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桂花雨 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 桂花雨 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6 17:3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本单元前三篇课文都属于精读课文,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大体掌握借助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本课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字,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设计理念
基于新课标理念,积极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个性化见解。本课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字词、了解文章大意以及对文章初步感悟的基础上,我利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所学方法进行迁移运用,达到落实语文要素的目的。结合我们学校正在研究的“以文带文”教学形式,拓展学习琦君的另外两篇文章以及余光中的经典诗歌《乡愁》,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乡愁,使其受到人文情感的熏陶。切实将教材用好、用实、用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的桂花的特点,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
2.通过重点语句,想象“桂花雨”的美好情景,感受作者对童年快乐往事的怀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阅读琦君其他作品,迁移运用学法,体会作者抓住具体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对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的描述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得家乡宅院里的桂花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难点
1.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借助琦君的其他作品,感悟写法。
2.深入挖掘文章主旨,感受乡愁。
教材准备
1.预习琦君作品《月光饼》《棕子里的乡愁》。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桂花雨》这篇课文,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感受作者笔下的桂花雨带给我们的细腻情思。
二、感悟桂花,体会作者借助桂花所表达的情感
1. 思乡之情自古有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在月夜无限感慨地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天空辽阔悠远,张九龄在《西江夜行》时说: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韦庄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纳兰性德在行军路途中辗转难眠,在风雪途中抒写道: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2. 过渡:作者琦君在《桂花雨》原文中曾这样表达思乡之情,她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作者魂牵梦萦的是什么呢?
3.(出示问题)围绕桂花都写了什么(人、事、物)?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表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思考学习。
4.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5.学生汇报,交流:是“桂花香”,是“摇花乐”,是“桂花雨”……
6.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引导,感悟作者对桂花以及相关的几个场景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指导朗读、思考、理解。
预设
(1)交流“桂花香”。
“好香的雨啊”,哪里看出桂花香?(只有桂花香让作者难忘吗?)
找出“桂花香”的语句,抓“浸”,体会两个“浸”,引导想象,桂花的香气会在哪里闻到?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指导朗读,体会。
浸在桂花香里的不仅我们一家,还有全村。
难怪作者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2)交流“摇花乐”,哪些地方写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抱着桂花树使劲摇。
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摇花的快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体验作者快乐、激动、兴奋的心情。
桂花带着香气,飘飘洒洒、纷纷扬扬,像雨一样落到了哪里呢?(头上、脸上、衣服上、钻进了脖子里)作者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喜悦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
(3)体会“思乡情”。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宅院里的桂花香”?难道杭州的桂花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吗?母亲思念的是什么?故乡有什么而这里没有?
交流:故乡有有和孩子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有和谐美好的邻里关系、融融乡情,有母亲亲手制作桂花糕、桂花茶的快乐……所以在母亲的心中,是对家乡思念之情,所以觉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更香。
7.自读“阅读链接”,交流体会,相机介绍琦君有关背景:琦君和母亲先前住在浙江永嘉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十二岁时迁居杭州,杭州有个叫“满觉陇”的地方,种满了桂花,香气浓郁。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去往台湾,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没有回到过生她养她的故乡。
8.总结过渡:所以作者会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作者借助桂花以及跟桂花相关的人和事表达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正所谓:一花一鸟总关情。
9.琦君的作品誉满海内外,被誉为“台湾的冰心”,她的散文作品近半数都跟思乡怀亲有关,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两篇琦君的散文。
三、拓展阅读 学法迁移
1.自读《月光饼》《棕子里的乡愁》,思考:作者借助什么具体事物表现了乡愁?
2.交流汇报,集体交流。
3.总结:琦君借助“月光饼”“粽子”这两个具体事物以及跟它相关的人和事表达了思乡的情感,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愁苦之情就叫乡愁。
四、升华情感 学会表达
1.阅读余光中《乡愁》
(1)过渡:这种情感古已有之,无数文人墨客曾经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过,我们来读读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歌——《乡愁》。
2.创设情境,表达乡愁。
(1)出示:
(2)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远离家乡的时刻?那时候,你会怀念家里的什么?学生自由表达。
(3)配乐诵读,抒发情感。
乡愁是一碗凉皮肉夹馍
乡愁是中秋时奶奶做的月饼
乡愁是故乡小伙伴们一块玩纸飞机
……
五、总结全文
1.出示琦君《桂花雨》后记,师读:“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
2.愿我们也将童年的美好记忆珍藏起来,那也会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温暖我们一生的花园。
六、布置作业
阅读琦君作品《米酒》《一块金手表》《金盒子》《水是家乡甜》,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