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5 21:5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要点 两个 学习 要点 这一时期(主要是两宋)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9、11、12课)
辽夏金元诸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0课)
推动了中国政治中心的北移,以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进一步分离。
征服战争与和平交往,加强了边疆地区与中原的联系,初步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因俗而治或兼顾不同民族的统治制度、政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课题 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10课 《辽宋金元的政治》
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时序构建(三阶段)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南宋与金、西夏并立
元朝的统一
北宋:960~1127年
辽:907~1125年
西夏:1038~1227年
南宋:1127~1279年
金:1115~1234年
西夏:1038~1227年
元:1271~1368年
金灭辽、北宋
成吉思汗灭西夏、金
忽必烈灭南宋
“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从很多方面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罗兹 墨菲《亚洲史》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立祖宗之法·变祖宗之法·守祖宗之法
惊涛拍案,宋祖豪杰,汴河上叫卖声业已远去。小桥流水,康王南渡,西湖里柔美面容渐已模糊。彪炳史册的三大发明,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婉约豪放的诗词文韵,构成了虹桥之上平民的狂欢。征尘不断,飞扬的剑气划破了小轩窗下梳妆的妩媚;图强变法,激昂的意气挽不回倾颓的大厦。铁蹄踏处,繁华落尽,云涯渺,忠诚葬,掩书卷,照丹心。
——《看得见的中国史·宋》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核心概念
二府三司制、三衙、通判、转运使、崇文抑武、王安石变法、澶渊之盟、庆历和议、绍兴和议
重难点
重点: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难点: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王安石变法
立祖法以防弊: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01
新弊生危机起: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02
变祖法以强宋:王安石变法
03
守祖法以续宋:南宋的偏安
04
目录
一、立祖法以防弊:
——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又称汴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桥兵变与黄袍加身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979年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方的北汉(先南后北),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五代十国形势图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东北还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呈现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2、统一:
宋朝形势图
此无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雪夜访普
思考:宋太祖即位之初,需防范哪些问题?宰相赵普提供了怎样的建议?
宋太祖
赵普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1、背景:
①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②统治者吸取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③统治者需要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宋太祖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
(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2、措施:
(1)方镇太重→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军政权:收精兵——地方精兵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更戍法)
行政权:削实权——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节度使渐为虚衔,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
财政权:制钱谷——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大部分赋税上交朝廷。
①收权:即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文官担任
牵制知州
②分权:即分散地方机构的权力
主管军务、治安
监管地方财政
主管司法
主管仓储
四监司
—监控和节制各州
分散地方机构权力——
分化事权,使互相牵制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
(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央:二府三司制
皇帝
三司
中书门下(政事堂)
枢密院
台谏
同平章事
(宰相)
参知政事(执政)
枢密使
(执政)
枢密副使
(执政)
御史中丞
知谏院
财政
行政
军政
监察
御前会议
三司使
(计相)
调兵权
统兵权
三衙
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范祖禹《范太史集》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
(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2、措施:
(2)君弱臣强→分权,即分散中央机构权力(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宋代开创了台谏合一的监察制度,台官(御史大夫等)有了言事权,谏官(谏议大夫等)有了弹劾权。
三分相权
二分兵权
政府
枢府
皇帝
二府三司制
思考:(1)分析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什么区别?
(2)二府三司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影响?
分散相权的方式:
唐:决策流程分权
宋:行政、经济、军事三大
专业领域分权
二府三司制度:权力分割过细,机构众多,导致官员人数增加,逐渐形成了冗官的局面。行政效率低下;进一步削弱相权强化了皇权。
(3)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崇文抑武(重文轻武),提倡文治
唐宋宰相情况对比表 时期 登科 人数 宰相 人数 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
唐朝 6603 123 22
两宋 45640 135 111
杯酒释兵权
文官掌枢密
更戍法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宋真宗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崇文: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士人的地位,不杀言官,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宋人殿试图
文官队伍庞大,进士
出身的宰相人数增多
严密考试制度,放宽录取名额,优礼进士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
(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2、措施:
剥夺武将兵权
历史故事“杯酒释兵权”
961年,宋太祖邀石守信等高级将领宴饮。众人酒意正浓,太祖对他们说:“我依靠你们的力量才当上皇帝,可是当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眠。”石守信等忙问原因。宋太祖回答说:“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也由不得你们。”石守信等惊惶下跪,问该怎么办。太祖乘机劝他们解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石守信等领会了他的用意,次日都称病辞去兵权。宋朝从此改变了“长枪大剑”的重武轻文局面。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
哥几个喝了这杯酒就可以退居二线了,以后工资照发,医疗费、暖气费……全报!
