完备的发射塔架,而且月球表面环境复杂,地月环境差异大。第二道难关是交会对接。上升器需要飞到月球轨道上,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把采集到的月壤转移到返回器。而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不仅在我国尚属首次,而且也是人类航天史上的第一次。
(摘编自《望“嫦五”奔月盼“采样”首归》,
《人民日报》2020年11 月25日)
材料二
这是在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背着陆后,时隔近两年中国航天器重返月球,也是人类探月活动中,40多年来首次去月球挖取“岩石土壤”。
嫦娥五号任务是一次高难度、高风险的深空探索之旅。但嫦娥五号任务的收获也将是惊人的。嫦娥五号的使命,可以看成是通过航天技术将来自月球的岩石土壤交到科学家手中的过程。对天文物理学家和行星科学家来说,嫦娥五号从月球挖回的物质,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了解月球的演变,甚至还能确定地球、火星和水星等行星表面的年代。与此同时,嫦娥五号任务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最终章,得以顺利完成,将意味着中国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的最主要的基本技术,尤其是掌握从月球返回地球的技术能力,将为载人登月、月球科研站的设想进行技术探路和铺垫,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来自月球的一块小小石头,包含着航天技术攻关和创新的努力,也是向航天强国建设迈出有力脚步的证明。
在航天征途上,为梦想而努力奔跑的不只是嫦娥五号。毫无疑问,科技的发展,就是沿着一个个梦想的阶梯拾级而上,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摘编自《 沿着梦想的阶梯拾级而上》,
《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5日)
材料三
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批准立项以来,聚焦“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龙”攻关攻坚,“一盘棋”协同推进,“一体化”迭代提升,实现了“六战六捷”。探月工程汇聚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团结协作的结果,传承弘扬了中国航天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优良传统和创新精神。
在嫦娥五号任务实施中,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航天机构,都以不同方式表示祝贺和赞誉,并期待进一步合作。
(摘编自《 嫦娥五号创造五项中国首次》,
《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了要成功降落月球,嫦娥五号探测器还要完成多个首创性任务,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封装是最引人注目的核心关键环节。
B.嫦娥五号在还没有人类探测器到达过的月球正面西北部风暴洋地区着陆,可以提升采样效率,并实现面向未来的技术积累。
C.月面采样后,嫦娥五号上升器需要飞到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这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首创。
D.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来的“岩石土壤”可以帮助科学家准确地了解月球的演化过程,确定地球、水星等行星的形成年代。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五号的使命,可看作是通过航天技术,着重完成“绕、落、回”三步骤,并将来自月球的岩石土壤交到科学家手中的过程。
B.继嫦娥四号首次月背着陆后,嫦娥五号开启了高难度、高风险的深空探索之旅,这意味着中国的航天强国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C.嫦娥五号任务圆满完成,将意味着中国掌握了月球无人探测的最主要的基本技术,将为实现载人登月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D.在立项后的十余年间,中国探月工程始终目标明确,协同推进,取得的成果令人瞩目,一些国家对此赞誉不绝,期待进一步合作。
(3)科技工作者们在中国探月工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五、语言文字运用
15.请把下面这段新闻报道压缩成一句话,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红砖瓦、燕尾脊,2021年2月20日,融入闽南特色建筑元素的福建漳州市金峰大桥正式通车。金峰大桥越九龙江西溪,有双向双幅8车道。大桥采用
“廊桥芗韵”设计方案,在主墩位置有两座横跨桥面、极具闽南特色的观江桥,跨径达54米;在人行道位置设可供行人驻足休憩的长廊和亭子。大桥全长1.6公里,主线桥梁全长1227米。该大桥是目前可查询到的国内跨径最大、最长的廊桥。大桥成为连接漳州金峰开发区与漳州高新区南靖县的一条重要南北向道路,大大方便了当地百姓出行。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类比是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之一。以树木作类比,一个事物之中,主要且重要的部分称为本,不重要的、附属的称为末。但是①________,则须由作此类比的人来作价值判断才可确定。一旦本末确定,也就形成了本末的两重关系。从重要性来说,②________;从相关性来说,两者是连带、因果关系。如果掌握了本,末也就自然得以掌握,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反之,③_______,这就是俗话说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个思维架构,显示了中国人重根源、重本质、生基础的态度。
六、写作
17.微写作
近日有人大代表建议设立“汉字日”,发挥中文在文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有媒体评价设立“汉字日”有利于掌握国际话语权、提升文化软实力。如果这一建议得以采纳,你觉得在“国家汉字日”这一天可以开展怎样的校园活动 请写一段文字说明你的活动设计。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 字左右。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3月23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22日,欧盟、英国、加拿大分别以所谓新疆人权问题为借口,宣布对有关个人及实体实施单边制裁。请问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希望他们明白,今天的中国不是伊拉克,不是利比亚,也不是叙利亚,更不是120年前的中国。外国列强架起几门大炮就能打开中国大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以“今日之中国”为主题写一篇演讲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与解析
