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作者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语句优美形象,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更让西沙披上了一件美丽、富饶的彩衣,使其美轮美奂。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多数学生在平时开展了有效的课外阅读,积累了一定的好词佳句。通过课外阅读及生活经验,部分学生对课文中涉及到的风景动物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多数学生阅读速度较快,能够做到按要求默读、浏览课文,但部分学生阅读能力尚有待提高。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表达方法、利用多种方法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等方面比较薄弱。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在朗读课文中,理解“各种各样”“蠕动”“懒洋洋”“威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海岛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比较中发现关键句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初步感受关键句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能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优美词句,感受它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比较中发现关键句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初步感受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并运用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说具体。
【课前准备】
课件、贴画教具
【课时】
两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来到了一个可爱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名字——富饶的西沙群岛。(课件出示)你们还记得它在哪吗?(指名到地图上找一找)
补充资料:三沙市提起它的名字,很多人都会陌生。但它的面积比新疆还要大,总面积达到200多万平方公里,虽然面积大,可这里的常住人口只有2333人,真正的“地广人稀”。三沙市位于海南省它是中国最年轻、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地级市。
2.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概括吗?(相机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齐读。
二、海底探宝,情境研读
1.请同学们出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
汇报:
(1)检查字音,读词语。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生物、海鸟)
2.默读课文的3、4自然段,圈画出海底生物,它们的特点用横线画下来。
3.反馈交流:都有哪些海底生物?(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在黑板上贴出图片)。
(1)珊瑚
A.珊瑚是什么样子呢?引读: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还有其他形状吗?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这么多形态各异的珊瑚,可真应了一个词“各种各样”。
B.各种各样的珊瑚美吗?那我们就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2)海参
A.海参在干什么呢?出示:蠕动,你们知道“蠕动”是怎样的动?同学们想想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蠕动的动物呢? (毛毛虫,蚯蚓)
B.我们需要走几秒钟的路,而海参需要走1个小时,它可真是太慢了!谁能读出懒洋洋蠕动的样子?谁能比他再懒一些?指生读。
(3)大龙虾
A.快看,这就是大龙虾。在文中找一个词形容它。(出示威武加红字)师:在你们印象中,哪些人最威武?(勇士、将军、士兵)你看,古时候将士们出征打仗都要穿上厚厚的铠甲。(出示图片)你看海底大龙虾就像将军,样子挺——生:威武。
B.谁能读出大龙虾的威武?(指生读)那请你加上动作当一只大龙虾吧!
(4)鱼
A.海底除了有珊瑚、海参、大龙虾还有一群游来游去的小鱼呢!看!一群群的鱼向我们游过来啦!(观看视频)
B.同学们,看完视频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海底的鱼吗?(多、美)那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写鱼多的句子,多读几遍。
C.指生读喜欢的鱼的句子(相机评价)汇报交流:鱼美
D.从哪些词语和句子看出鱼很美呢?
引读:快看,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__________图,有的_______图,有的______图。
三、重返海岛,观赏群鸟
过渡:如果说海里是鱼的世界,西沙群岛的岸上就是鸟的天下。听,它们来了。(听鸟鸣声)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为我们介绍岛上的鸟儿们?
2.听完他的介绍,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课件出示填空)同学们,我们再看看这段文字,原来啊,这段话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哪一句?所以这段话是这个自然段的中心话(出示总起句)先总的描写,再具体的分述,就让我们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确是鸟的天下。
3.虽然西沙群岛远离祖国大陆,但是它是我们的海防前哨,也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出示图片)在启程归航之前,让我们带着对西沙群岛的向往,带着对西沙群岛深深的祝愿,齐读最后一自然段。(配乐)
四、拓展延伸,以文带文
1.默读《香港,璀璨的明珠》,要求:默读两篇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找找段落的关键句。
2.交流汇报:
交流《香港,璀璨的明珠》
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中心句在结尾(总结作用),第五自然段:为什么第一句话是中心句?写了哪几种灯光?齐读。
作者围绕全文中心句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的哪些方面?(购物、美食、旅游、灯的海洋)从多方面介绍就让我们对香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2.对比与发现
过渡:刚才我们阅读了《富饶的西沙群岛》《香港,璀璨的明珠》对比这两篇文章的关键句,你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关键句位置不同: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有的在中间。你看,这些中心句多么奇妙!(板书:段首 段中 段尾)
更奇妙的是,出现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一样:开头总起概括全文作用、结尾总结作用、中间承上启下作用。(板书:概括 承上启下 总结)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同时,也认识了关键句,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学会寻找了关键句,在阅读中体会了关键句的“奇妙”,相信奇妙的关键句会给你将来的阅读和写作带来无限情趣!
六、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向家人或朋友介绍西沙群岛。
2.完成小练笔。
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并从文本具体的词句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课中我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一、抓重点词句,美读感悟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重点以“读”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让一幅幅美丽富饶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读出西沙的美,读出浓浓的语文味。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是的,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
课堂上,我让学生读的次数很多,但是并不是没目的地读,当学生初读之后,有了自己的感受,再带着感受读,这时候他的朗读自然发生了情感变化。然后引导学生理解重点的词语,学生通过对这些重点词语的朗读、理解、想象,对文本又有了新的体验和感悟,那么他的朗读有了提升,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也更深了。如学生通过对“懒洋洋地蠕动”“威武”等词语的反复品味朗读,得到了许多独特的感受:海参慢慢爬动的姿态,大龙虾威武神气的样子……有了这样的理解,又怎么会读不美呢?
二、抓阅读兴趣,激发感悟
使学生“喜欢阅读”,我设计了很多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课堂中,起到了很好的调动阅读兴趣的作用。例如在指导第二自然段的阅读中,教师通过一边读一边想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使学生逐渐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学生因此读出自己对文本的体会;课件再现情境的方法,把阅读引向感悟的高潮,如教学描写“鱼”片段时,学生感悟到海底的迷人。再通过图片展示,学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三、重视语文知识的渗透和积累
1.修辞手法的体会
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拟人或比喻或夸张,读来格外生动、形象。我主要想让学生在朗读感悟过程中,引导他们发现特点,体会精妙,让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妙用有一个初步的感知,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美的感悟更能落到实处。
2.优美语言的积累
整篇课文都是用美丽的语言堆砌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优美的词句。在一遍遍地朗读、感悟中,学生自然而然积累了不少句子。除了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积累之外,我还结合本文的重点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仿说排比句和拟人句等进行了说话的迁移训练,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但由于课堂上给学生准备的时间不够充分,所以训练面仍不够广。
课堂上还留有很多遗憾,在感悟句子时,学生语言的闪光点要及时抓住,但由于时间关系而忽略。还有,现在面对的是三年级学生,适时地要进行写作特色的指导和句式的积累,这方面还需要加强。