杯酒释兵权
3、特点: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崇文抑武、文人治国
分化事权、专制集权
材料1: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
4、影响:
积极:有效防止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①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②重文轻武,守内虚外,造成北宋长期积弱局面。
③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积贫局面。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
(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宋太祖:朕与卿定祸乱以取天下,所创法度,子孙若能谨守,虽百世可也。
太宗即位诏书:宋体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真宗即位制书:先朝庶政,书有成规,务在遵行,不敢失坠。
仁宗登极赦:凡百机务,书有成归,谨当奉行,不敢失坠。
英宗即位诏:在于庶政,悉有成规,惟谨奉行,罔敢废失。
牛刀小试
1.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 )
A.汉代刺史 B.宋代参知政事
C.明内阁制 D.清军机处
2“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这说明当时( )
A.军事行动保密性强 B.政府执政效率较高
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D.相权受到较大削弱
D
B
3.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了才能掌握实权,南宋史尧弼描绘道:“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这种现象使得宋代( )
A.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 B.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C.地方势力得到增强 D.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
4.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制度( )
A.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
A
二、新弊生 危机起:
——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
(1)北宋与辽的对峙:
后唐,辽朝占领了燕云十六州
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
(澶渊之盟,1005年 )。
(2)北宋与西夏的对峙:
北宋与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庆历和议,1044年)。
【庆历和议】
内容:①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银72000两,绢153000匹,茶30000斤)③重开沿边榷场互市,恢复民间商贩往来。
影响:保持了宋夏的和平和边疆的稳定。
【澶渊之盟】
内容:①维持已有边界,宋、辽以白沟河为界,②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③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影响: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北宋的统治危机)
(一)军事危机——边防压力(积弱)
思考:以澶渊之盟为例,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教材P54页思考点)
材料1:“澶渊之盟”后,宋辽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榷场,用中原地区的茶叶、缯帛、漆器、瓷器等换取契丹的牛羊、马匹等。汉族建立的两宋王朝通过设置榷场、互市和朝贡等形式与周边民族进行经贸往来,将中原农耕经济区与北方游牧经济区两种经济类型较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互为补充。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材料2: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于戈。——富弼
可取:榷场互市经济受损有限,一定程度上缓解北宋面临的边疆军事困境。和议带来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
② 不可取:屈辱求和,财政受损,增加人民负担;和平状态使北宋军事力量减退,埋下亡国之患。
③ 这一做法有利有弊,综合以上两种看法。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北宋的统治危机)
(一)军事危机——边防压力(积弱)
(1)原因:
(2)结果:
(三冗问题)
①北宋实行募兵政策,供养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军队不断扩编。
——冗兵
②政府机构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冗官
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加上战争赔款,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冗费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北宋的统治危机)
(一)军事危机——边防压力(积弱)
积贫。内不支朝廷财政之需
分散军权,募兵政策
战斗力低下
积弱
思考:北宋的募兵政策的目的、影响?
历史纵横:
“不收为兵,则恐为盗”,“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
“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目的:通过广泛募兵而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
影响: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军费恶性膨胀,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
思考:军事积弱,国家积贫,冗官、冗兵、冗费,怎么办?
冗官
冗兵
冗费
改革势在必行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北宋的统治危机)
(二)财政危机——积贫
三、变祖法以强宋:
—— 王安石变法



思考1:“庆历新政”重点整顿的问题是什么?