1.解析:略。答案C
2.解析:略。答案B
3.解析:略。答案C
4.解析:略。答案A
5.解析:略。答案D
6.解析:略。答案C
7.解析:《巴黎圣母院》的女主人公是爱斯梅拉达。答案B
8.解析:略。答案C
9.解析:“言论”有误,应是记载“言行”。答案A
10.解析: B项,句末的句号应在引号外; C项,“加大投入,促进经济转型,加强生态清淤”之间应用顿号; D项,应删去“重点国产影片”后面的冒号。答案A
11.(1)解析:“颈联实写天气情况”分析错误,不全是实写,“由死去战士的怨气聚结而成的阴云”应是诗人的主观感觉,是虚写。答案C
(2)解析:本诗前三联写的是戍边战场上惨烈的场景!行人彷徨、战鬼、阴云、怨气、白骨,描写出了战场上凄惨的场景,给人以肃杀阴森之感。最后一联是对战争的目的进行揭示:边将的成名是用战士的牺牲换来的,体现出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求取功名的不正当途径的谴责,深深地表现出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诗歌前三联描写战后惨景,最后一联转为议论,指出边疆将领们不惜以千万人的生命为代价获取名利和地位。既表达了对士卒的同情,还谴责了那些庸腐贪婪的边疆将领,表现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12.(1)解析:略。答案C
(2)解析:“无法与他们交流”与原文中的“与之语,不答”在意思上不相同,从文意上看“不答”是“不想回答、理睬,或不愿回答、理睬”,而不是无法与他们交流。答案B
(3)解析:略。
答案:①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而使母亲忧劳呢
②自新就到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他哥哥藏在别的地方。
参考译文
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年少读书,聪明绝伦,文思敏捷,超出了其他人。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友们勤学不懈而无所获,自新随口而答,好像很平常一样。他性格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饰。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讽他的,把他看作是乡下人。同舍的书生晚间读书,疲倦而睡去,自新用灯架扔他,油污满桌子,他严肃恳切地提出批评,好像老师一样。幼年丧父,家计不能支撑,母亲说:“我看见人家读书,宛如捕风捉影,期望做大官,万人中不过一个。况且我们家命运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为什么读书呢 ”自新哭泣长跪,说:“亡父用这来嘱咐我,将离人世时,没有听说别的话,我怎么敢忘却呢 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而使母亲忧劳呢 ”他和他的兄长耕田度日,戴着斗笠扛着锄头,脸色黧黑。晚间归来,就正襟危坐,吟咏古人的诗文,飘飘然仿佛在尘世之外,不知道贫贱是一种悲戚了。
他的兄长是里长,乡里多有逃亡之人,租税没有地方出。每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把他拷打得体无完肤。自新就到县衙代哥哥受责罚,而把哥哥藏到别的地方。县吏为其意气而感到奇怪,刚要施予杖刑,他就阻止了,问:“你是什么人 ”自新说:“我是里长,本是一名书生。”县官让他试写一篇文章,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官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责罚。
自新看那些权豪势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吴中子弟大多轻薄浮滑,聚集到一处,用猥亵的语言玩笑,自新一切都不理会。人们和他谈话,他也不回答。谈古今之事,意气慷慨。酒喝到酣畅时,他大声说:“主宰天下终究怎么样呢 ”眼睛往上看,神气勃勃仿佛发怒一样,那些年轻人想要殴打他。他被补授为秀才,学官向他索要礼金很是急迫。自新确实拿不出礼金,屡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里怏怏不乐,想弃官而去,不久得病而死。
归子说:我和自新交游最久,看见他当面斥责别人过错,使人无容身之处。大庭广众之下,他讲一句话,不曾看人家的脸色。即便笑骂纷纷扬扬,他也毫不放在心上。他是这样的自信。凭借自新的才华,如果让他有所举用,一定有自己的主见。他沉沦埋没到这种地步,天意可探问吗 我悲悼自新的死,为此叙述他的事迹。
13.解析:略。
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2)澄江一道月分明
(3)浴乎沂 风乎舞雩
(4)日出而云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5)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6)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14.(1)解析:D项的“形成年代”错误。材料二第二段是“对天文物理学家和行星科学家来说,嫦娥五号从月球挖回的物质,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了解月球的演变,甚至还能确定地球、火星和水星等行星表面的年代”,由此可知选项偷换概念,把“表面的年代”换成了“形成年代”。答案D
(2)解析: A项“着重完成‘绕、落、回’三步骤”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与此同时,嫦娥五号任务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最终章,得以顺利完成,将意味着中国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的最主要的基本技术”,嫦娥五号着重完成的是“回”这一步骤。答案A
(3解析:略。
答案:①自主创新,攻克难关。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面采样、返回等多个环节中碰到重重困难,中国科技工作者们攻坚克难,完成多个“首创”。
②潜心追梦,目标明确。科技工作者们一直为梦想奔跑,中国探月工程聚焦“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目标。
③团结协作,追求突破。探月工程汇聚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团结协作的结果。
15. 解析:略。
答案:2021年2月20日,目前国内跨径最大、最长的廊桥——福建漳州金峰大桥建成通车。
16.解析:第一处,前面以树木作比,说到了什么是“本”,什么是“末”,后面又说“则须由作此类比的人来作价值判断才可确定”,这说明横线上是说人对于“本”和“末”有自己的定义,由后面的“则须……”相照应可推知答案;第二处,只需仿照后文“从相关性来说,两者是连带、因果关系”来写,注意“重要性”的表达形式是“主次或轻重”即可;第三处,根据前文“如果掌握了本,末也就自然得以掌握,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以及后面的“这就是俗话说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可推知答案。
答案:①何者为本,何者为末
②两者是主从(或主次)、轻重关系(意思对即可)
③若只注意到末,根本就会失落
17.解析:略。
18.解析:略。
4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