思考2:“庆历新政”的结果如何?
整顿官僚机构
明显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归于失败。
(一)庆历新政(1043-1044)——宋仁宗时期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变祖法以强宋:王安石变法
“然而仲淹的政策,到底引起了绝大的反动。宋朝百年以来的种种的优容士大夫,造成了好几许读书做官人的特有权利,范仲淹从头把他推翻,天下成千上万的官僚乃至秀才们,究竟能‘以天下为己任’的有多少?……暗潮明浪,层叠打来。” ——钱穆《国史大纲》
现在国家一分钱都没了,还老打不过别人咋办?
没有钱花的宋神宗
宰相富弼
愿陛下二十年不要谈兵事。
爱砸缸的司马光
旧制度没问题,问题在于用人不当。
吃货苏轼
国家能不能存亡靠的是道德,不是强和弱。
我好孤独王安石
“宰相富弼”“爱砸缸的司马光”“吃货苏轼”被移出了群聊
二)王安石变法(1069-1085)——宋神宗时期
三位大臣的回答能否解决宋神宗的问题?
三、变祖法以强宋:王安石变法
1、背景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2、原则与目的
王安石变法(1069~1085年),又称熙宁变法
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目的:富国强兵。
(二)王安石变法(1069-1085)——宋神宗时期
①“三冗二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②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
③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北宋朝廷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④辽夏威胁北宋的安全
三、变祖法以强宋:王安石变法
结合教材,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课外拓展
富国之法 措 施 内容 意义
青 苗 法
募 役 法
农田水利法
均 输 法
市 易 法
方田均税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增加政府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时;打击地主官僚特权。
以钱代役,官僚地主不例外。
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设市易务,收购滞销物,市场短缺时卖出。
“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采购物资。
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收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限制高利贷盘剥。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
节约开支和成本,增加收入,减轻纳税户的负担;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
打击商人垄断,稳定市场,安定生产和生活;增加了政府收入。
抑制了隐瞒和兼并土地的现象,保证了财政收入。
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课外拓展
强兵之法 措 施 内容 意义
保 甲 法
保 马 法 将 兵 法 设军器监 取士之法 改革科举
整顿太学 惟才用人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日维持地方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百姓自愿申请替官府养马,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
选派有经验的军官专门负责各地区军队的军事训练。
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节省了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
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要求考生联系实际。
重编教科书,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免试做官,开设新学科。
择优录用,打破按资升迁成规,克服 “恩荫” 弊病。
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推动改革;扩大统治基础。
三、变“家法”
——庆历新政、熙宁新法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爱砸缸的司马光
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枢密使文彦博
+1。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我好孤独王安石
“我好孤独王安石”被移出群聊
太皇太后
+1。祖宗法度,不应让王安石轻加改变。
材料一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於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材料二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4、结果:失败
在执行过程中,各地保守派纷纷变着法儿抵制新法。
熙宁七年(1074年), 京城安上门监门小吏郑侠画《流民图》敬献宋神宗,恳请皇帝罢除害民之法。并在国家近十月不雨的背景下,发下毒誓:“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
新法一出台就遭到司马光等大官僚贵族和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
4、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
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2、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
3、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利益的现象。
4、改革涉及面广,头绪过多,且推行操之过急。
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继位,司马光重新受到起用,新法逐渐被废除,变法派相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元佑更化”。
5、评价
①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政府收入,一定程度改善积贫局面。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③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积极
①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以失败告终。
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
③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消极
在发展农业方面,各地兴修的农田水利设施达1万余处,使36万余顷的土地获得灌溉之利…新法的推行还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一些限制,皇室、官僚减少了一些特权,农民减少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置将法虽在推行,将官仍多是庸才。在元丰四、五年,两次对西夏用兵,宋军仍遭失败,“积弱”局面没有改变。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下编:辽宋夏金)》
三、变祖法以强宋:王安石变法
(二)王安石变法(1069-1085)——宋神宗时期
性质:地主阶级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一次改革。(它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而进行的自救运动,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王安石改革中应该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①改革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愿望和利益,尤其要关注老百姓的利益。
②改革必须使措施行之有效,得到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③改革必须把握好时机,特别要讲究改革的策略和步骤;
④改革需要有长远的计划和目标,不可操之过急。.
⑤改革中要注意用人得当。
变法革新
材料:依照当时情祝,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措施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觊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
巩固练习
1、“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2.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B
D
四、守祖法以续宋:
—— 南宋的偏安
四、守法续宋:南宋的偏安
(一)”靖康之变“与南宋建立
1、北宋的灭亡——靖康之变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两位皇帝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2、南宋建立
1127年,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
靖康之变:靖康二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和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宋高宗赵构
四、守法续宋:南宋的偏安
(二)南宋与金的战与和
宋高宗为什么视岳飞为心腹之患?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北伐示意图(红色实线为北伐路线)
(1)南宋抗金
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但岳飞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岳飞 绍兴十一年(1141年),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在杭州风波亭
韩世忠 绍兴十一年(1141年),剥夺其兵权。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
张俊 首请纳兵权,被罢枢密使,参与促成岳飞冤狱
刘光世 绍兴七年(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
收兵权
四、守法续宋:南宋的偏安
(二)南宋与金的战与和
2、宋金议和
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
内容
结果
南宋对金称臣,向金朝缴纳岁贡。
双方划定分界线: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
维持南北对峙局面,南宋偏安半壁的局面维持了较长时间。
(三)宋与辽、西夏、金地位对比
澶渊之盟(北宋与辽) 庆历和议(北宋与西夏) 绍兴和议(南宋与金)
钱物 银10万两,绢20万匹 银7万两,绢15万匹 茶叶3万斤 银25万两,绢25万匹
关系 “兄弟” “君臣” “臣君”→“侄叔”
岁币
岁赐
岁贡
宋辽、宋夏、宋金之间的战争是我国内部民族间的战争,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临安城,君臣偏安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偏安:靖康之变后,宋王室失去淮河以北的土地,赵构定都临安,主和派得势,故不思收复北方土地,仅保有江南一隅,史称“偏安江南”
临安:
今浙江杭州
汴州:
今河南开封
变“家法”
庆历新政
熙宁变法
困“家法”
南宋偏安
重蹈覆亡
五、叹“家法”
创“家法”
中央集权
崇文抑武
循“家法”
边防压力
财政危机
叹“家法”
成也家法
亡也家法
回顾两宋三百年的历史,绕不开的一个词就是宋代的家法。根据本课所学,你如何看待宋代的家法?宋代的历史给你怎样的启示呢?
——成也家法,亡也家法
创家法难,易家法更难。
学习祖宗初创家法时的精神,敢于针对传统带来的问题进行变化,历史才能不断向前。
重点
课堂小结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危机再起·变法强宋:
边防财政危机与王安石变法
偏安一隅·守法续宋:
南宋的偏安
影响
危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三冗二积)
王安石变法
南宋与金的战与和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收权)
背景
分化事权 、内外相制(分权)
崇文抑武、文人治国
居安思危·立法固宋: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靖康之耻”与南宋建立
措施
背景
措施
结果
评价
目的
难点
立祖宗之法
变祖宗之法
守祖宗之法
典型例题
1、宋初的统治者以路作为一级行政策位,每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据此可知,路的设立 ( )
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
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
D
由材料“每路设转运司……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可知,宋代的路作为一级士人的行政单位,将地方权力分割为财政、司法等不同的方面,隶属中央,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的内部基础,故选D项
C项不符合材料
宋代重用文臣,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但材料无法体现影响重文轻武的理念,排除A项
过度分割地方权力导致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排除B项
9、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背诵任务
1. 宋朝政治的特点(需要解释)
2.宋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措施/影响;加强皇权措施
3. 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富国强兵/影响/失败的原因)
4.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南宋和金的关系
5、作业:完成第九课的《课时作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